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旋律听写训练

时间:2022-09-03 11:45:19

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旋律听写训练

旋律听写贯穿于视唱练耳学习的始终,在视唱练耳学习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综合记忆能力,是相关课程学习及艺术实践能力的基础。

一、旋律听写所需要的能力

1.音乐感知能力

感知,即是听觉器官对外部音响的接收,是旋律听写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习者应感知音乐形象,从而获得对旋律最初的感性认识。然而,听写中的“听”不同于音乐欣赏时的“听”,由于有了记谱的压力,学习者往往会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记”而非“听”上。因此,应当让学习者清楚,感知音乐是完成记录音乐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应着重领会旋律的风格、轮廓,以及音高走向、节奏特点等等,抓住整体形象,无须在细节上花费太多的工夫。如果具备了这方面能力,那么可以在不影响感受全曲的前提下对曲谱中的关键部位进行简单标注。如本曲的主和弦、调号、拍号、起音与结束音、旋律线的高点和低点、主要的节奏型、是否出现离调转调等。

2.音乐记忆能力

记忆即是被感知过的音乐在大脑中的保持与再现。在旋律听写中,如果不具备对音高、节奏、调式等准确的记忆能力,那么听觉思维和记谱活动就难以展开。“记不下来”、“听了前面忘了后面”是学习者常常为之苦恼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听写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对音乐的记忆能力是支撑整个听写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使听写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当然,较强的记忆能力是建立在调式调性熟识、快速建立音高概念和节奏型熟练的基础之上的。

3.意义识记能力

意义识记能力在旋律听写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所谓意义识记即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识记,而机械识记则主要依靠机械重复来识记。“意义识记之所以优于机械识记,这是因为材料的意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也反映了识记材料和学习者的知识经验联系即新材料被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这样的记忆效果就好。”①

在音乐创作中,人们常常使用某些共同的方法及准则,如:起承转合、对称呼应、重复、模进、变奏等等。了解了这些方法及准则,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分析出旋律听写时句子与句子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所听乐曲的总体结构特点,进而对作品进行意义识记。

4.准确记谱能力

记谱是从事音乐活动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听写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将音乐形象以书面形式再现。因而,娴熟、准确的记谱技能是顺利完成听写全过程的必备条件。然而,写谱速度太慢,以至于跟不上教师所弹奏的速度,或者写出来的曲谱与心中所想不一致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因此,专门进行写谱训练,提高记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旋律听写所需要的训练

1.调式、调性感的训练

在进行旋律听写时,学习者往往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其一,能迅速用固定调唱名把老师弹奏的旋律唱出来。这类学习者的听记能力比较强,调式感较好。其二,能很快用首调唱名把老师所弹奏的旋律唱出来,而后移调。这类学习者虽没有固定音高概念,但也属于调式感很好的一类。其三,开始几小节用固定调概念记谱,后面部分则变成了首调概念,前后概念不一,造成了最后绝对音高的错误。这属于调式感混乱的一类学习者。其四,调式、调性感较差,找不到相应的音高唱名,从而无法记谱。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调式、调性感的训练:

(1)进行调内单音、音程与和弦的模唱。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先把节奏问题放下,集中精力解决音高的分辨。在进行调内单音训练时,音的数目可以由少到多,音的距离可以由小到大,弹奏速度可以由慢到快。音程与和弦也可以慢慢地加大难度进行。通过这个练习,可以使学习者对音的反应能力有所加强,为旋律听写打下坚实基础。

(2)进行旋律短句的模唱。旋律模唱是视唱练耳综合素质训练中的一项。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学习者须在规定时间里记住音乐旋律,并准确地进行模唱。起初,教师弹奏调式比较明显、节奏比较简单的短句,要求学习者用唱名唱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逐渐增加旋律的长度,并可要求学习者在模唱时做到富有表情,就像演唱歌曲一样。进而使学习者提高模唱中对音乐旋律的音准、节奏及音乐表现力的准确把握能力。

(3)挖掘学习者自身沉淀的音高记忆进行调性感的训练。在学习者的记忆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许多熟悉的歌曲或器乐曲片段,有些比较容易译为正谱,有些则较难,应鼓励学习者将他们默写出来,然后将其转到各个调上。增加了这个训练,在听写时就可以应对自如了。

(4)让学习者注重平时积累。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听到很多的音乐,如果将每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尽量记录下来,这样的积累会使学习者在旋律听写时的速度、准确性上有很大的提高。

2.节奏感的训练

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构成音乐的基础。如果说调式、调性感的训练是为了更好地感知旋律中的音高变化,那么节奏训练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忆旋律中节奏的变化。而良好的节奏感是建立在对节奏型快速反应基础之上的。常用的节奏型通常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如:

第二类是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如:

第三类则是以二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如:

在这三类节奏中,第一类比较容易掌握,因为这一类节奏比较常见。而第二类和第三类节奏则需要用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时可用的方法有:

(1)增加(减少)音符时值训练法。增加(减少)音符时值,顾名思义,就是增加(减少)节奏型中每个音符的时值,而各音符时值所占的比例并不加以改变。从而使其变成一个新的节奏型。我们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为例:

原型:

增加音符时值后,节奏型变为如下形式:

减少音符时值后,节奏型变为如下形式:

原型加所有形式的变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只要对这些节奏型勤加练习,那么当旋律中出现这些节奏型的时候,学习者自然就能应对自如了。第二类和第三类的节奏型可以用相同的方法练习,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空音位训练法。休止符,往往是学习者在旋律听写中经常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①空拍的出现打乱了学习者心中原有单位拍的韵律。②对原型节奏掌握得不够熟练,当空拍出现时,不知道所听节奏的原型节奏,因而无法分析出空拍所在的准确位置。而以下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仍以第一类节奏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原型:

空第一音位:

空第二音位:

空第三音位:

空第四音位:

如果将以上节奏型都练习熟练,那么带有空拍的节奏型这一难点将很容易克服。当旋律听写出现带空拍的节奏型时,学习者便会较容易地将其辨认并准确记录。

(3)加延音线训练法。连线,尤其是跨小节连线,也是旋律听写中的一大障碍。它的出现,改变了节奏原有的强弱规律,打破了旋律原有的韵律,所以,在听辨过程中学习者应对这一现象特别注意。在此,我们仍以第一类节奏为例,对练习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原型:

加上延音线后,节奏型变为如下形式: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去掉延音线与加延音线相结合、垫字、节奏分解等办法,把节奏念准确,并不断地从整体上去体会所见节奏型的内涵。

另外,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可以做两种形式的练习。一是把视觉信息转化为听觉信息,即一面看谱一面大声带表情地朗读;另一种是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即一面听节奏,一面将节奏准确地记录在谱面上。

听记节奏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在旋律听写中做到准确无误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学习者要经过长期严谨、准确的练习,才有可能更好地对复杂节奏进行感知和记忆,从而为准确地记录难度较大的旋律打下坚实基础。

3.理解旋律创作基本手法的训练

视唱练耳课本身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综合课,这一点在旋律听写中有明显体现。旋律中容纳了丰富的理论技术内容,如曲式结构、旋律手法,包括和声、复调(多声部旋律)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不过,要将这些分析方法准确无误地用于旋律听写中,需要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

(1)通过对视唱材料的分析,熟识理论技术。在视唱中对所唱材料进行挖掘、思考,分析其内在的理论构成,对旋律听写是十分有好处的。如:

这条旋律既是一首视唱,也可以作为一个听写题出现。此条旋律是起承转合结构,分为四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只是在第二句的最后有一点小的改变;第三、第四句中的9―10小节、11―12小节、13―14小节都采用了模进的手法。如果了解了这些结构特点,那么准确写出这条曲谱就不是件难事了。

(2)以旋律上下句接龙的形式,加深对旋律创作手法的理解。旋律接龙,顾名思义,就是给出旋律的上句,让学习者接出旋律的下句。这其中可以要求学习者运用指定的创作手法,如模进、变奏、倒影、逆行、再现等等。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习者深入体会音乐的各种创作手法,又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音乐创作能力,这对提高旋律听写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4.获得写谱技能的训练

(1)看谱听旋律。记谱实质上就是将内心的听觉形象转化为谱面上的视觉形象,达到听觉与视觉的结合,看谱听旋律的练习则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特别是在弹奏中有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习者面对正确的谱例,用听觉来辨别与视觉不相符之处,使之达到听觉概念与视觉概念相统一的目的。另外,经常看书写正确的乐谱,可以使学习者对写谱规范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自己书写出准确、完整、规范的乐谱。

(2)背写乐谱。这一训练既可以与视唱练习同步进行,也可以记录自己熟悉的旋律。学习者默写背唱过的视唱曲或自己所熟识的旋律,可以达到加深音乐记忆、强化写谱技能的双重收效,并在最后校对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避免以后在听写中出现相同的错误。

(3)旋律填空。对于那些能够掌握视唱,也能背唱,但要做到快速准确记谱有困难的学习者,可以采用旋律填空的练习方法进行写谱的过渡练习。旋律填空可以为那些音乐记忆能力较差的学习者提供记忆的启发,同时又可以为写谱提供一些必要的提示。

(4)移调、变换谱号记谱。移调、变换谱号记谱对加强学习者的记谱技能有很大的好处。如将C调的旋律移至G调、F调等其他调上,这一训练不仅加深了学习者对调的理解,而且对于那些首调概念的学习者在记录时的快速移调也大有好处。也可以将低音谱表上的调移到高音谱表上,或将高音谱表上的旋律移到低音谱表上。以此来锻炼同一旋律在不同调高、不同谱表上的写谱技能。

总之,旋律听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只有认识和提高旋律听写所需要的能力,了解和把握旋律记忆、旋律构成的规律,认真剖析和解决那些对旋律听写构成障碍的问题,赋之以长期的刻苦努力,循序渐进地持续练习,才能真正提高旋律听写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效果。

注 释:

①叶奕、祝蓓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页。

王 群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下一篇: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