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红肿热痛用硫酸镁热敷的护理观察

时间:2022-09-03 10:58:19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红肿热痛用硫酸镁热敷的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糖尿病足根据临床表现分期,轻度湿性坏疽局部浮肿红肿热痛用硫酸镁热湿敷,起到消炎、消肿,促进局部创面愈合。

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住院糖尿病足轻度湿性坏疽局部红肿热痛66例,随机分为对照32组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再加用硫酸镁热湿敷的疗效观察。

结果:观察组用硫酸镁热湿敷消炎、消肿快,热敷增加患肢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促进创面治愈快。对照组局部消肿慢,治愈天数较长。

结论:糖尿病足用硫酸镁热敷有效地控制炎症,消肿,疼痛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快。

关键词:糖尿病足 硫酸镁 热湿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66-02

我科收住院的糖尿病足轻度湿性坏疽局部周围出现红肿热痛66例,采用50%硫酸镁热敷消肿、消炎、止痛、促进创面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12年10月我科收住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轻度湿性坏疽局部红肿热痛表现66例,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46例,女20例,患者年龄42~82(62.5±11.6)岁,糖尿病病史3~18年。对照组32例,年龄59.9±11.4,观察组34例,年龄65.2±10.6。66例空腹血糖6.8~33.5mmol/L,餐后血糖11.8~44.2mmol/L。糖尿病足根据临床表现分期,66例中,糖尿病足患肢有动脉血管狭窄,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消失23例;静脉血栓足部浮肿明显11例;有周围神经病变18例;同时合并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14例。损伤原因为胼胝2例、昆虫叮咬伤7例、碰伤15例、磨损伤15例、锐利器伤20例、抓伤7例。

1.2 方法。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和用康复新液直接喷药敷创面。对照组给予常换药,观察组用无菌容器取蒸馏水加热溶解硫酸镁粉配成50%浓度溶液,水温自然降到40℃放入无菌敷料或消毒毛巾使之湿透,不滴水为宜,取出湿敷患处超过创面5cm30分钟,创面皮肤红肿发亮范围大时,热湿敷整个足部40分钟,待水肿明显消退后改30分钟。每天敷1~2次,直至红肿热痛完全消失,冬季热湿敷时外用热水袋保暖,1h后用康复新液直接敷创面。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适宜的敷料包扎,避免2次受伤。红肿热痛浮肿未消退时均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湿敷治疗前取创面组织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药敏使用抗生素。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血脂、适当增加营养素、适当的运动,防止患足继续受压,局部有明显波动及张力大时,用硫酸镁湿敷消肿局限后,给予切开引流等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

1.3 数据处理。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统计软件处理资料,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以红肿热痛消失天数及治愈天数为评价标准,P

3 讨论

糖尿病足根据临床表现分期,可分为湿性坏疽期、干性坏疽期和混合性坏疽期,湿性坏疽临床多见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1]。糖尿病足红肿热痛我们给予50%硫酸镁热湿敷治疗,使足部血液循环增加,足部创面组织细胞再生所需的营养供给增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创面愈合。硫酸镁热湿敷过程观察中,消肿显著,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同时Mg2+还具有保护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增加内皮细胞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增强抗凝活性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局部循环、保护血管完整性的作用[2]。糖尿病足局部治疗外,还需要给予多方面综合治疗及护理。①糖尿病足患者肢要保暖,有实验证实,保持创面局部温度接近或者恒定在正常的37℃时,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增加108%。用50%硫酸镁湿敷使血管扩张,热湿敷时血管扩张,从而改善组织血液循环。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周围血管病变和末梢循环障碍,足易冰冷,冬季应足部保暖,穿柔软舒适保暖袜鞋并透气,起到保暖和防止足易受伤。②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利于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因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的吞噬及杀伤能力,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及感染不易控制[3]。③心理护理:当患者足部红肿热痛心理压抑、紧张、焦虑状态时,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易受损,间接地影响创面的愈合。④饮食护理:糖尿病足坏死的患者,因感染炎症消耗大,感染未控制时,血糖容易波动,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A、B2、B6、微量元素Zn等营养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快,促进创面愈合。⑤局部处理:感染有波动感、张力大、疼痛明显时,使用抗生素消炎,硫酸镁湿敷,待局部红肿热痛消退、局限后,在低位处切开减压、充分引流脓液,消除创面愈合不利因素。告知患者糖尿病足治愈后仍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病人出院后要定期回访,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必要时再给予糖尿病足健康指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硫酸镁无味,使用方便,安全、经济、无不良反应,病人易接受,在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进喜,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及其实践[J]浙江中西治疗结合杂志,2009,19(2):67

[2] 彭磊文,李争鸣,黄山鹰,等.硫酸镁湿敷对化疗患者局部反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347

[3] 于秀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防治丛书糖尿病足[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7

上一篇: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 下一篇:经腹子宫全切的术前和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