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3 08:00:07

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而阅读又是基础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笔者结合教学经历和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初步掌握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形成了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基本策略,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而阅读又是基础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还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去关注学生读的怎样了,又有哪些困惑。而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图方便,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步子亦步亦趋,被动接受,很多文章没有真正地阅读体味,更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他们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只能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收获。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的形象、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氛围,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情景能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阅读教学中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都会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求知欲,唤起思维积极性,产生创新的灵感。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驰骋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优美的散文、古诗可配以音乐、图画,说明文设置电子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课文《贝多芬》就很有必要聆听一下《命运交响曲》,领悟“命运在敲门”的韵味;《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可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模拟坡、黄庭坚、佛印三人站在船头的位置、动作、神情等,让全班评论他们的演示是否与课文相符,这样,可激发学生去仔细阅读、探讨课文的积极性。

二、探究式阅读,引导深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其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难做好的就是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实现和达到教学中的提出的目标。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落到实处,不摆花架子,在阅读教学课堂中以主动探究为中心组织教学。

1.强化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我想,这是对先哲圣贤优秀读书方法的传承,又是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语文课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方法,是学生走进课文的凭借。通过朗读、美读了解作品的任务、展现作品的情境、接受作品的熏陶。例如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学生找出“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全文主旨后,我提出这几个问题:用恰当的词语描绘眼前看到的紫藤萝・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是怎样的?从植物的变迁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学生借助这几个问题默读、朗读,小组读、集体读,反复读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仿佛种种紫藤萝就在眼前,能感受到眼前茂盛藤萝的芳香、十年前遭受挫折的那棵藤萝的凋零,真切体悟了作者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语文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过分地在细节处做文章。这种教学方式就像教学生拆闹钟,学生拆完后,能够了解每一个零件的组成、形状、功能,但却没办法把它再组成一个完整的闹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注重整体把握,读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如:文章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台湾作家王鼎钧的散文《那树》课后习题:说说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质?最后遇到怎样的命运?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本题要通过朗读和思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主旨与学生共同探讨。

教师在实施探究学习过程中不要忘了这所有活动应建立在对语言文字掌握基础上,应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基础扎实了,才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进行阅读教学策略

所谓阅读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来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如果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而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应做到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这方面地意识、方法、行动。

例如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学生应做深入的思考和总结:这篇文章哪个地方写得最好,最能吸引我呢?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还不太懂呢?当阅读遇到困难时,我是如何解决的呢?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锻炼了吗?我能用图表或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样去想的话,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有个明确的目的,清晰的思路,明白自身之不足,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也要及时调整,由原来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变为阅读策略的诊断者和培训者。总之,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扎实的进行教学研究,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激活 下一篇:论归因理论在有效外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