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学困生”

时间:2022-09-03 07:41:13

聚焦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学困生”

【摘要】教学不是只针对少数优等生,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地转化劳动技术课中的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位劳技教育工作者应深究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浅析这个问题:关爱学困生,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化学困生。转化学困生,贵在持之以恒。

【关键词】学困生;劳技教学;转化

学困生,对于老师来讲蕴含着熟悉且又具有挑战的含义,在这个讲究效率的社会学困生显得格外醒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习惯、智力、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不同层次的学困生。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每一个学生个人才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关注学困生,重视学困生转化,提高学困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劳技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在这工作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深究的问题:如何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转化劳技课中的“学困生”?

一、关爱“学困生”,加强心理辅导

1.忽视类。劳技课,日益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一些不了解该门课程的人来说就只是一门纯粹的劳动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装饰课!为此,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操作就认真操作一下,不愿意操作则敷衍一下。转化这种类型的学困生我们首先要从他们的思想意识开始,扭转他们对于劳技课的不恰当理解,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利用课堂的自身优点替自己宣传,给学生开辟自由创意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天地,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2.信心缺乏类。每个学生的操作能力是不同的,潜能的发挥也是不同的,作品的诞生都融入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如果要求每个学生做的都非常优秀是不现实的,总是存在一批所谓的学困生,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就是觉得自己做的太差,经常不愿意“丢人现眼”,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在与这类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以积极地态度正确评价自己,分析落后的原因,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化“学困生”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意识的科目,其课程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培养劳动的观念和习惯,这个有效性怎样体现在学困生身上?

1.兴趣引路,让学困生爱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每一个哪怕成绩感觉已经无药可救的学生都有感兴趣的方面。传统的强迫灌输、死记硬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只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比如有趣的教学内容,即使有些看似不太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以变着法子让学生感兴趣。记得在进行剪纸教学时,如果很枯燥的要求学生剪个动物或人物学生是不会抱有很大热情的,我就让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剪个自己的生肖或是剪个班级中的某个同学,当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2.质疑相伴,让学困生想学。基于学困生“学困”的事实,教师要让他们自觉想学,对学习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决,选择学困生感兴趣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两点:

鼓励学困生大胆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他的思维相对活跃,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在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能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而对于学困生,他们却提不出问题,其实他们不是没有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自信,不敢提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无论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提出的问题简单与否,都应给与积极评价,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给予学困生质疑的时间。由于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学困生无论在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相对来讲都比人慢一拍,教师不能因为上课时间的紧促而剥夺学困生好不容易锻炼出来的质疑勇气,每节课都要给与学困生质疑的时间。

3.方法考究,让学困生善学。学困生不善于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比较重要而且随意性比较大的,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才能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尝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学困生容易掌握的方法,学困生在一种别致的教学方法中感受到了乐趣,那么他就会对本学科知识开始感兴趣,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牢牢抓住学困生的胃口,那让他们参与劳动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 转化“学困生”,贵在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化学困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师生的通力合作。学困生在对劳动技术课有了一定的兴趣、获得了一些小成就后若没有进一步的强化就很有可能回到原点,做回他所谓的“学困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把每一节劳技课、每节课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让它鲜活起来,深深吸引学困生的目光。

学困生的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始终如一,需要我们根据每个学困生的个性特点耐心指导、感化,使学困生学会劳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上一篇:中学历史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浅析思政者在大学生立志过程中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