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职业能力

时间:2022-09-03 07:21:07

市场营销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职业能力

摘 要: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根据技校的办学思路和技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不适合、不利于技校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市场营销从业经验以及教学经验,总结出项目课程五步循环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把市场营销的相关教学内容规划在项目课程教学中,能有效地解决市场营销教学缺少实践和操作的问题。同时,利用项目课程五步循环教学法不仅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能力 项目课程 五步循环教学法

一、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在专业方面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技校学生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不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愿意主动思考。

2.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老师强烈的个人偏好

开始课程学习时学生往往抱着对新老师的热情和好奇,在进入具体的课程后,却对系统性的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定性,凭借“3分钟热情”学习导致学生在整个课程结束后所掌握的只是该门课程的一些知识碎片,缺少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

3.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比较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越不能感受到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就越不愿意学习,越不愿意学习就越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最终导致在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中徘徊。

4.缺少目标感

教师大多采用理论加简单实例的教学方法,这导致很多学生最后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案例而模糊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而目标感、责任心、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市场营销项目五步循环教学法

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教育质量优劣的判断应该是从学生进入到职业生涯后才开始的,要看一个学生职业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传授相结合的方法,分享如下。

1.施行项目五步循环教学法之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操作,并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其次,进行角色设定。例如,在讲授促销策略时,可以分别假定学生为市场销售人员、策划人员、市场信息收集人员等。最后,展开课程之前把所有要调用的教材主要内容框架制作成知识卡片(见图1),上课之前分发给参与课程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个简单明确的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设问,以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对框架内容作深入挖掘。例如,在讲授促销对象知识模块时,引导学生对不同促销对象进行需求差异化分析,根据不同促销对象差异化的需求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促销目的、促销方法、传达媒体,然后让学生根据促销对象差异化需求自主策划不同的促销方案。

图1

2.明确任务,养成“解题”习惯

(1)给定背景材料:某运动服装公司决定做一次促销活动,作为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请制定促销策略。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尽可能设定的详细一些,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角色代入感。

(2)其次,发掘各个促销对象、选定促销目的后实现方法、促销方式的选择、广告媒体之间在目标受众之间存在的差异。

(3)在这个部分主要是要善于设问、善于启发、善于营造问题环境,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明确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可以使用一些当前在学生当中比较热门的社会话题或者是热播的电视节目来引出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感是必需的,而培养学生的这种方向感,同样可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来,在引导学生参与项目课程时,让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收集信息,养成“分析”习惯

(1)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选定各自的组别、促销的对象、促销的目的、促销的方式、希望投放广告的目标媒体,然后引导学生分别针对自己所选择的促销对象、促销目的、促销方式、广告投放媒体进行分析,收集相关资料。

(2)为了使学生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序收集,上课前给各个项目小组分发已经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学生在没有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之前,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在逻辑引导方面使用思维导图会更加具象一些,通过具象的导图慢慢引导学生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图2

(3)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完成特定知识的学习后,不限定学生只收集分析教材中“经销商”“目标客户”“目标公众”的特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些有新颖性、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对和尚进行梳子的出售、如何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如何把运动服销售给猪之类的问题。

收集正确信息的能力是解决所遇问题的基本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正确的逻辑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判断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有序的收集,同时又不能过于局限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这需要在课程中的几个关键点设置好一些开放性的引导问题,这样既可以确保学生信息的收集方向,又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

4.项目制作,养成“负责”习惯

(1)学习小组独立完成促销计划书。责任心也是最核心的职业素养,根据实践的经验,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因此,需给予学生一定压力。严格要求学生根据各自选定的不同促销对象、促销目的、促销方式、传达媒体做出不同的可以执行的促销方案,防止出现抄袭情况。

(2)引导学生利用通用教材上的促销计划书的基本格式,将自己经过信息收集分析后选定的促销对象、促销目的、促销方式、广告媒体进行模式化植入,形成统一规格促销计划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接下来的两个教学阶段的评价和展示。

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说,敢于承担工作中的责任是未来学生在职业道路上成长的基石。在这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

5.评价反馈,养成“沟通”习惯

(1)将每个学习小组完成的促销计划书收集后,随机分发给其他小组做评价,分别由其他组别成员就促销计划中自己认为不合理及不清楚之处提问,由促销计划制订组组员回答问题以及回应质疑。

鼓励不同小组之间相互评判时采用无障碍的开放式发言,引导学生分别从消费者、促销计划的执行者、业务员等不同角度分析各小组所制订的促销计划的优缺点,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使学生感受到交流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在以后工作中与人多交流、多分享。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加入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并对各学习小组的促销计划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出发做出点评,引导学生了解促销计划的可执行性。

(3)将沟通中获得的项目意见收集、整理,并由完成计划书的小组成员组织小组内部讨论,将收集的意见作为附件收录在促销计划书的最后一部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把各个小组在项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想法分享给其他组别的同学,让同学们去感受不同同学的思维闪光点,从中体会交流带来的快乐,养成评价、交流、分享的习惯。

6.展示输出,养成“表达”习惯

(1)让学生时常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常对自己的学习和收获劳动成果进行展示是必需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到一个越学习越快乐、越快乐越学习的良性循环中。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利用各种平台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比如学校举办的技能节、相关专业的专门网站、百度文库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贴到网上争取如百度财富值之类的虚拟电子货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授课班级内利用一块空白的教室墙壁,专门展示在每次评价后胜出小组的项目作品。在展示中让学生找到自信,去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结语

通过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可执行的项目,使较为枯燥的理论课程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的模式,让学生在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受到了一定的职业素养锻炼,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了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承担责任、会表达、好沟通的职业素养。

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除了需要给学生传授专门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把优秀的职业精神传授给学生,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能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不断地成长,感受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获得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韩荷芳.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金牌背后的“变”与“不变” 下一篇:异步电动机调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