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尘 关于幸福的私人版本

时间:2022-09-03 06:11:52

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

喜欢洁尘,因为她的两本影评――《华丽转身》和《暗地妖娆》。当时最直接的感受是,真羡慕这个女人,甚至,有那么一点儿嫉妒。嫉妒她,不仅因为她既能把儿子养得虎头虎脑,又能把文章写得“妖里妖气”,而是能有事情让她如此着迷。

曾经,洁尘的梦想是当电影导演,但当她在报纸开了影评专栏以后,她满心喜悦地对编辑说:“电影和文学是我的至爱。这个专栏对于我来说,会是一场热恋。”可到后来她突然意识到,任何热爱,都跟爱情一样,是容不得挥霍的――边缘才永远是最安稳、最妥帖的状态。

迄今为止,洁尘的所有审美只是因为喜欢。沉溺于电影、阅读和写作,只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习惯、趣味,一点儿激情,一点儿怪癖。这样,她才有了巨大的自由,可以彻底地贯彻快乐原则。也正是这种既无牵绊也无负累的边缘状态成就了她。读她的影评、书评,你总能感受到她与读者的相通和贴近,以致在她的博客上有读者抱怨:“为什么我想到的总是被她先写了去,害得我只能当个与之共鸣的读者?”

在我看来,那些提笔写作的女人在洁尘手里只是一根灯绳,是用来拉开属于自己的那盏灯的。可正是这种看上去蛮横偏执的路子、几近纯粹的自我,让她有了一份难得的真诚,也因此抵达和贴近了更多的人。

洁尘说:“知道我的人都说我现在的状态蛮幸福的,可我一直在想,‘幸福’这两个字安在我的头上是不是很合适?与生俱来的敏感和警觉,容易接受生命本身的一些奇怪的信息。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到底为什么活着之类的困惑一直在困扰着我。人总是有不安才要表达的,这种发自内心的不安是我写作的动力。”

在我看来,洁尘的幸福在于,与那些动辄就把自己陷进去的作家不同,她始终能清晰地看到现实与其他东西之间的界限,保证自己的内心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她说,她天生喜欢“旁观传奇”,而不喜欢“制造传奇”,是那种“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的人。凭此,她在平静的生活中找着了一块能让自己浑身的细胞都活起来的空地――书房和荧屏,让一些男男女女在她的小说里死去活来,看那些非凡的人生在电影里左冲右撞。但她的读书和看电影一律不是冷眼旁观,而是动情的、参与的。

在看电影的那两个小时里,她可以完全掉在里面,做跟现实生活完全无关的梦――虚拟的世界呈现出一种普通人不能体验的极端,把自己像箭一样射出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飞扬跋扈的幻境中,释放自己与生俱来的恶作剧的欲望,这种满足像是喝足了烈酒。

写作时的她,任何时候都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头的块垒,使自己既远离那种喧嚣混乱和敏感的自伤,又能释放从来不曾安宁的心绪。然后,干干净净地回到生活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洁尘是幸福的,在我的经验里,幸福女人的标准从来都是――平静的生活,不平静的心。

到了成年,和自己的天个朋友

2004年4月建立自己的博客到如今,访问者已达50多万人。去她的博客看过:书房,碟柜,屋顶的花园,朋友的聚会,老公的礼物,儿子的趣事,自己的文章……你会觉得她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好得让人心安。可一个写作的女人拥有如此周全的生活,总让人觉得有些可疑。对此,洁尘比谁都明白,人生是公平的,没有人可以把便宜占尽。她承认自己生活的平稳决定了写作的张力,更笃定地认为:“在我的生命里,生活更重要,写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青春期的她,看多了诸如杜拉斯之类作家的东西,中毒很深,曾经,冒着大雨去买三毛的书,一心想着披了长发去流浪……对于自己毫无传奇的青春懊悔得一塌糊涂,觉得人生就应该是复杂的、跌宕起伏的,爱情就应该是痛苦的、充满戏剧性的。而今,年岁渐长,她已经不能认同杜拉斯,再也读不下去三毛了。她发现自己与那些颠狂思想的距离越来越远,因为她比谁都明白那些东西与自己的天性相违背。她天生喜欢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地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喜欢率性而为,就像她每天的生活:记账,写读书笔记,上午写作4小时,中午小睡,下午或会友或阅读,晚上陪伴家人,偶尔和朋友泡泡吧……

她说:“我不否认,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折腾,在生活的剧烈变动中找到强烈的,这样的人你让她去面对家居生活,柴米油盐,她会感到窒息。很明显,我是那种喜欢朴素、自然、和谐的人。”这让我想起一位大师的话:年轻的时候,人身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修正,可到了成年,则需要和自己的天个朋友。

安全温暖和平淡无聊是婚姻这枚硬币的两面,你要了它的一面,就要把它的另一面也兜着

洁尘的《提笔就老》中,我发现很多细节,比如,“去年夏天,先生出差去东北,某一天给我发短信‘我正在萧红故居’”,“书房里有一幅画,是先生从杂志的夹页里取下来给我的,他知道合我口味”……

我在她的文章里搜到这样一段:”平时晚上快到12点时,除非我特别说明今晚有急稿要赶,否则,经常听到他有点儿恐怖的声音:’还不睡?还要熬?‘那声音其实很平静,慢腾腾的,但真有威慑力,达到了不怒而威的境界。我对我先生说,反,是为了臣服。我想做一个顺民,但做顺民的好处通常是跟做刁民比较之后才会更明确的,所以,我有时也要做一做刁民,然后我才会更加安心做一个顺民。他笑,赞成我的观点。我们结婚10年了,迄今为止,我们是一对不错的顺民加战友。“

比起很多写作的女人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华丽,她和先生这种充满人间烟火的相濡以沫,每每让人心生妥帖。但洁尘明白:婚姻只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而且是最难维系的一种。安全温暖和平淡无聊是婚姻这枚硬币的两面,你要了它的一面,就要把它的另一面也兜着。

在感情上,洁尘是得到厚待的。“我的先生应该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丈夫,我儿子的父亲,而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他给了我最多也最重要的启蒙。20多岁时的我,是个喜欢抖机灵、耍小聪明的女人,喜欢逞能,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用我先生的话说:一看就不是盏省油的灯!我先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人,他拥有的那些智慧不是可以用来当做入世的机巧的,而是更接近人的心灵和生命本身的;他又是那种绵力比较大的人,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等我回过神儿来,才发现我被他改变了很多。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经他重新塑造过的――因为他,我才发现这个世界还有另外的进入方式;因为他,我才真正搞清楚人一辈子到底该要什么,哪些你能要到,哪些你要不到,哪些压根就无所谓。这些都不是可以拿来操作的,却是人生最根本的大智慧。说实话,我一直很崇敬我的先生,觉得他是有境界的人。尽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他并不是一个成功人士,以他的经历来说,现在大家想要的很多标签他是很容易得到的,但他不需要,他读很多书,但连表达的欲望都没有。我一直想,我先生要是早生100年就好了,他身上有’古风‘,他喜欢养鸟、养花,甚至养蛐蛐,把生活弄得有滋有味。“

这一点洁尘家的楼顶花园可以作证。我敢说,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有意思的私家花园。

做母亲,是女人与生俱来的使命和一种让自己幸福的机会

记得一位生了孩子不久的女友跟我说过,如果把人的一生也用文凭来做标签的话,做了母亲,就意味着你拿到了人生的博士文凭,它保证你拥有理解人类情感的一条通道,让你对这个世界的未来充满牵挂。从洁尘身上,此话得到再清晰不过的验证。记得早些年,在写明星罗密因儿子死于意外而猝死的时候,她说:”说罗密心碎而死是准确的,任何一个有着类似经历的母亲都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我爱我的儿子至我的骨髓和心脏的最深处。我能想象一个母亲而不是一个明星心碎的感觉。“在说起儿子的将来时,她说:”我儿子今年7岁。我已经在为他担心了,担心他将来不知在情感上会有多少委屈和伤害。我不光是担心他受委屈和伤害,还担心他给别人委屈和伤害。“看到这些,我甚至偏执地想:一个好的女性写作者,一定得是个母亲!

问起她希望儿子将来是个什么样的男人,洁尘笑:“哎呀……这话说起来好像有点儿肉麻,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像我的先生。在女人眼里,他是个绅士;在所有人眼里,他是个君子。实际上,我儿子确实和他父亲蛮像的,很沉得住气,不喜欢炫耀。“

博客上有一则洁尘写的有关儿子毛毛的故事:“那天家长会,我问毛毛刚考的英语得了多少分。他说,等一会儿就知道了嘛。我问他:’你自己知道分数吗?‘他说:’知道啊,等一会儿发卷子你就知道了。’我想坏了,肯定考砸了,就摸摸他头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吧。他看我一眼,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了卷子:100分加五星,是最好的成绩。我低声对他说:‘毛毛,你太棒了!’他不动声色地说:‘我说你等一会儿就知道了嘛。’毛毛真的好酷哦。“就是这篇小文章看得我满眼是泪。难怪洁尘经常会忍不住对儿子说:“李伊北先生,我很崇敬你!”

上一篇:梦桐 漂亮女主播的别样生活 下一篇:相互支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