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刘爱玲

时间:2022-09-22 05:36:04

1980年,33岁的刘爱玲是即墨县一个村里的妇女主任兼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日常工作多而繁杂。当发现村中6位“五保”老人缺人照料,生活陷入困苦时,她毅然向支部书记表示,要照顾这几位老人。支部书记有些担心:“你有年老的公爹,丈夫又常年有病,孩子还小,行吗?”“没问题,正因为我经常照顾家庭,所以照顾起老人来更得心应手。”就这样,刘爱玲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又照顾起了6位老人。

要照顾好6位老人,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每天光是为6位老人做饭就够刘爱玲忙活几个小时,更不用说还有村里的工作,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1983年夏天,刘爱玲做了手术,因惦记老人,便提前出了院。

夏天用水多,她就用车把水推到每位老人家中。每天早上,吱吱呀呀的车轮声,躬身推车的身影以及一路洒下的水珠,成了村中一道固定的风景。一次送水时,刘爱玲跌倒了,头碰在车上,晕了过去。当别人把她送到家中时,小儿子哭道:“妈,咱别干了。”刘爱玲摸着儿子的头说:“傻孩子,妈不干,爷爷奶奶们怎么办?”还有一次,刘爱玲在离村庄5公里的栗林村参加学习班,突然下起了大雪。刘爱玲想起几个老人家中没有草烧,便请了假往回赶。因雪大路滑,她连人带自行车摔到沟里,爬起来一瘸一拐继续推车前行。到家连口热水都没顾上喝,就推上独轮车走了。当把草分到每个老人家中,帮他们烧上火时,天早就黑透了。75岁的隋张氏摸着她冰凉的双手,流下了两行热泪……

1991年,镇里决定成立段泊岚镇中心敬老院。刘爱玲不顾亲友的劝阻,出任了敬老院院长。至今,她已经干了15个年头,共服侍过56位老人,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67岁。

“五保”老人大多孤僻惯了,相处起来难免闹矛盾,这时刘爱玲就成了他们的调解员。一次,74岁的潘江氏因与同屋的刘姓老人闹别扭,吃饭时就借题发挥,冷不丁地将筷子扔在地上。刘爱玲忙上前询问,老人说自己的筷子比刘姓老人的旧,刘爱玲立即给她换了一双新的,并向她道歉。事后,刘爱玲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终于使她们和好如初。

伺候老人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隋某在进敬老院前就有间歇性精神病,为了照顾他,刘爱玲专程到莱阳康复医院请教专家,查阅书籍。在她的照料下,老人的病发作得越来越少。国显华老人白内障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刘爱玲就一勺饭、一口水地喂。有一次,老人上厕所时将大小便弄了一身,事后又不好意思说,刘爱玲给她喂饭时才发现。她边给老人换衣服边说:“大娘,我的职责就是照顾您,您有事尽管吩咐,这样多难受啊。”从此,刘爱玲给自己定了条规矩,只要老人病了,无论多忙,都时刻陪伴在身边。正是在刘爱玲和其他职工的精心照料下,5位做过手术的老人都康复了,4位瘫痪的老人也都能生活自理了。

在照顾好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时,刘爱玲还非常尊重老人的意愿。79岁的孙思永和89岁的忄半 江氏情投意合,决定喜结良缘,因亲戚反对一直没能如愿。于是,刘爱玲就跑这家,进那家,终于做通了工作。结婚当日,老人美得嘴都合不拢。

因镇上财力有限,拨来的经费不能满足敬老院正常开支,刘爱玲便带领全院职工建起了蘑菇大棚,每年收入7000多元;为了给老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她找领导支持,找亲友帮忙,两个月办起了劳保手套加工厂,年收入1.5万多元;后来,又办起了福利彩印厂,年收入四五万元,改善了养老院经费紧张的状况。

老人的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由原来的每顿饭1个菜成了四菜一汤,每周还包两次水饺,一年四季只要有新鲜食品上市,总是先买给老人尝尝。每逢老人过生日,刘爱玲还买来蛋糕,摆下宴席,大家一起祝贺。2001年,瓦戈庄敬老院合并到段泊岚中心敬老院后,又筹集5万余元整理装修房屋。刘爱玲和老人一起在院里栽了40多种花草树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敬老院还建起了娱乐室、活动室,购买了电视机、收录机、门球、象棋、扑克、麻将等,成立了秧歌队,经常自编自演节目,逢年过节还上街庆祝。每年春天,刘爱玲组织老人外出旅游。老人们将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一致称敬老院为“幸福院”,夸他们的院长是能人。

通过刘爱玲和全院职工的努力,这个敬老院被评为“山东省模范敬老院”、“青岛市模范敬老院”。刘爱玲先后当选为青岛市人大代表,荣获首届“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还先后被授予全国、省、市“三八”红旗手等30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她被评为山东省“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

上一篇:她在帮助别人中款待自己 下一篇:长嫂 凄风苦雨中养育出博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