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

时间:2022-09-03 05:36:22

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宜兴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推崇。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种类,紫砂壶设计要体现形态美和整体美,制作要体现材质美和严正美,这就是紫砂茶壶设计和制作要讲究的韵味和语言。

关键词:紫砂壶;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405-1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经历代艺人的完整继承和开拓创新,它从日用陶渐渐演变成独步千秋、华夏无双,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高档艺术品,紫砂壶因其造型变化多姿、色泽古朴雅致和独特的实用功能及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拱璧珠玉”。

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紫砂陶在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立的造型语言,建构了紫砂文化的特征。作为一种立体造型艺术,紫砂壶的立体形象构思和具体设计是诞生一把好壶的起步。因造型的千姿百态,加之材质的特殊性,紫砂陶在各类材质的器皿中最具特征和个性。紫砂壶的设计要体现形态美和整体美,制作要体现材质美和严正美,这就是紫砂茶壶设计和制作要讲究的韵味和语言。下面本文从光器与花器出发,浅谈紫砂壶的设计。

俗称“光货”的几何形体紫砂壶,是历代艺人从事紫砂艺术以来长期探求的门类。它的特点是简洁明了,除了线角和少许文字、绘画外,没有其它更多的附加装饰物。在造型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壶体的立面线条与平面的和谐及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黄金”比例。圆器壶造型艺术要使器皿达到“圆、稳、匀、正”,要在视觉上产生柔中寓刚,珠圆玉润并有虚实变化之效果。壶、把、嘴、盖的比例要恰到好处,实现有机结合并统一,整个壶体造型设计要体现端正大方,显出功力。运用曲线变化而创作的“圆钟壶”,它较好地体现了传统艺术韵味与现代文化风格完整的结合,被宜兴陶瓷博物馆收藏展示后,常有圈内人士咨询。一把上乘的光货茶壶再加之名人名家字画的装饰,更是锦上添花,完美之极。

花货壶的设计与构思,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实际上这种活动是生活中对美的情趣的审慎选择和接收,抒发着创作者平静的心态和追求的浓郁乡情,也是对自然界相当一部分动植物寓意的借鉴和情感的延伸,往往一件作品更起着以物蕴志的作用。制壶鼻祖供春的《供春(树瘿)壶》,从根本上反映了制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微和对自然界的独有情趣。整个壶身以树瘿的自然,夸张地引塑出壶嘴与壶把,不规则的型体加上任意的壶盖造型,在当时也许正给人一种别具一格和清新的感觉,与北宋至明初形成的紫砂壶造型大相径庭。由于花货与生活的接近和贴切,从紫砂壶以后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花货类紫砂壶获得了较大繁荣并富有极大的生命力。

在设计方面,紫砂壶同时具有人性化设计的特征。人性化设计是以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前提条件的,旨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也就是在保障日用品功能的前提下,改进产品的外形,使产品达到符合人机原理的人性化设计概念。它注重了产品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在设计中融入了文化的内涵,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是人类的情感、文化精神、伦理道德的映照。

现在紫砂工艺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紫砂艺术收藏家所乐见。人性化设计是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相忘”的境界,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

由于紫砂壶制作成形是手工操作,采用的是打泥片、打泥条、打身筒的拍打相接成形法,所以必须用熟练的技艺来处理好部分的整合。制作者在紫砂壶的创新和创制过程中,就会体会到一把好壶必须要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相融合,艺术是个人的造化程度,技术是个人的动手能力。在理论实践中,除注重基本功底的训练要做到厚积薄发以外,设计师应该把自己的感情,即对自然界、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向往、追求融汇在作品之中。因此,许多紫砂作品很有个人的风格特点,观其壶知其人。

在花货的制作上,工具是非常重要。古语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花货的制作过程,尤其在装饰部份,仅靠手指的捏塑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和符合紫砂泥性能的目的,故需要根据作品的不同造型、不同装饰,制作各种得心应手的工具尤为重要。如对竹叶的镶贴、瓜叶卷曲舒展的特殊处理,对树纹和动物表面肌理的处理,一些特殊的小工具不能缺少,而且每个制作人员一般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对工具的制作有着异曲同工的要求。

一把简单的全手工茶具少则八百,多则上万,价值不可谓不高,利润不可谓不厚,但是市场上还是鲜有其身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全手工紫砂茶壶对艺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在没有模型辅助的情况下,要完全靠手来把握分寸塑造出优良的壶形比例,照顾好每一处细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夫。所以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制壶经验是没有办法做出一把精良的全手工紫砂茶壶的,技术上的要求让很多制壶者还未出手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参考文献:

[1]傅英书.紫砂收藏的学问[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1.

[2]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5.

[3]夏云杉.宜兴紫砂设计创新和文化传承的相关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4.

上一篇:民办高校应该如何能更好的开展艺术教育 下一篇:电脑手绘效果图在未来教学中能否代替传统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