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3 05:34:01

关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真正获得依赖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题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同理,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唯有学生积极地作为主体去活动,教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入小学,就学习语文而言,学习一篇课文,首先必须疏通生词。尽管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真正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恐怕不多,有些学生只不过是完成任务而已。作为初小学生,他们预习时借助字典自学字词的过程,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就会结合课文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绝不会出现上课老师讲词语的意思时他们就机械地记一记的情况。另外,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更会把握自己明白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这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老师要切实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创设适宜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一个活跃孩子的生命力、展示其思维智慧的特殊场所。学生在森严肃穆、紧张僵持的环境中是毫无主体地位可言的,主体性的素质也无从发展。陶行知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宽容与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孩子是稚嫩的,天真的,他们经常会因为好奇和单纯而在课堂上犯一些小错,或许是出格之言,或许是越轨之举。对此,教师们就要记起一句话:“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的权利。”教师当以宽容之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尤其是面对他们学习上的错误时,教师更不能进行居高临下的严厉呵斥。这时,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能的,均有被开发的可能性,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其次要建立友爱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学生间情知交融,彼此和善相处。教师要努力让人人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的学习讨论,取长补短,加深理解。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教师还要争取在课堂里充满友好合作和良性竞争。当然这里所提倡的是公平竞争,而且,竞争的结果是合作。为此,我们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竞赛,这样既在课堂上形成紧张奋进的学习空气,又将合作精神带入竞争之中。

当教师意识到建立这两种关系的重要性后,如果辅以现代教学媒体计算机去努力实现的话,效果会更明显。比如在教学课件中配以优美的音乐,渲染一定的教学气氛,是传统的课堂充满情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让每个学生放松心境,大胆地质疑问难,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和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提倡质疑问难

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自主式创造性阅读”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要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的深浅程度,除了看学生对文章词句、内容及篇章结构的分析评述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能否提出多少有质量的问题。一般地说,哪一位学生能在阅读课文、尤其是读那些经典篇目的过程中能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就说明这个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是比较深入的了。而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认真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无疑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告诉我们,疑是发现、促使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疑,从不敢问到敢问,从不会问到善问。

总之,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方法很多,这些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地去探究。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下一篇:积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