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策略

时间:2022-09-03 04:39:42

浅析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策略

众所周知,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是英语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项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体裁或不同题材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捕获能力。根据本人的教学心得,针对近年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我个人认为,考生要做好这类试题,在思想意识等细节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1、要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而且要掌握文章中的详细事实与细节。

2、对于具体事实情节的理解,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

3、既要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4、既要能够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去理解、分析问题;又要能运用中学生应有的生活常识去分析、理解问题。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走势,其题型可

以分为以下几种题型:A、事实询问题;B、推理判断题;C、数据计算题;D、识图解意题;E、判断文章主旨大意题;F、生活或学习常识题。

那么,针对以上几种题型,如何才能巧解阅读理解题呢?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对原文材料迅速浏览,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因为阅读理解题一般没有标题,所以,速读全文,抓住文章中心主旨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在速读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捕获信息材料。

其次,细读题材,各个击破。掌握全文大意之后,细细阅读每篇材料后的问题,弄清每题要求后,带着问题,再回到原文中去寻找、捕获有关信息。要善于抓住每段的主题句,阅读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捕获到的信息,要作认真分析、比较。仔细推敲,理解透彻,针对题目要求解答,才能做到稳、准。

下面,针对不同考查题型,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解题建议:

1、事实询问题。此类题型的问题以what、who、which、when、where、how或者why等词引导,就文中某句、某段或某一具体细节进行提问并要求考生回答。做好这类题的要领是:(1)明确题意,顺藤摸瓜。(2)按照要求,寻找答案来源。 (3)找准关键词,明白其暗示作用。(4)多读课文,正确使用排

除法。

2、推理判断题。既要求学生透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测文章隐含意思,又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这类试题常以如下句式发问: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 his passage?

What’s the auther’s attitude towards…?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Which statement is(not)true?

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在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和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根据上下文内在联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其次,对于暗含在文章中的人物的行为动机、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及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意图、态度、观点等要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分析,进一步增强理解能力,抓住材料实质性的东西。

3、数据计算题。此题要求学生就文章提供的数据,以及数据与文中其他信息的关系做简单计算和推断。在做此类题时:(1)要抓住并正确理解与数据有关的信息含义。(2)弄清众多信息中哪些属于有用信息,哪些属于干扰信息。(3)不要孤立看待数字信息,而要抓住一些关键用语的意义。

4、识图解意题。此类插图题型是通过图解、地图或插图的形式,形象化地表现信息,用以降低试题的难度,是短文和题目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做此类题时,要求:(1)把文章与图示结合起来,图文互相参照、互相验证。(2)若是地图,则要做到方位明确。(3)要正确理解文中方位介词及有关信息词的重要意义。

5、判断文章主旨大意题。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的领会和理解能力。问题设置通常有以下几种: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ly talk about?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Which tittle is the best tittle of this article?

寻找主题句往往是做好此类题的关键。因此,在做题时,要注意每段的主题句(往往为第一句,有时也在文章末尾)。英文叫“Topic Sentence”,它一般都用来表示一个段落的主旨大意。抓住主题句,就不难确定文章的最佳标题。

6、生活或学习常识题。此类题主要考查中学生应有的综合知识,包括社会知识、天文知识、史地知识、科普知识及对生活常识的主观认知程度。此类题往往与文章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只能凭自己的常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然后做出正确、符合题意的选择。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尝试 下一篇:浅析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