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饮水 健康人生

时间:2022-09-03 03:39:09

安全饮水 健康人生

水是生命的摇篮。人体的59%~66%由水组成。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一切生命过程必需的基本物质。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如体温调节、营养物质输送、代谢产物排泄等都需要在水的参与下完成。

长期饮用被污染或不良品质的水,将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卫生部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出“每天足量饮水”,并指出科学饮水可以提升健康水平。重视饮水质量,普及饮水知识、改变不良饮水习惯,是预防各种疾病最经济、实惠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了解人们对饮水与健康观念及其知识的认识,本刊近日携手新浪网健康频道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

自来水――价廉物美的饮用水

陈国光

我国城市和部分农村已普及自来水。自来水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仅限于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以去除水中的浊度、色度、细菌等微生物为主。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仍是给水处理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处理方法。

水质难令人满意

目前,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而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不能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因此,有些水厂的自来水口感不够理想,耗氧量指标难以达标。

除此之外,城市供水管网老化,引起自来水漏损率增加,也会造成自来水的感官指标变化,如自来水浊度、色度,铁等指标升高。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也会影响水质。有些二次供水设施设计要求较低,小区内泵房没有防腐材料,水箱没有内衬,小区管道采用白铁管,会造成二次供水水质下降,主要是感观指标变化。

微生物指标基本安全

目前,自来水厂出厂水的微生物指标是安全的。经多年对管网和用户龙头水质监测情况来看,到达用户家中的自来水的微生物指标应该也是安全的。但是在部分地区和居民区,受二次供水和居民用水环境的影响,到达用户家中的自来水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

科学烧水保证健康

中国人习惯喝热水,一般将水煮沸后饮用。自来水煮沸后可以杀灭水中微生物,减少水中余氯和微量挥发性有机物,应该说,将水煮沸后饮用更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烧开水也有讲究。一般地说,水烧开后应打开水壶盖子,继续让水沸腾2~3分钟。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将部分溶解性小分子挥发性有机物去除,如可以将挥发酚、氯仿等去除90%以上。

烧水过程中已经将水中可持续杀菌的余氯挥发掉了,因此,烧开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如果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长期放置于见光处还可能会生成藻类。所以,烧开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不宜再饮用。

此外,反复烧开的水也不宜饮用。因为经高温反复煮沸后,不仅水中的氧量减少而且水中不易挥发的物质浓度也升高,对健康不利。

家用净水器改善水质

为了改善水质,有些家庭使用家用净水器。目前家用净水器主要有三种净化方式: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加超滤膜、纳滤加反渗透膜。

活性炭过滤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改善自来水口感。但根据滤水量的大小,活性炭需要定期更换(大约半年更换一次)。活性炭能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和微量有机物,但水中余氯去除后容易造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所以煮沸后饮用比较安全。另外,由于部分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水中亚硝酸盐会升高,因此开始使用时需要放掉一些水。

采用活性炭过滤加超滤膜的方法既能通过活性炭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又能通过超滤膜将微生物和颗粒去除,经过净化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活性炭也需定期更换。

纳滤加反渗透膜可将水中所有杂物全部去除,生产出的水是纯水,但得水率仅70%左右。

以上三种净水器一般均能满足净水水质要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

我国水污染状况严重

鄂学礼

2007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556.7亿吨。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可以作为饮用水源的Ⅰ~Ⅲ类占49.9%,Ⅳ-Ⅴ类占26.5%,劣Ⅴ类占到23.6%。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达到Ⅱ类水质的2个,占7.1%;Ⅲ类的6个,占21.4%;Ⅳ类的4个,占14.3%;V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全国很多湖泊出现季节性富营养化现象,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湖水散发恶臭。

水污染可分为3大类

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生物性污染主要会导致一些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物要复杂得多,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农业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等。其种类多、难分解,在水中的浓度低,但人长期摄入后,可能会在人体内某个脏器蓄积,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质变危害健康,甚至诱发癌症。如:氟化物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砷、铬、苯并(a)芘等会引起皮肤癌,甲基汞等污染物可引起先天性畸形。

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物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改变水体的物理特性,使水体浑浊甚至变色,直接影响水的感官,使人产生厌恶。

直饮水――现代人的梦想

鄂学礼

多年来,人们一直渴望打开自来水就可以直接饮用,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使用直饮水了,我国也有部分城市的部分小区使用了净水设施,使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新标准要求

保证终身饮水安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首次公布实施,2005年修订,新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

新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人们终身饮用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终身”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以每天每人2升水计算。所谓“安全”是指即使终身饮用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饮用水首先要保证流行病学安全,即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再者要保证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安全,即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不得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另外还要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即饮用水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应为用户所接受。

与85版的饮水标准相比,新标准明显提高了门槛,指标项目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一些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指标如铅、镉,四氯化碳等指标的限值趋于严格,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各类指标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威胁的指标占80%左右,属于影响水质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即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约占20%。

这些指标的选择和限值的确定都是经过人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毒理学试验研究而得来的,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3年后,达新标自来水有望直接饮用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饮

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虽然新标准于2007年7月开始实施,但饮水安全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源保护,净水工艺、监控管理、二次供水管理、社会监督等,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水的质量。虽然新标准提高了门槛,但经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新标准的要求。要达到新标准的要求,需要对现有的状况进行改善,如水源防护、水厂改造、老化输水管线改造、二次供水改造、提高水质检验能力等。这些工作需要时间,经初步计算,准备期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新标准规定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新标准中的全部106项指标。

目前部分小区直接饮水存在卫生隐患

目前,不少城市的一些住宅区和企事业单位装上了管道直饮水系统,很多居民和职工用上了直饮水。但是卫生监督部门检查显示,在部分居民小区,由于用水量少、水循环不足极易形成“死水”,容易滋生微生物,使水质发生变化;同时,经营单位若是卫生安全意识不足,在维护保养及消毒产品更换方面存在问题等,都会带来卫生隐患。据了解,由于安装管道直饮水对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等都有极高要求,在上海,管道直饮水的发展已进入相对停滞状态,而且陆续有小区关闭这一服务。

自动售水机售出的水安全吗

城市管网直饮水还需时日,管道直饮水也存在问题,现在有许多城市普通居民小区出现了“自动售水机”。通常售水机内装备了一套水处理装置,能够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目前市场上自动售水机售出的水一般有两种:饮用净纯水和净化水。

饮用纯净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自来水或水源水为原水,经再净化后供给用户可直接喝的饮水。这种水经过复杂深层的净化程序,达到了无菌、纯净,几乎不含任何杂质,在技术指标上,它比生活饮用水要提高很多。

与之相比,净化水的要求就低多了。虽然它同样要求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自来水或水源水为原水,但售水机只需把水体里肉眼可见物的污染物,微生物去掉或部分有机物去掉即可,而水本身的一些理化指标并未发生改变,目前还没有其专项国家标准。

售水机属于涉及生活饮用水安全的产品,必须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卫生部门在对产品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测、经专家评审合格后,颁发卫生许可批件,售水机厂家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和销售。上海市卫生监督所曾对552台售水机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部分售水机存在微生物超标或水中耗氧量超标的问题,存在卫生隐患。由此可见,售水商定期检查水状况并公示、定期维护售水设备,是售水机所售水安全卫生的必要保证。

花色水――并非健康的终极保证

刘文君

大量调查发现,每人每天饮水2升左右。因此有部分人士提出: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的现状下,如果先把每天饮的2升水处理好了,不也可以保护人体健康吗?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和其他一些原因,近20年来,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饮用水新名词。令人目不暇接,甚至眼花缭乱:蒸馏水、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去离子水、软水、太空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磁化水等。这些水大体可以分成3大类:纯水、矿泉水和功能水。

纯水:蒸馏水、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太空水、去离子水、软水等

所谓纯水即采取各种技术将水中的杂质和各种离子去除,使水中不含任何杂质,不含除氢、氢氧根外的其他离子,使水更加“纯净”。蒸馏水、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太空水、去离子水,软水等都可以概括为纯水范畴,只是处理工艺不同。蒸馏水是采用加热蒸馏方法制取的,水中基本不含其他杂质。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太空水通常采用纳滤和反渗透等膜处理技术制取,根据制取工艺的不同,水中各种离子含量不一,其中反渗透处理能获得近似蒸馏水水质的超纯水。太空水正是因为在将反渗透技术引入中国的饮用水处理时与国外太空站水处理工艺类似而得名。去离子水和软水等通常采用电渗析法制取,只能去除水中阴阳离子,对非离子型污染物不能去除。

纯水中由于污染物被去除,因此可以保护人体不受水源中污染物的危害。但是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将水中人体必需的一些物质也一并去除了,如构成饮用水硬度的钙,镁离子。

国外相关研究证实,饮用水中适量的钙、镁离子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防治心血管病。

美国、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研究发现,饮用水中镁的含量越高,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就越低。镁是维持心脏和血管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镁在水中的化学形态也使它比食物中的镁更易被吸收。镁浓度低还可能导致心律紊乱、血管痉挛、关键器官供血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心脏病甚至猝死。

水的硬度中另一种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元素是钙。一些研究表明,在防治心血管病方面,饮用水中的钙和镁具有相同的作用。但与镁不同,钙的作用是间接的。

此外,饮用水中维持适度的硬度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好处。

综上所述,如果只是临时性或者短期应急饮用纯水是可以的,但如果长期饮用,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值得关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不宜长期饮用纯水。

时髦的饮水

软水是指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去而得到的硬度降低的水。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家用软水器,声称软水能软化血管,对人体健康有利,究竟什么是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组成,并折合成碳酸钙的毫克/升作为计量单位。习惯上称碳酸钙含量少的水为软水,含量高的水为硬水。我国的饮用水硬度标准限值为碳酸钙450毫克/升。

饮用水的硬度过高,烧开水时壶内会结垢,也影响口感。而且水垢会在水管内部结垢,有时还会堵塞管道。用软水洗澡会感到舒适,用软水洗衣服会感觉洗后的衣服柔软。居住在软水地区的人,一旦去了水硬度高的地区,可能会出现腹泻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但经过短暂的时间后会逐步适应。

矿泉水

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岩层的裂隙或岩溶洞穴露出于地面的泉水或井水。由于地层的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流经不同地层的地下水的水质也是千差万别的。

其中,有些地下水属于优质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种类较多,且含量适中。饮用优质矿泉水总体上对人体有益。

有些地下水中铁、锰、氟含量较高,硬度偏高,有些浅层地下水还受到地面污染,这些地下水必须经过常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安全要求,才能饮用。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矿泉水水质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其中某些现在比较重视的指标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考虑,如溴酸盐。溴酸盐是公认强致癌物,在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规定,但矿泉水标准没有列入。因此需要尽快修改矿泉水标准。

功能水:矿物质水、磁化水、离子水等

因为认识到水太纯对人体不利,市场上又出现了矿物质水,即在制备纯水后重新投加矿物质,使水中维持一定含量的矿物质元素。必须指出的是,矿物质水和矿泉水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矿泉水是纯天然水,而矿物质水是人工水。其实,如果消费者确有饮用矿泉水的必要和习惯,可以直接选择天然矿泉水。因为矿物质水制备过程中添加的矿物质既增加成本,也增加了污染物进入水中的风险。

磁化水是利用磁场的磁力线对水进行磁化处理,改变水分子的极性排列,从而改变水的一些理化特性,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磁化处理适用于硬度偏高的水。如果水的硬度本来是适中或偏低的,使用磁化处理则会降低其硬度,对健康不利。

离子水为医疗用水,又名电解水,是通过电解的作用,把水电解成阳离子水(正离子水)和阴离子水(负离子水)。正离子水带正电荷,偏酸性,负离子水带有负电荷,偏碱性。

严格地讲,矿物质水、磁化水、离子水等均可以归入功能水的类别,即不只是保证饮用水安全,同时还通过改变饮用水物理化学特性,达到改善人体健康的目的。但总体来看,各种功能水还缺乏严格的科学数据证明其所声称的功能,消费者选择时需特别审慎。

酸性水、碱性水(水的pH值)对健康有影响吗

pH值表示酸碱度,大干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我国清洁的天然水,山泉水、井水、地下水,自来水,pH值一般在6.5~8.5之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水pH值为6.5~8.0;欧盟规定饮水pH值为6.5~9.5;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规定饮水pH值均为6.5~8.5。

各国在制定饮水中pH值标准时主要考虑水质净化与输送水管道的影响,因为PH值过低会腐蚀金属管道和容器,过高容易引起结垢,影响加氯消毒效果。

国内外对水中PH值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不多,也未见到流行病学有关调查报告。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还没有发现饮用水pH值的大小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国内外专家总体认为,饮用水PH值在正常范围情况下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水污染并非“仅从口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材料,水中污染物是通过三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其中通过饮用、皮肤接触(洗漱、洗澡、游泳等)和呼吸(气溶胶等)约各占1/3。因此,如果只解决公众每天饮的2升水的水质问题,显然不能全面去除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的污染物。简而言之,如果只是花钱将喝水的问题解决了,不能全面保障公众的用水安全。这也就意味着,要有效地解决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问题,不能只是考虑2升饮水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通过自来水厂来解决。如果当地自来水能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要求,消费者最安全、经济的饮用水还是自来水,不仅水质安全有保障,而且比较经济。各种瓶装水、桶装水的价格是自来水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不必要的钱呢?

温馨提示

桶装水开封48小时后应煮沸后饮用

桶装水开封数天后,难免会有细菌污染。一般地说,桶装水应在开封1周内用完,开封48小时后应煮沸消毒后饮用,以确保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屈卫东

饮用水安全历来受到政府重视、百姓关心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我国的饮用水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高。城市自来水供给率达到96%,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自来水的普及率达99%,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尽管目前城市集中供水已经普及,农村集中供水也成为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国土面积巨大,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西部等缺水地区自来水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广大农村饮用水卫生与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设部的数据显示,仅农村就有3.2亿人处于不安全饮水状态。

我国自来水未普及地区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北、华北农村地区。为改善饮水水质,提高饮水安全性,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的目标。

缺乏自来水地区,主要以家庭和村落为单位采用分散式取水,通常对江、河、湖,塘,井水经简单澄清或过滤处理,供日常生活饮用。受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改水改厕项目积极作用的影响,直接饮河,塘水的地区已经很少。井水是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主要方式,水质与当地自然条件、环境和卫生状况有关。而极度缺水地区主要通过收集雨,雪,冰块为生活用水,如西北地区所用的“窖水”。

生物性和(或)化学性因素是影响缺水地区水质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收集储存雨,雪水为生活用水的地区,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饮用后可在短期内对人群健康产生巨大危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把控制生物性有害因素放在首位。化学性因素主要指某些元素或化学物在水中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如新疆、内蒙、贵州等砷和(或)氟含量高的地区饮水中砷和(或)氟含量也较高,需通过改水、采用深井水或应用处理技术降低水中化学物的水平。

自来水的推广普及与管理无疑将有助于保障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质量,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在尚无自来水的地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提高饮水安全性: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使用简易净化装置将水处理后使用: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将水经澄清、过滤等简单处理,加热烧开后才可饮用,也可采用简单药剂对水消毒处理后使用;对于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问题,应该分析其来源,寻找可能的降低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有效方式,并根据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是否采用深井水。

饮水安全革命还将继续

鄂学礼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而今正迈入生物学时代,水处理工艺设备、人们的饮水方式也随之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社会饮水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将继续变化。

很久以前,人类直接饮用天然水。自从人类学会了用火,在用火煮食物的同时,把水煮沸,开始吃熟食,喝开水。英国最早建立了水厂,简单处理水后用管道送往用户;1902年比利时开始在水中采用氯气消毒,形成了完整的自来水处理工艺。自来水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方便,也带来了卫生。现代生活中,在逐步普及自来水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管道直饮水和形形的花样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争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加关注饮用水安全,对饮用水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根据市场的需求,饮水的处理加工技术将会得到不断提高与发展,我们喝的水、日常生活用的水会越来越安全卫生。

上一篇:足癣年年发 原因有3个 下一篇:孕期也该关注外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