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3 03:05:06

幼儿园小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师往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主要的地位,对幼儿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关注师往中的言语交往现状。在通过总结文献和实际观察中发现,师幼言语交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师在言语交往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在言语交往中教师的言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

关键词: 师幼言语交往 幼儿言语发展 师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师幼言语交往存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是师幼之间的叙述、倾听和情感交流的途径,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对于师生言语交往的研究大多专注在中小学阶段,且内容上对于交往情况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的方式,通过对师幼言语交往现状研究和实证,不仅能够更好的探究师幼言语交往的特点和全貌,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在实践方面提供一些建议,也将有助于充实理论、推进实践的发展。

二、相关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1.关于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师幼互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重大的预示和组织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各方面在现在和将来的发展(Sroufe,1989)。有研究者认为,师幼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幼儿的发展和适应,特别是情感适应、学习适应、行为发展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Pianta,1997)。

2.关于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研究

有研究者把幼儿园师幼关系划为六种类型,分别为:独立、相对涉及(参与)、机能失调、机能正常、愤怒、非参与。不同类型幼儿在其后小学一年级的生活适应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Pianta,1992)。

(二)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师生交往的角色关系

刘云杉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上教师多扮演工具性角色,而学生则是情感性角色。与此相反,教师希望学生的角色是工具性角色,而学生则希望教师以更多的情感性角色的面貌出现。程晓樵界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为:示范者、模仿者、评价者、被评价者、参与者、旁观者,学生在课堂中最基本的角色是参与者和陪伴者,另外还有依靠者、检查者和衬托者。

2.关于师生言语交往

罗润生将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言语分为七个类型:发指令、提供信息、提问、表扬、批评、示范、传达性语言等类型。以提问型的语言最多,其次是指令性语言。最少的是批评性语言,次少的是表扬性语言。

目前国内外关于师生(幼)互动的研究已涉及多个方面,为后继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但以往研究有普遍性缺陷,如在研究内容上缺少微观角度的关注、对交往的过程关注较少、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中小学等。

三、特点归纳

(一)教师言语多为积极性言语

小班教师言语使用依次为:以维持秩序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言语、评价言语、讲授(如讲述、提问、应答)言语。这些言语多是积极性质的,如表扬、鼓励、安慰等。但小班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较差,教师需使用强调、批评、警告等中性、消极性语言进行管教。中班教师使用以讲授、维序为目的的言语数量多于小班。大班教师使用讲授言语、消极言语所占比例最多。

(二)不同活动中交往的数量不同

各年龄班在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总量要多于游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讲授、维序、评价、情感言语。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教师维序言语的使用所占比例最高,在生活活动中教师消极性质的言语使用最多。

(三)教师占据主要的引导地位

交往多由教师发起,教师言语数量多于幼儿。小班幼儿主动发起的交往频次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班。各年龄班在由教师发起的师往中,教师言语的主要类型依次为讲述、提问、命令、批评、警告、表扬、鼓励、安慰、讽刺。在幼儿主动发起的交往中,教师多为命令言语,对幼儿直接予以指导。

(四)不同发起者的师往结果不尽相同

不论教师或幼儿作为交往的开启者还是受动者,受动者的行为取向总特征为接受多于拒绝。但教师选择拒绝取向的比例高于幼儿。小班教师对幼儿的接受取向多于大班教师,对幼儿的拒绝取向少于大班教师。

四、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话语霸权

教师在师幼言语交往中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对话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都掌握在教师手中,幼儿缺少和教师平等交流、表达自我的机会。这让幼儿逐渐减少独立思考和提出见解的机会,缺少了自主能动性,成为教师话语的附庸。

(二)忽视情感交流

幼儿园时间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拖延,教师按照一日生活安排和日常工作流程,为班级中幼儿提供的照顾、教养或基础性工作,而忽视了在这些交往过程中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例:在午休前,王坤请张老师帮忙叠外套,张老师一边叠衣服一边教他说:“你先让袖子抱在一起,再把帽子放下来……”王:“这好像上午叠的小青蛙”师:“对啊,你看着,再这样一翻我们就叠好了吧?”王:“老师,我爸爸带我捞到过小青蛙,还有小蝌蚪呢,小青蛙是小蝌蚪长大之后变的……”师:“行了王坤,把衣服放好然后快点上床睡觉。”王坤想继续和张老师讲小青蛙的事情,可是张老师已经走开了,他只好默默的去放衣服。

这则案例是由幼儿发起的寻求帮助的交往行为,从结果来看幼儿的交往目的已达到,但教师打断了幼儿发起的另一个言语交往事件,幼儿的兴奋感大大降低。

(三)绝对权威

教师和幼儿的经验差距使得教师和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处于领导者的权威地位,幼儿在行为处事方面完全服从教师要求,缺少了自主性的发挥。在小班这种例子很常见,如幼儿在教师没有组织小便的时候想去小便,要去征求教师同意,教师没有允许玩的东西幼儿坚决不碰等。规则的约束会让幼儿懂事有规矩,但过多的约束会让幼儿缺少自己的判断,过分依赖教师的指令行事。

(四)对待的差异性

教师在言语交往中对不同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言语交往的态度和类型,例如在维持秩序时教师会使用 “再不好好吃饭给你爸爸打电话”、“再说话把你送到小四班”等恐吓、威胁的消极性言语或“看看哪个小朋友乖乖坐在椅子上,我就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奖励”等鼓励、引导的积极性语言。在同一情境下,教师针对不同幼儿来沟通,说明教师了解幼儿,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幼儿能够从教师语言、语气中分辨教师的态度,对于那些经常接收消极性言语信息的幼儿来说,会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五)少数的言语“失范”

例:在一节主班教师的公开课上,李昕突然说“老师该喝奶了”,配班老师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下课就喝,现在咱们上课呢。”过了一会李昕再次喊道“到点了,该喝奶了!”这时候看课的教师中发出了窃窃私语声,配班老师说:“知道了你别说话,再说话一口都不给你喝。”李昕乖乖站好跟着主班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师做动作。公开课结束后主班老师集合全班小朋友,对李昕说:“你说我怎么那么倒霉摊上你这个学生,上课尽添乱,别人都看着呢你喊什么呀,没喝过奶啊,多丢人啊,你以后在家喝奶别来上幼儿园了。”别的小朋友说“就你添乱”“你都把老师弄生气了”等等,李昕直到放学前都很沮丧。

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言语交往过程,一个是幼儿发起的和配班老师之间以发表见解为目的的行为,教师给予其警告的回应,后一个是主班教师发起的言语交往,其消极性的言语和态度影响到了其他幼儿的态度,使李昕被班级幼儿排斥、孤立,导致她的情绪变得十分消极。

五、对教师的建议

教师作为成人和师幼言语交往的一方,其关注点、言语策略和情绪情感都会影响着师往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教师要在师往中注意以下几点,从而使师幼言语交往的积极意义最大化。

(一)加强对话

教师应把言语交往的重心和主动权交给幼儿,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言说权。教师要在与幼儿交谈时能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适当的做幼儿的倾听者,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关注幼儿的需要、把握与幼儿交往的机会。

(二)把控情绪

教师应重视言语的情感性问题,提高情绪调控力,耐心的对待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多以积极性言语、中性言语为主,避免出现命令、警告、恐吓等消极性言语。在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关爱每一位幼儿的心灵。

(三)提高言语策略

教师不但要注重言语的情感色彩,还要注意言语是否有意义,能够让幼儿正确的理解和接受。同时要掌握言语的艺术性问题。

正如金生所说,只有饱含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聆听的言说,才能建立“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的师幼关系,师幼双方才能“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而这,才是师幼言语交往乃至师幼关系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左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4]覃江梅.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

[5]李娜.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6]蒋美霞.指向幼儿的教师言语类型及水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罗润生.幼儿教师课堂言语类型的观察研究[N].西安师专学报,1993(5)

[8]金生.相互理解与师生关系的新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4)

[9]刘云杉.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角色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7(4)

作者简介:孙雪映(1995-),女,汉族,山东人,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2011级,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东路一号中华女子学院,邮编:100101

上一篇:浅谈好老师如何去做 下一篇:排列组合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及应渗透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