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在生态重建中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2-09-03 02:34:13

工业设计在生态重建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生态重建是人们对自然进行的积极而有益的改造,其作为环境保护中的关键环节,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生态重建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庞杂繁重,需要更加可行且高效率的工作过程。工业设计的工作内容包括对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更因为其拥有增强可持续化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全球道义,所以,努力发挥工业设计在生态重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工业设计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可以在生态重建过程中找到诸多的设计点。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重建的研究,对其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如何做出设计提出了思路,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工业设计,生态重建,黄土高原,全球道义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世界人口增加,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并没有因为人们科技能力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地遏制,反而,各项指标都在进一步恶化。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土流失十分。自建国以来,国家从未停止过对黄土高原、黄河的治理。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历经几十年,虽然有一些成果,但成功恢复的范围小,且投入代价高,很难做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的平衡。

工业设计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其本身也具有全球道义的任务范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破坏至今,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付出努力去改变,工业设计者则希望通过产品创意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实现减少人们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增进生态重建工作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等,最终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达到良性发展,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

1、 现代意义的生态重建

1.1生态重建的概念

生态重建是指在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们通过人工修复或自然恢复的方式,将已被破坏了的环境进行重建,以达到预期的环境条件。国际生态重建学会正式定义:“生态reconstruction是一个协助生态整体性的恢复与管理的过程,生态整体性包括一个在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地区与历史范围与可持续化实践等变异性的严格范围”国际生态重建学会提出重建生态系统的特征,可大致归纳如下:

(1)重建的生态系统具有适当的群落结构,应尽可能由当地种构成。

(2)已重建生态系统必须具有正常的自我维持能力,能维持种群繁育,并在现存环境状况下具有长期坚持的潜力。

(3)自然环境应适当与重建生态系统种群的持续繁衍,是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发展所必需的。

(4)已重建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适应力,耐受当地环境中发生的正常周期性压力时间或因偶然干扰时间而波动。

以上特点,指明了生态重建所要达到的预期状况,为生态重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有指导作用。[1]

1.2生态重建所涉及的工作

在研究生态恢复这一课题的过程中,笔者建立了简单的模型,认为人是已经被破坏了的环境的作用主体,而环境这一客体又会直接影响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发现,模型中的各个系统,想要正常运作,甚至达到良性循环,除了要有良好的组织框架,也不能忽视各个小的细节,只有各个环节都正常运作,才能保证达到好的效果。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兴修水利、控制放牧、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绿地保养是这一系统中的五大活动,要想做好生态重建工作,必须保证这几个部分的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同时,连接各个小系统之间的保障工作也很关键,比如,做为实施所有这些工程的人,多为当地居民,他们需要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因为,在西北地区农村,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重建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2、工业设计作用的实现

2.1工业设计的概念

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作了如下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品质、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因此,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业设计专注于解决人与社会,人与产品之间的矛盾,甚至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

2.2工业设计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对于现代设计,包括了“以机器为本”“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设计价值体系,这三者之间都由社会背景和生产需要决定,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性和继承性。[2]在工业设计史中,人们逐渐发掘出了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在给出工业设计定义时,也概括了他的任务至少包括:

(1)增强全球可持续化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全球道义)

(2)赋予人类社会整体,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与自由

(3)决定用户,生产者和市场领导者(社会道义)

(4)不论世界如何全球化,支援文化多样性(文化道义)

(5)赋予产品、服务和系统与其特性在形式(符号的、语义学)的表达并与它们的内涵相协调(审美的、美学)一致。[3]

在以上所阐述的工业设计任务中,以全球道义为己任,具体体现在增强全球可持续化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方面,这对于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对生态恢复做出贡献具有积极的提示意义。产品是设计最终的落脚点,但工业设计者不可局限,需要努力进行学科思维的交融,因为这样可以促进更多的创新。工业设计学科或行业拥有系统的创新理论,虽然最终落脚在产品上,但是其创新思维方法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融,甚至指导其进行生产活动。

3、工业设计在生态重建工作中发挥作用

3.1工业设计在环境问题中的探索.在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设计者通过不同方式的探索,做出了有意义的设计。针对生态恢复的设计,可以从恢复生态本身出发,利用现代科技和更有效的方式,辅助人工进行重建活动。比如曾有来自瑞典Umeå University大学的工业者 Anna-Karin Bergkvist创意出一款四足、全地形的植树机器人。该植树机器人每次可以装载320颗树苗,完全自主地浇水植树。这样设计出来的机械直接作用于自然,相当于智能化的机器人,替代了人工,能为人们提供极大的便利。但并非工业设计者都需要设计出这样或那样的机器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做出的设计纯属外观设计,对于实际工作是没有价值的。意大利设计师Hyperlink Gaberiele Piamanti设计的“Bliodomestico”太阳能淡水蒸馏器,用简单的设计帮助发展中国家人民从海水或咸水中提取安全无菌的饮用水。这一设计是设计师本人通过对非洲某些热带国家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地其实并非缺水,而是有大量的海水或者不洁净的水。设计师设计出的淡水蒸馏器,人们操作十分方便,满足了当地人基本的生活用水需求。[4]

这种根据实际情况,不产生附加污染和高额经济代价,并且解决环境中人的实际生活需求的设计,间接满足了自然本身的需求,符合“以自然为本”的理念,同样也是一种对环境的贡献,设计者需要有这样的思路。

3.2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重建现状

一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雨水冲刷导致地表沟壑纵横。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曾成立了“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中心任务和主要发展方向。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国家主要采用的是工程类的方法进行治理,以“因地制宜”为主要思想,建立适合于各区域的治理与开发模式,如陕北安塞试区建立的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实体模型、陕西长武试区建立的高原沟壑区沟坡高效开发模型、宁夏固原试区创建的“上黄经验”等等。[5]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的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资源利用、植树造林、土壤改良等等。在植被恢复中,国家通过投入科研力量,对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估,恢复原有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或者引进能够适应其条件的新物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后期比如林地保护等工作较难维持,最终导致生态恢复效果很差。还有其他牵涉到诸多细节问题的工作,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投入的劳动不被浪费,生态得到真正的重建。

3.3 积极寻找有意义的设计点

设计师拥有环保的态度,需要作出各种积极有效的设计尝试。选择以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重建为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思考:一、调查人对环境的破坏方式,以减少进一步破坏为目标;二、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进行设计;三、把目标定为对现有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而设计者的关注点可以很多。前文提到的植树造林机器人,是把目光聚焦在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在兴修水利、控制放牧、修筑梯田、绿地保养等各个方面寻找自己的设计点。再比如,保证人的生活状况也很重要,也是很好的关注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设计的本土化和效益最大化,比如工程机械的设计需要考虑当地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还有居民生活用品的设计需要考虑能对生态重建起到作用,而不能“跑题”。

对于这些设计点,笔者同样举出例子,探讨水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的解决方案:水对于黄土高原有着特殊的额意义,可想而知,如果生态恢复区居民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难以保障,又怎能保障生态恢复的正常进行,所以水资源的利用成为重要课题。笔者以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兼顾农业用水为设计目标,通过分析该地区气候条件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地区并非真正缺乏降水,只是雨水会集中在每年的7-9月。所以,如果能整合现如今国际上已有的雨水收集技术,空气集水技术和水循环农业系统,在满足解决问题的条件下,尽量控制成本,对于该生态系统中的人这一环节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生态重建工作来说是一种有力的支持。再比如对于国家支持建设的试验区,可以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进行更合理,更人性化的设计探索,使科技与人,与自然有更加和谐的相处方式,将力量发挥到最大,等等。

黄土高原的生态重建工作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而重建工作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发展各有不同,但将工业设计思维投入其中却有着同样巨大的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工业设计者将会在这一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工业设计可以成为生态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催化剂,其在生态重建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这并非是在夸大工业设计的价值,而是对设计者进行有益于人类的设计的一种鼓舞。设计者应该从站在全球道义的高度,对生态重建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寻找更多的设计点,做出有用且好用的设计,这样,便更能体现工业设计的价值所在。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设计界的理念也会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时.关于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的思辨及其科学含义和发展途径[N].植物生态学报.2010,34(1)

[2]李乐山.设计调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Users.工业设计.[DB/OL]..2009-09-29

作者简介:冯彦魁,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学生;周晓江,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蒙钟华,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

上一篇:知识交流、关系和谐对集体决策影响研究 下一篇:浅谈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