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03 02:31:04

启东市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的实践探索

启东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年多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项目交易3525次,交易总额136.0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73.2亿元,通过招标,节约财政资金15.41亿元,平均节支率17%。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交易所被省建设厅评为一类交易中心、被南通市建设局评为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政府采购信息报》、《中国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南通日报》等多种报刊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主要做法

1.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体制。一是成立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处理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管委会主任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任,成员由政府办、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卫生局、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二是成立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为市政府正科级直属事业单位。经市政府授权,承担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履行招投标交易活动的日常管理、协调和监管。三是成立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交易所,为全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的统一平台,并为各类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价格咨询、交易场所,维护招投标交易场内活动秩序;协助有关单位进行招标报名、咨询、审查、编制招标文件;为招标当事人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技术服务;负责对进场交易的项目和参加交易的各方进行登记和备案。

2.加大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各项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统一加强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各种规范性文件30多个。二是进一步细化内部监管环节。在建立《启东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工作流程》、《关于加强政府采购与招投标机构内部监督的意见》等内部考核办法、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了内部工作流程等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了轮岗换岗制、AB角工作制、分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中心10多项内部规章制度。

3.完善政府采购监管。一是进一步规范信息。通过积极完善中心网站建设,确保信息全面迅速安全;同时,还将相关信息到中国启东网、南通市政府采购网、南通市工程建设网及省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相关平台,一些重大项目还通过中国招投标网公告。二是进一步规范采购需求。在充分尊重采购单位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认真梳理采购需求,确定较为合理科学的采购需求。三是进一步提升评审质量。对于一些大额、复杂的采购项目,为弥补本地专家数量质量的不足,通过引入外地专家评审机制,提升评审的质量。

4.积极探索推行工程招标资格后审。工程招投标中资格预审,由于工作环节多,易形成投标人信息的泄漏,导致场外串标围标现象的发生。为有效抑制相关当事人进行人为操纵招投标市场,斩断串标围标的“黑手”,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启东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在工程建设项目开始进行资格后审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三年来,实行资格后审项目343个,中标价与工程控制价比又节约财政资金2.3亿元,节支率为13.4%。实践证明,资格后审制度的实施是规范招标人、投标人、机构和其他相关主体行为,尤其是规范投标人行为,抑制串标、围标行之有效的措施。

5.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招投标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一是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监管。二是强化对招标机构的监管。三是加大了对评标专家监管。

6.进一步改善招投标市场环境。一是建立了投标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以投标企业的基本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库。通过对投标人平时行为情况采集,实现从源头上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投标企业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计入不良行为数据库,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二是实施了信誉保证金制度。设立信誉保证金专用账户。凡参与该市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人,按照规定提交投标保证金,中标后其投标保证金自动转为信誉保证金,信誉保证金由中心负责监管。凡经查实投标人存在串围标、借资质挂靠、不认真履约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其信誉保证金予以没收。三是实施了投标人行贿犯罪档案和行贿行为记录查询制度。下发了《关于对投标人实施行贿犯罪档案和行贿行为记录查询制度的通知》,对在启东投标的企业实施投标人行贿犯罪档案和行贿行为记录查询制度,要求投标企业提供其所在地的检查机关出具的有无行贿犯罪档案或行贿行为记录的书面材料,建立了查询、谈话诫勉、承诺等制度,构建招投标领域诚信体系。

7.建立惩处机制,严厉打击串围标等不良行为。一是大力查处违规行为。对政府采购中存在的货物质量差、服务不到位,工程投标中存在的假企业、假资料、假资质和履约差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查证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取消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启东招投标市场的准入资格,记入企业不良信誉库。二是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协同公安局、工商等部门加强对串围标、假冒资质材料的查处。

8.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水平。一是改革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工程招标“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监督的制度。即招投标的各项工作全部进入统一平台,既方便广大投标人,也为相关监督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实行招投标过程的全程监督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整合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资格预审项目原招标环节是投标报名和提供资格预审材料分两次进行,既延长了招标时间,又增加了投标成本。为此,他们不为旧框框束缚,将两个环节合并,这样既延长了公告时间,又减少了投标人投标成本。三是创新服务理念,建立“绿色”通道。对重特大项目,紧急项目,经联席会议讨论后,实行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

主要成效

启东市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各项创新举措大力推行后,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节约了财政资金,有效地规范了招投标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较好地解决了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节约财政资金明显。仅2008年以来,政府采购中货物采购和服务采购良性竞争,节支明显,与财政预算额相比,平均节支率13%,累计节约财政资金3600多万元。工程招投标实行资格后审项目343个,项目标底总额21.49亿元,控制价17.36亿元,中标价15.04亿元,与标底价相比节约财政资金6.45亿元,节支率30%。与控制价相比节约2.3亿元,节支率13.4%。投标中竞争十分激烈,已经没有了资格预审项目报价普遍贴近控制价的现象,中标价与控制价的差距明显加大。

2.遏制串围标效果好。通过采取信息公开、出售招标文件时不记名和取消集中答疑等系列措施,屏蔽了投标人信息,截断了容易泄露投标人信息的环节,从而剪断了串标的信息链,有效扩大了竞争,使得某些不法分子想通过串通所有投标人以实现串标的行为难以得逞。同时,配以适当的评标办法,使串标、围标等行为难以实现。

3.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推行招投标监管新举措后,该市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越来越规范,存在的串标围标、虚假招标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监督也真正实现了从过去程序、形式上的监管到实质性监管的飞跃。较好地遏制了个别不法分子操纵市场行为,杜绝了“场内招标场外定”的不正常现象,市场上“投标专业户”、组织串围标“标王”没有了,诚信企业多了,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4.各方反映良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过去招投标活动中常见的围标串标、假材料假资质、违约等不法现象,得到了较好的遏制,市场比较规范,得到了守法的各方主体的欢迎。既为招标单位省了钱、减了压,又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发改委、江苏省启东市招投标中心)

上一篇: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对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