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时间:2022-07-24 05:02:4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最近,笔者对新晃县发展做了实际调研,并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新晃县“两型社会”建设这一课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新晃县“两型社会”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现

近年来,新晃县围绕打造“湘黔边界特色经济走廊,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构筑怀化西大门”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环境

兴县”的五大战略,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21.5亿元,较2005年104573万元增长8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69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84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866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8.733.737.6调整为2009年的16.641.741.7。2009年,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3297吨,较2005年排放量2934吨增长12.4%,但年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23kg/万元,降至2009年的17kg/万元;2009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1507吨,较2005年1235吨增长22%,但年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12kg/万元下降至2009年的8kg/万元。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二级标准以内,舞水河新晃段水质维持在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以内,县内其它主要支流也稳定在控制指标范围内,镇城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2008年,通过了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的验收。

二、当前新晃“两型社会”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只是全省20226元的39.7%,是怀化市人均生产总值12034元的6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省为4910元,怀化市为2905元,而新晃县为18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为15084元,怀化市为11114元,而新晃县为7473元。

2.生产经营模式粗放。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低。虽然新晃组建和引进了一批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仍然存在着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小,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除肉牛加工小有名气外,仍有很多农产品没有进入市场。同时,这些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家庭作坊式生产,管理落后,品种雷同,企业品牌不足,企业生存发展比较艰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开采技术落后,属于初级生产加工企业,缺少上游产业。新晃目前开发最好的是重晶石,已引进了红星、鲁湘钡业两家深加工企业,但这两家企业所要求的原矿品位都有较高要求,全县低于70度的重晶石矿基本上是废弃的,资源浪费严重。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低。近年来,林木产业发展还是较快的,但多属于规模小、效益差的初级加工企业,木材产品主要是技术含量小的锯板、原木、人造板、指接板等,高档家具和木制工艺等商品比较缺少,木材深加工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3.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由于企业环保措施不足,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不够,对环境污染也造成一定影响。县内冶炼、化工、矿山等企业多次发生环保问题,如半江铅锌矿、红星、原隆鑫、蓝天等,当地群众反映意见较大。另外,一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如:大兴复混肥,“三废”的无害化处理不当,这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压力。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新晃“两型”社会建设

新晃县属于山区,应从山区从实际出发,发展山区经济,坚持打好“绿色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一条符合新晃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1.加快农业产业化,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新晃是山区农业县,农村占大头,农业是大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只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把“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县域经济才能实现大发展。一要积极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可以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开展蔬菜种植、水果栽培、养殖等技术培训。并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新技术。通过培训,增强农村居民的科技意识,提高生产技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要组织农村居民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二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通乡公路改造工程和通畅工程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完成中低田改造,抓好大田、刘坪等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巩固以点代燃项目成果,积极推进小水电开发,完成杉木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深入实施农村清洁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新建沼气池。结合“村村通”工程、农网改造、组建扶贫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品牌带动。积极挖掘提升新晃县农业“三宝”(黄牛、烤烟和龙脑)的价值和效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目标,依托新晃黄牛肉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大好契机,推动产业品牌整合,提升地标产品认证价值。“品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统一品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销结合的产业发展机制。要提升和保护品牌、发展壮大龙头公司的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只有品牌提升了、公司有绝对的实力,才能让老百姓放心,才能促进规模养殖,扩大养牛总量,从而不断提高肉牛产业化水平。依托“天堂”牌烤烟的品牌优势,积极发展烤烟生产,大力实施烟基工程,建设规范化烟田。加快发展右旋龙脑樟,可以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争取把新晃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冰片加工基地。同时,要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种植传统,大力发展高寒地区超级水稻和绿色、有机食品,狠抓优质超级稻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加快相关后续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粮农的产业收入。目前,有十个乡镇在建设优质稻。

2.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工业是立县之基、兴县之本、财源之柱,亦是县域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柱。一是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新晃县“一园三小区”的工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要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在建或意向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相关产业和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资源集约和优势互补,以从分发挥园区的集聚带动功能。要有针对性引进已落户企业的上下游产业落户新晃县,形成“落户一个,带来一批”的滚雪球效应,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二是依托全县丰富的矿产和电力资源,加快矿产品深加工和冶炼工业发展。在积极引导现有工矿企业改造升级,壮大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链的拉伸;要大力扶持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资源永续开发、合理利用的新型工业经济模式,成为县域工业的主要支撑。三是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现在,土地等要素供给越来越紧张,环境制约越来越大,粗放式、低水平发展已越来越没有出路,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3.积极融入“武陵山脉经济协作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三产快速发展。武陵山区是我国跨省交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全国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2010]448号《关于开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内容是阐明国家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协作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以旅游产业为先导,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与特色产业布局,研究提出保障武陵山协作区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政策措施。这必将促进武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是无烟工厂、朝阳产业。新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神秘的傩技傩戏、侗寨风情、夜郎文化等)、夜郎大峡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有基础、有条件,也有潜力。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了八江口夜郎王温泉生态度假区、夜郎十里长街项目建设,加紧对龙溪古镇、凉伞冲首侗寨、贡溪四路天井寨、黄家垄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时,要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培育生态特色旅游产业,把“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4.加大“两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新晃县争创“国家文明卫生县城”和创建“全国生态县”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树立节能低碳意识,共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二要加强社会监督。健全公民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公示等制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出一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案例。

两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委党校)

上一篇:试论现代大学的文化功能 下一篇: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