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拾趣

时间:2022-09-03 01:39:07

春节民俗拾趣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盛大节日,有很多风俗习惯流传于民间。尊重这些风俗礼仪,既是人们对幸福安康的期盼,也是对5000年华夏文明的传承。

年前贴门神

国人信仰门神的现象,很早就出现了。南北朝时,门神为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被尊为门神,是因为他们善打鬼驱鬼。

据说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长着一株大桃树,枝繁叶茂。桃树枝丫间的东北有一个鬼门,是恶鬼出入之处。神荼、郁垒两位神将领受黄帝的命令,把守在这里,一旦发现了危害人间的恶鬼,就马上捆绑起来,送到山上喂老虎。这样,妖鬼们望而生畏,一个个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唐代时,门神换成了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两员大将秦叔宝(又名秦琼)、尉迟恭(又名尉迟敬德)。他们变成门神也是因为打鬼有功。传说唐太宗患病,夜闻鬼声非常惊吓。第二天告诉群臣之后,开国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就全副披挂,仗剑执锏,侍立在门旁,这一夜唐太宗再也没有梦见鬼。唐太宗既要求长久平安,又不愿两位大将经常侍立,就命画工画了他们两人的像,悬到宫门口,称做门神。后来人们仿照这种做法,纷纷在春节把门神贴在门上。

在打鬼英雄中,人们传说还有一位专门捉鬼、斩鬼的钟馗。他是又一个被世间敬奉的门神。

如今,门神崇拜已由当初的驱鬼逐邪,衍化为祈福求祥。人们通常在单扇门上贴钟馗,双扇门上贴秦叔宝、尉迟恭,也有人传承最古老的门神,径直在两扇门上写神荼、郁垒的名字。

年底大扫除

新年逼近,洒扫庭院的活动也开始了。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古代把春节前的大扫除叫“扫年”,也叫“扫尘”。这种风俗,起源于古代人们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大扫除。年底大扫除,清除脏物,清洁环境,的确很有意义,它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

河南人在扫尘之后,就开始洗浴。为了提醒大家年底早点洗澡,人们还编了一首民谣:“二十四洗精神儿,二十五洗傻姑,二十六洗脚臭,二十七洗傻妮儿,二十八洗傻瓜,二十九洗傻狗。”总之,年澡是早洗的好,要不就成“傻狗”了。不过也有人说,旧时北京人在年三十晚上洗澡,特别是商铺的小伙计,他们一定要在年三十晚上吃祭神酒之前洗好,这是因为祭祀的需要。

除夕着新衣饮春酒

进入新年之际,人们为了应节迎新,在服饰上焕然一新。北方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北京房山人,正月初一早晨,不仅大人孩子都要穿上各式各样的新衣服,而且要往狗脖子上系一条花布条,牛、马则将布条拴在尾巴上,由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河北蔚县人认为,新衣服要在年三十上供之前换,这样干干净净地才可以给神上供。衣服上还要带点儿红布条或者红线,表示一年红、身体红。新的衣饰是为了祈福除灾。这种身体的新打扮与门户的新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新年的时间更新意识。

酒也是新年仪式中的重要饮品。古代过年饮酒,有特别的方式,“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荆楚岁时记》),就是饮酒从小的开始,说小孩又该长一岁了,值得庆贺;老年人失岁,所以不贺。苏轼除夜诗“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咏唱的就是这一习俗。

除夕掩门吃年饭,开门迎大吉

除夕这天,最令人惬意的是吃年夜饭。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开始,有的人家一直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吃年饭时半掩大门,有的甚至把大门关起来吃。吃饭时,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打碗筷。吃完后,就要将桌上的碗筷收拾干净,赶快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关着大门吃年饭,这规矩据说是用来哄骗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原来,在很早以前,各家各户吃年饭的时候都是开着大门的。铁拐李是个跛脚叫花仙,每次人家吃年饭的时候,他就提着篮子到各家讨食。谁家穷谁家富,他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皇大帝一看就知道了。富的,就给他一年遭几次灾,不许太富;穷的,就给他一年托几次福,不要太穷。有一户人家吃年夜饭时,他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里人也不准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早吃过了,打开大门,桌上空荡荡的。铁拐李以为他家穷困,在门口放了几块元宝就走了。这便是关着大门吃年饭的来历。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和守岁

吃完年夜饭,即给压岁钱。压岁钱是长辈发给晚辈的。这种风俗,据考证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吴自牧《梦梁录》载,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或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馈赠。到清代,“儿童度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曰‘压岁钱’”。这是说,年尾岁首,长辈要给儿童一些钱,用红线贯串后,放在孩童的床边或枕头下。究其实,发压岁钱也与驱邪辟祟有关。试想,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子夜时分,孩子们常常熬不住漫漫长夜,过不了多久就进入梦乡。这时,长辈悄悄地把压岁钱塞在他们的枕头下面,若有年兽、小鬼来犯,这些钱正可以给它们,使孩童逢凶化吉。因此,也有人把压岁钱称之为“压祟钱”。压岁者,压住年岁以求新年内无病无灾也。

除夕全家人不睡觉,都要坐在家里,这叫“守岁”。守岁,一般有两种含义:对年长的人来说是“辞旧岁”,含有珍惜光阴之意;对年轻人来说,有为父母益寿延年的意思。因之,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以献一份孝心。如今,有的人家除夕之夜不一定守岁了,但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大年初一禁忌多

新年第一天,谁都希望一年的开始百事遂意。因此,禁忌甚多。

首要的一忌是不能扫地和倒水,怕因此带走了财气。然而,全家人团聚,吃花生、嗑瓜子,难免垃圾满地,于是就想出个变通的办法――改往外扫为往内扫,象征财宝进门,扫好后装在簸箕里不倒掉,财宝便留住了。《录异传》一书就说出了这一禁忌的来历。相传古时候,有个叫欧明的商人,出外经商路过彭泽湖,常以钱财祭祀湖神。湖神青洪君为了报答欧明的情意,就将佣人“如愿”姑娘赠送于他。这个“如愿”姑娘是个无价之宝,你无论需要什么只要向她一说,马上就可以得到。成语“如愿以偿”就来源于此。欧明带着如愿回家后暴富起来。有一年正月初一,如愿起床迟了点,欧明挥鞭就打,如愿气恼不过,一下子钻到了秽土堆里。这时,欧明用木杖敲打秽土堆,口里呼唤着如愿,但如愿却永远消失了,欧明的家境很快败落下来。因此,大年初一忌讳扫地倒水,怕如愿(即人们想像中的财神)从扫帚里跑掉,或者从水里逃遁,使家道衰败。

正月初一,还有其它许多禁忌。如这一天,小孩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为防止万一,许多家庭提前贴上了“童言无忌”的小红纸条,以求破解。

“破五”习俗和正月初五贺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从这一天起,有些商铺就开始经营了。因为按旧时的习俗,商铺从除夕开始到初五前都是不营业的。在商铺里面,商人们都要摆上供品、闭门休业,到了初五,就可以撤下那些供品,开始营业了。

初五之前,依旧习俗,人们是不煮食新饭的,只是将年前已经做好的饭食热热,有些地方甚至在初五之前都是不动灶火的。而到了初五这天,人们就可以开始过正常的生活。初五这天,北方很多地区都有“破五”吃饺子的习俗,意为把好东西包起来,以求吉利。这一天,鞭炮声又会像除夕夜一样响亮。在正月初一到初四这几天,垃圾是不能倒的,以免倒掉“财气”,但是初五这天的垃圾被人们视为“穷土”,当然要“送穷出门”。所以从这天开始,才可以倒垃圾。而从这天开始,也可以使用刀剪等利器了。

民间传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庆贺除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给财神过生日了。民间的财神分为很多种。相传宋朝的国姓为赵,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公明(又称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这天所接的财神,赵公明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除了赵公明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云长的说法。“偏财神”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据传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所以备受百姓爱戴。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武财神”关云长相传长于算术,发明了日清簿,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文财神”财帛星君,其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禧神列在一起,合起来就成为福、禄、寿、财、禧。

上一篇:会计软件实验室教学的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吴亮:评先锋作家,写野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