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活动类课程

时间:2022-09-03 01:13:54

如何上好活动类课程

【摘要】贫困山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量不足,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衡。许多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课程都是由语文、数学课教师兼带,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教学技能薄弱,学生学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质量没有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五方面对如何上好这些课程,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解决山区活动类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活动课; 课标

贫困山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量不足,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衡。许多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课程都是由语文、数学课教师兼带,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教学技能薄弱,学生学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质量没有保障。那么,如何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和《课标》要求,上好这些活动类课程,本人有一下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要注重课标研读和教材分析

学习课标、研究教材是上好课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和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根据学科特点开发、使用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任务和要求,围绕目标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如:音乐《课标》要求“音乐教学活动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要了解变声期嗓音的知识,初步懂得嗓音保护方法,在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同时,让学生自然的歌唱”。根据这些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就应注重学生的唱歌技巧,要让他们用柔和、自然的嗓音去唱歌,在听准音的同时,吐字要清晰,要把保护学生的嗓音,培养学生的乐感与听力放在首位。体育课中,教师始终要注重体育新课标“健康第一”、“ 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美术课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创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水果皮、树叶、豆类等生活中的材料,弥补教材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剪贴与粘贴等方法,制作各种手工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文化。

二、要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活动伴随课堂的始终。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去学习,教师要府下身子,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活动、学习。扮演学生学习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尊重学生的体验、表现及创造,允许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与看法。如:《小动物回家》这节课,老师可以通过琴声、范唱让学生感受各种动物走路的快慢节奏,通过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通过反复听,让学生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模拟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在此,学生需要帮助、指导时,教师可以及时的给予引导。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要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交流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开口说话、小组讨论中展示自我,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还是课堂的主人。

三、要注重课堂的示范性与指导性

音、体、美课程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难以上好这些课的。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面对能力参差不齐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规范准确的给学生做示范,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如:音乐课《手拉手,地球村》中,教师可以用葫芦丝,电子琴、吉他、听录音、范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美术课《蜻蜓飞飞》中,教师可以通过范画、多媒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大小比例。体育课《投掷》中教师可以通过侧身、蹬地转体、摆臀挥臂,五指抓紧垒球在最高点压腕,松开手指致远等分解动作,使学生从教师的讲解、示范中了解学习内容,把握学习要领与技巧,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要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好的情景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每位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再好的设计也是没用的。因此,情景创设在活动类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跑步、做下蹲运动,两手插腰做律动,听口令找朋友;在结束部分,可以让学生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做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把学生从激烈的运动中带入轻松、自由、快乐的放松环节;美术课《巧巧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生活中的资源和废旧物品,给学生制作各种玩具,装饰品。利用水果皮,制作各种各样、五彩缤纷、品种齐全的花朵、利用豆类制作形态各异的动物,通过视屏展示台将这些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欢快愉悦、轻松自然、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无拘无束的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并且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及活动的有效性,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倡导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构建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五、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成就感

评价不是简单的好坏和对错,更不是简单的激励与无奈的批评,它是课堂进程中始终不能缺少的点播与引导,它表达着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呵护与责任。在课堂中,教师不管是用“大家只要把节奏打准了,学歌词很容易”。“你们都是最棒的,把掌声送给自己”。“画画没有那么神奇,只要把你想到的用线条画出来就很了不起”的语言评价,还是用灰太狼的卡通图片,教师自画的简笔画,自做的纸花,自剪的智慧星,自买的跳绳、铅笔、护腕等多元性评价方式,都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基础,分析、开发、使用教材,运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念,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景,正确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激情,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学习活动,活动类课程是一定能上好的,质量是一定能提高的。

上一篇:农民牛大岭的城市生活(连载八) 下一篇:四川省城镇住房保障立法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