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理论看一词多义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9-02 11:16:02

从原型理论看一词多义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摘 要】一词多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单词具有多种义项。一词多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运用原型理论的基本观点对产生一词多义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列举原型理论在一词多义中的应用,提出原型理论对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一词多义;认知语境;英语阅读能力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创新,越来越多的词汇需要被赋予新的含义。一词多义的出现,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认知的思维过程,对研究英语词汇、英语阅读也有重要意义。

一、原型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范畴化与基本范畴

“范畴”一词常见于认知语言学中。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是一个由错综复杂的事物组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的集合中,一个集合及其具有相似属性的子集可以构成一个范畴。我们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经过分析、分类、存储的认识过程。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属性,我们的大脑依据其之间的关联性来认识事物。因此,这种有大脑思维参与的认识过程,对不同事物进行加工整理归类的认知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是人脑对世界万物进行整理区分的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 “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在人们认识的经验世界里,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而且同一事物又有可能同时属于多种范畴,例如一只食雀鹰同时属于鹰的一种、鸟类、动物、有生命的物种等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的等级。认知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认识事物是从中间的等级开始的,即基本范畴层面。它是根据事物最基本的特征划分客观物质世界种类形成的最基本的心理层面,是与事物关系最为密切、关联性最大的基本等级,也是认知活动的重要参照点。

(二)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在范畴化的认知过程中,语言学家提出了关于原型理论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认为德语词spiel(游戏)的划分不符合传统范畴模式。一些游戏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不是用来判断输赢;一些游戏只需要单纯的运气,不需要技巧;然而有的两者兼顾。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有相似的属性,而这种相似性不一定由其他成员共享。他将这种相似关系定义为“家族相似性”。

维特根斯的分析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随后,罗斯将原型研究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基本范畴和原型理论”,为范畴在认知语言学上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例如人们对于“红蓝眼波斯猫”的感知经历了由“动物A家畜B宠物C猫D波斯猫E红蓝眼波斯猫F”的认知过程,动物范畴逐步细化,在猫的原型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波斯猫的感知不断强化。

二、原型理论下的一词多义现象

(一)产生一词多义现象的原因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含义并且这些词汇的意义有着相互的联系的语言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词汇需要被赋予新的含义。许多基本词汇应用于专业技术领域,促使了一词多义的发展。

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也有差异。如英语中的“industry”在不同的语义场中使用的范围不同词汇意义也不同。如:“She got a job in industry.” 她在工厂里找了份工作,在这里“industry”是指工业,生产制造。“We need to develop local industries.” 这句话中,“industry” 不光指地方工业,还包括餐饮、旅游等行业。“We were impressed by their industry.” 这句话中“industry” 却是暗指人们勤劳的品格。

词语的搭配也可能出现一词多义。例如 “account” 原意为账户、记账的意思可是与不同词汇的搭配会引申出不同的意思。“take account of something” 中“account”译为“考虑到”,在“on sb’s account”中是“为了某人的缘故”,然而在 “give a good account of yourself”中却表现为“表现好、干得出色”。

词语在不同的隐喻背景下其意义也有所不同。“一词多义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往往通过隐喻建立起来。”(,2005)例如 “head” 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意思。“head”在字典中的原意是指人体的身体部位“头部”,然而关于“head”的其他词义延伸是通过人们利用隐喻的认知转换而来的。如 “She resigned as head of the school.”,“the head of the river” 或 “200 head of sheep”,第一个句中“head”是指部门负责人,第二句话中“head”是指河流的源头,而第三个短语却指动物的数量。这三个句子一个词被表达成三种不同的意思然而它们本质上却有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都是从“头”的原型引申出来帮助人们理解新的词义。可以说人们利用隐喻的思维模式将两种具有关联性的物体联系起来,通过认识物体具体的范畴(源域)了解认知后的具体或抽象的范畴(目标域)。

(二)一词多义现象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语境对一词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千百年来的“龙”文化与西方的“Dragon”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龙”是幸福、吉祥、富贵、权力的象征,然而西方概念的“Dragon”却是怪物、邪恶的意象。我们常说的“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家或者对方家的孩子成为真正的龙,而是希望孩子有着像龙一样的美好的未来。“龙”这个词从原型的意义拓展为其他的文化内涵,在这个文化作为认知的背景中,一词多义与人们的交流密不可分。

在不同的认知语境中,词汇也有不同的意义。中国文化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有交往才会巩固彼此的友谊。“你这是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你这人可真有意思。”“只是意思意思。”“啊,真是不好意思”。只是观察“意思”的字面意义人们可能会困惑,但是将“意思”放入一个具体的认知语境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比较明显,人们也会更好的理解源词语的多个义项。

三、一词多义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词多义现象常见于英语阅读理解中。正确理解一个词语的其他义项有利于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阅读准确率减少阅读时间。我们经常听到关于“can”的顺口溜 “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 ,但光靠字面很难猜测到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因为“can”的词项在我们的认知中是表示能力的动词,初等学习者很少了解北美英语中 “can” 还是可以表示食物或者饮料的名词。因此文化认知因素对于了解一种语言的多种词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英语学习者应当在扩大基本单词词汇量的同时掌握不同语言的文化,利用文化认知因素在语境中学习原型词汇的其他引申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情景认知语境对于一词多义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阅读者可以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词汇的其他含义。如“...The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too many wars...” ,在我们的认知中“go through”原意是“检查、审查”而在这句话中假使阅读者不了解“go through”的其他含义,也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关键词“war”推测出这个短语“经历、遭受”的含义,进而在选项中挑出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语句。

另外,根据词汇的语言认知语境也可以得出一个单词的不同意思。例如“issue”在不同的语境中承载不同的意义。“He died without issue.”,“I must take issue with you on that point.”,“They issued a joint statement denying the charges.”,在这三句话中“issue”有着不同的含义。在第一句话中“issue”是个法律专业术语,是“子嗣”的意思,其他两句都是普通的英语用法,“向某人提出异议、宣布、”的意思。阅读者可以根据词汇之间的关联和具体语境联想词汇的其他义项。

四、结语

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是个复杂的过程,英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阅读英文原著以扩大自身的词汇量,同时还需要了解目标语的语言文化信息,在认知语境中感知相同词汇的不同含义。

参考文献

[1] Lakoff,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 Saeed, J. Seman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认知语言学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4]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与策略解析在科技文中的体... 下一篇:独立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学生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