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化教学例谈

时间:2022-09-02 11:03:39

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化教学例谈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情境创设和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激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真正达到形真、情切。新课的开头,巧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创造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导入方式很多,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内容而定,一般来说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创设“热点”情境导入新课

把“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讲授新课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前提和基础。

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三框《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的内容时,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段材料“北京市召开了关于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首次立法听证会,广泛听取公民的意见,在人大上通过了该法,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道路事故,若是行人有过错时‘撞了白撞’的思想予以否定。”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召开听证会,搞开门立法?”学生一下子展开激烈争论,并且有些学生的观点还很有见地,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创设故事式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这种方式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导入。学生都爱听故事,通过在听故事中产生的疑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五代著名画家黄筌曾奉皇帝之命,改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皇帝要求他把原画中钟馗用食指抉鬼眼改成用拇指。黄筌研究数日后无法下笔,最后把原画送还皇帝,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动一个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画。’皇帝听完,只得听从他的建议,找人重新画了一张。”并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②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么做?学生提出了很多设想,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3.以图片、影像片段或歌曲播放的形式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方式是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并有启发意义的漫画图片等导入新课。播放影像或歌曲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时,我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些图片“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营救落水少年。图为打捞现场。”并且让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很容易进入新课的学习。影片播放的作用是明显的,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加大了课堂容量,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4.创设小品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采用这种形式导入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避免了思想政治课的枯燥乏味,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经济生活》“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手工竞赛――叠纸鹤。我制定了竞赛规则:“每组十人,十张纸,时间三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叠的纸鹤多为胜”“收购方案有:方式一:不论数量和质量,平均每组给5元。方式二:计数给钱,每只纸鹤给2元。方式三:数量质量相结合,叠得好的每只纸鹤给4元,其他2元。方式四:叠得好的每只纸鹤给100元,其他2元。”结果,学生非常积极,并且竞争很激烈,在最后的收购过程中,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既要讲求效率同时更要关注公平。这样,通过把学生从不知到已知、由浅知到深知之类的需要创设到一个生活化的小品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思维的兴奋点,并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顺利导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问题情境的实效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具有展示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即能与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建立联系。这需要教师精心选取素材,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表征。

2.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使学生缺乏探究欲望。这需要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即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同学间的探索是能解决问题的,但同时问题又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即明白。

3.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当从“封闭式问题”向“开放式情境”转化

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归纳、猜想、论证等有意义的过程,真正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对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不需要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从其中能获得知识,因此需要注意设计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4.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材

问题情境可以源自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所提出的问题情境与课堂教学主题偏离,学生在解决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能获得新的信息,体会到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要避免就事论事,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等目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

上一篇:授人以渔 7期 下一篇: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