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不一定犹抱琵琶半遮面

时间:2022-10-08 01:05:24

[教学案情]

我上过一节公开课《生活中的图表》,是这样导入的:

我问: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你们进入初中快一学期了,还记得第一次到学校的时候,是怎么样找到各种功能室的?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问高年级学生、问老师、问门卫、自己找的,他们立刻兴奋地回忆第一天进校时的情形,七嘴八舌,越说越兴奋。

我又问:除了大家说的这些,难道没有别的方式了吗?

冷场了一会……

终于有学生说:“在门口有路线引导图的。”好不容易说到了我期望的答案。

[诊断分析]

上完课后再审视自己设计的这个问题,发现存在很大的问题。当初这么设计是因为考虑到学校报到是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感同身受,体会到图表对生活的意义,但是事实看下来,这样的导入明显是低效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探究度,与课堂所讲的内容并无非常重要的关联,导致了学生的回答与我预想的回答相差太远。课后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够灵活处理一些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缺乏应有的估计,没有做出相应的引导,只是以“还有别的办法吗?”这种回答来进行应付,这些反应对学生的思维起不到任何的启发作用。“教育技巧不在于能遇见课堂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其实当时如果学生想不起来回答平面图,我可以用旅游这个话题,如果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找景点找不到怎么办?这样学生一定能想起地图。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原始图表到文字语言再到现代图表,图表和文字共同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明。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生活中处处可见各种形式的图表,大到地图、路标、站牌,小到钟表。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设计课程表、日历、钟表等,表现独特的创意。让学生在观察记录事物变化的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能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

对自己的教学环节深刻反思后,我觉得这样来改变课堂导入会好一点:

(播放今日天气预报视频)

师:通过刚才那段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今天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播报员是不是把所有地区的天气情况都背出来的呢?

生:不是,播报员在播报天气的时候是根据身后的一张图表。

师:其实如果没有播报员讲解,我们也能根据图表迅速准确地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图表的作用。

师:图表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大家能不能举些例子说说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的图表有哪些?

(提问学生并总结:课表、成绩表、价目表、公交线路图、公园的平面图、课程表、日历、天气图表等等。)

播放这个片段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天气图表上来,在这个基础上引领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轻松走进图表,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对比、分析,初步了解图表,得出图表的概念。(图表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常常以简洁、生动和直观的形式来表达多种信息。)

这样教学水到渠成地进入了主题。

师:大家已经看到了很多的图表,图表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

生很有兴趣。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图表是怎么设计的,每个同学都设计一张学习课程表,最后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有创意,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很积极,因为他们发现生活有中很多实用价值的东西,如公交站牌也是人们通过智慧和美术知识设计呈现出来的,而他们现在学习的正是这么有意义的知识。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游戏似的。”在美术课堂上把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学生的创造热情会在奇妙、快乐的体验中激发出来,并长久地使他们投入其中,推动学生主动实践。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图表获得直观形象,再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为接下来的图表制作打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细节决定成败。要上好一堂课,不能忽略细节之处的设计,设计的问题一定是深思熟虑而产生的,要有一定的指向性,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又要考虑到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开门见山,直接引领学生进入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是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研究综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1.

[2]通州市教研室.课堂诊断80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滨海园区三余中学)

上一篇:排列与组合模型 下一篇:我非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