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文阅读训练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2-09-02 09:03:28

对现代文阅读训练策略的思考

阅读是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认知以及欣赏分析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途径。在语文教学当中,现代文阅读逐渐成为独立且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关乎学生的社会交际和生存发展。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这一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对现代文阅读进行重点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有效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强调阅读的结果,没有真正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开展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很了解,最终导致阅读效果不佳,长期下来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其实,现代文阅读并不是简单地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积累经验,养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说,我们应该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自己,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适当地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做一些特殊的标记,利用符号标记法来开展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自己有心得的地方可以画上波浪线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的细节,但 是对于阅读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尝试进行阅读经验的积累,一些学生经过长期的摸索可能会觉得将关键词汇记录下来比较有帮助,有的学生可能觉得重点段落细致阅读的方式比较有帮助,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特点来进行习惯的养成,逐渐的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其实,经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学生就会发现现代文阅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就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解决很多阅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建立阅读的自信心。

二、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教师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当中,学生表现得还不错,但是一到真正考试时就一塌糊涂,总结下来并不是学生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平时的阅读训练范围过于单一。一般来说,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很少有机会涉及课外文章的阅读,阅读的范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不论学生多么熟悉课内阅读材料都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让他们阅读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打开思路,拓宽视野。

虽然阅读的范围应该得到扩展,但是拓展的范围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把控,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阅读,而是要进行与课内材料相关联的拓展阅读,做好课内教学的延伸工作。比如,当学习完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分析,或者找同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扩展阅读,并且总结一下和课内阅读的区别等。学生接触的材料多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于现代文阅读也会产生一定的热情,更加懂得如何分析和理解这些文章,自然而然地更加愿意去主动阅读和学习这些内容,进而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心得体会,落实阅读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社会生存以及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贯彻落实了阅读的实效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从而取得好的成绩。虽然说正确回答问题在某方面体现出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能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现代文阅读的套路,并不是真正有了心得体会。因此为了真正落实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分析。

阅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语言应用之美、艺术手法之美、情感表达之美等都是需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的内容。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读懂文章的意思是最基本的,根本就算不上阅读的效果。所以说,教师在检查阅读效果的时候需要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应该注意到更深层次的内容。

如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小说不仅描述了作者在家乡的童年生活,还写了当地的一些文化风俗,并且含蓄地表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当阅读完成之后,学生也可以联想一些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进行交流讨论,分析研究阅读的心得体会等,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情感因素,进而带动自身的情感表达。

总而言之,现代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语文必考和分数占比极高的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上一篇: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常态化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野菜文化资源在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发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