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另类解读

时间:2022-09-02 05:33:36

学前教育的另类解读

当前的学前教育,充斥着各种商业目的的炒作

蔡伟忠,美籍华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儿童教育学博士,儿童教育产业研究专家、实践家。在过去20多年他走遍世界各国,为幼儿园的校长及老师提供各种培训服务,研究各种最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同时开始在国内提供相关的服务,现任广东省学前教育学会游戏与玩具研究部执行主任、广东幼儿园讲师培训团首席导师、深圳家庭教育学院院长。

教育,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而学前教育则越来越成为其中的热门话题。放眼世界,展望国内,在新世纪,学前教育已成为大众和政府共同关注点。为此,本刊记者就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对儿童教育学家,儿童教育学博士蔡伟忠进行了专访。

为孩子营造合理、良好的环境

今日中国: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学前教育?

蔡伟忠:学前教育和社会、家庭息息相关,它奠定了人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从孩子还没有判断能力时开始的,他们会无意识地学习一切能感受到、看到的人和事,所以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合理、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纠正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今日中国:当前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蔡伟忠:从六个方面来说:一是幼儿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中国学前教育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保育,方便妇女出来劳动。因此,中国的学前教育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0~3岁,3~6岁,而在国外学前教育被科学地分为三个阶段:3岁前叫婴幼教育;3~5岁叫幼儿教育;5~8岁是幼小教育。因为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同,学习和理解事物的方法也不一样。年龄小的要通过实物去理解,年龄大的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来理解。

二是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意识问题。一些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干脆就把公办幼儿园全部改为民办,甚至将其转为企业,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完全不承担学前教育的责任。由此,很多地方政府对办园资格把关不严,幼儿园鱼龙混杂。我在广东考察幼儿园时,看到个别民办园为了多挣钱,从孩子的伙食费里做文章,孩子一周也吃不到一次鱼和肉,根本不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

三是为幼儿园配套资源的措施和条件不够完善。首先,培养幼师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幼儿园脱节。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人技能的培训,也就是教幼师唱歌、跳舞等,有些大学设置的幼师课程也只是空谈理论。其实,幼师的个人技能培训是次要的,幼师主要任务是教学,应该学习怎样和孩子相处和交流,如何去引领孩子,教孩子如何操作玩具等。

其次,运用工具传输知识的意识不够。幼儿是要通过实物才能理解知识的,所以工具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据我了解,在国外,1827年,就已经有专门研究玩具来教研的机构。而在中国,至今也没有几个正式的研究玩具的机构。

四是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孩子的发展应该是逐步地学会独立学习的过程。归根结底,不是学什么,而是怎么学。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单一地在课本和课堂上学习。譬如,学数学,是为了孩子们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别人强,而不是培养一部计算机,看谁算得快。家里放几个碗、几个筷子,这些都是数学,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进行数学教育。让孩子们从事物的分类、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数学。我们要通过娱乐的方式帮孩子们学习。

五是地方教委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有误导。绝大多数地方教委考核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就是教课,所以老师为了能达标,必然要练习上课,这势必导致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少。

六是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电视在现代家庭中已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伙伴。但看电视也给孩子的行为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得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少主动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沉默、退缩、自私等不良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不能脱离主流社会

今日中国:近年来,中国从国外引进7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华德福教育”和“蒙氏教育”等是其中的代表。国外某些教育理念在他们国家相应的经济、历史、文化条件下是有效的,但在中国是否适合?

蔡伟忠:我认为,中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是各式各样,充斥着各种商业目的的炒作,缺乏一个正确方向的指引。原因是中国要把西方发展了百年的教育,浓缩到中国短短的十年里面,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没有一个消费的教育过程,没有能力去判断什么是对错的过程。所以,就会被一些商业机构忽悠和误导。特别是带上了西方帽子的商业机构,用他们所谓的专业,让中国的家长盲目跟从。

教育是为了人种得到更优质的延伸,它不能脱离主流社会,比如说华德福,它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教育,从教育理念上来说没错,他追求人的真善美和自然的结合。但是,他们这个群体和主流社会是分隔的。你是要融入我们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人。如果通过这种教育你不能融入社会,那说明你的教育是失败的。然而,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判断的能力和基础。追根溯源,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社会结构,不鼓励独立思考。所以,中国的家长不够理性。

国外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学会道理创造方法。

今日中国:您认为民办园产业化是好的发展道路吗?民办园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发展,或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虽然已经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不能遗弃的。

蔡伟忠:从理论上讲,民办教育产业化是必然趋势,这是关系到民办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是由它们的运行机制而决定的。当然,民办教育产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口号,而是有着具体的内容,只有准确地把握住了它的内涵,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实现民办教育的产业化。

民办园要想发展壮大,首先要有特色,比如我在幼儿园里推行家长做助教,对家长进行培训。其次,政府的引领和投入至关重要。政府要严把关,办得好的鼓励,给予一定的补助。相反,那些唯利是图,视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不顾的民办园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日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如何发展?

蔡伟忠:要因地制宜,我们不能盲目地把城市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照搬到农村。有些富裕的农村可以沿用城市的做法,但是对于贫困的农村,学前教育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可能需要超前教育,有些农村孩子小学毕业后可能就不再上学了,所以,教学也要保底。但是切记,勿因教学,剥夺和局限了孩子天生的敏感度。

今日中国:学前教育如何保障?和国外的情况相比,中国的投入是否还有一定的差距?

蔡伟忠:近几年,中国虽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据了解,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长期只是1.2%到1.3%,前年增加到1.4%。这跟世界比相当低,世界在教育投入当中,包括发达国家和最贫困的国家,平均是3.8%。尤其是北欧,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借鉴。从政府规定给父母双方18个月的带薪产假,就可以看出这个投入是很大的。

今日中国: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学前教育?

蔡伟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传承我们的文明和思想。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虽然已经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不能遗弃的。对于学前教育,我们既要授予新的时代信息,也要授予幼儿传统的文化信息,使两者相互融合。

上一篇:“流行书风”学术意义之反思 下一篇:怎样的幼儿园才是妈妈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