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9-02 05:07:29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 要: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与需要,更缺乏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于身处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尤其是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以及如何及时给予教学过程中有进步的学生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等,成为了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多年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现代体育课堂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应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与提高体质同时全面发展。

关键词:现代体育教学 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

适者生存,强者胜出。面对暗潮汹涌又富于挑战性的新世纪,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将如何以积极的生活姿态,主动去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项竞争,适应时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竞技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协作精神,而且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反观如今的学生,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由于娇生惯养,他们大多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一、利用竞争机制,确定教学目标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大多数都非常喜欢体育课的竞赛内容,争强好胜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在竞争中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由于竞赛本身就是通过竞争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课上经常可以安排一些竞赛:如接力赛,跳绳赛,各类运动会等,通过竞赛,树立“公平竞争”的社会意识与做人原则,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如果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行为特征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被调动。当然,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的行为出现。我们要向学生阐述学习体育的意义,把课堂体育教学同课外健身锻炼凉席起来,把运动竞赛与维护集体利益联系起来,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机体生理与心理潜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进行目标教育要充满竞争活力,多用正误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次帮助他们形成持久的正确学习动机。

二、利用科学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知识、技术的传递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不管自己水平如何都想争第一。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提高和保持学习兴趣。例如运用“比一比看谁做得好”等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赛。赛后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教育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要让学生懂得遇到了困难,受到了挫折并不可怕,但千万不可失去信心和勇气,不可失去竞争的意识。

同时,我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心理教育的方法,如:1、激趣法。就是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沟通法。就是不断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这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3、互助法。实践证明,个体所以为群体所吸引,主要是群体认同、社会强化、竞赛刺激及参与活动等因素。4、疏导法。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我就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症下药。5、温暖法。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教师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帮助其明辨是非,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6、规则法。体育教学中合理、及时运用竞赛这一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

现代体育对人的生物潜能和精神潜力的开发与拓展,因其完整性和谐性而显得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采用相应措施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个人目标,树立成功的信念,在完成各阶段任务的过程中强化意志品质;开展勤苦锻炼,利用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增加练习的数量和强度等因素,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比赛不仅是学生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而且更是双方心理、智慧和意志的较量。激烈的拼搏需要学生身体、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综合发挥内在力量进行工作,显然它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某队学生为了争取主动,在对方严密防守、阻挡、干扰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运用自己的肌肉耐力、速度、协调、灵敏等活动,动员全身的力量来努力获得竞赛中的优势。与此同时心理因素,特别是意志力量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比如说,意志的坚定性、果断性、勇敢、自信、自制力等影响,使行动计划付诸实践。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会在艰苦、紧张的比赛中你争我夺,力争取胜。因此,运用体育比赛是发展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好的手段。

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个性

个性,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格。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确人生观和信念的支配下,树立远大的理想,使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既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又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统一人格。其中,教学生作人是第一重要的。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形式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排球课中,当学生学会了扣球技术之后,就比较容易学会吊球技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中一、二”进攻技术,再学“马蹄”型防守战术时就显得很容易,这种动作技能迁移叫做正迁移。反之,已经掌握的体育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形成发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掌握,就称为技能的干扰,又称负迁移。在体育课上,教师正确运用技能迁移规律有助于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个性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具体表现,它的形成依赖于先天遗传因素,但后天的生活环境对其培养和发展也很重要。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不同,在心理上的感情表现也是有差异的。在体育教学中,运动环境本身能够为学生提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有利条件。例如,教学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培养学生的不同的个性能力,如运动感知觉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注意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比赛情况下形成的特殊的性格、自信心、稳重、冷静、机智勇敢、协同作战等等。这些丢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而长久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体育教学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其健康心理,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华和.体育与健康〔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7

[3] 麦子黄.《最棒的心理素质》.《视野》.2008(23).

[4] 周翠云.《学生成材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科技信息》.2008(15).

上一篇:基于文化交流视角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