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模因现象的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2-09-02 03:46:00

网络语言模因现象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模因作为一种语言文化信息单位,是从基因的概念而得名的,像基因一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模因是语言的载体,是一种模仿语言并且复制语言而传播的语言因素。本文以模因的理论为基础,对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于模因论的角度下的网络语言的分析和特征的研究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语言;模因;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095 — 02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网络的发展,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正在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迅速的成为现在的一种比较新兴的语言现象,并且正在表现出比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其所包括的范畴不仅仅是现在的网络世界中所通用的语言,还在网络之外的日常交际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网络的流行语言逐渐的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以及媒体的生活用语。很多的网络语言已经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交际用语。所以,网络语言的研究也逐渐的成为了专家学者所关注的焦点。有部分的相关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在未来的短时间内,互联网将与人们日常必备的消费品一样成为人们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讲,互联网语言是指的那些在网络中传播或者是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所能够接触到的一切的语言。但是,根据郑远汉教授的分析,网络的语言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与电子计算机或者是网上的相关活动所相关的名词的术语。

其次是人们在上网聊天的时候所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是信息代号以及特殊的用法。而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就是第二种网络语言。

一、模因概说

模因一词是来源于生物学的基因词汇,其指的是通过模仿而产生的自我复制的现象,这个词是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首先提出的。在其著作中,他将基因的复制因子的特征描述为基因的模仿,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对文化传播的基因的描写,也就是我们说的模因。模因一次在拼写上仿造了基因的拼写方式。有些学者对模因的定义阐述为个人记忆中的一个信息单位,能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记忆中去。生物体需要依靠遗传以及进化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延续。而文化也同样的是需要通过自身的集成以及相关的计划来延续其本身的基因的。所以,模因一产生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关于模因的新兴的学科也逐渐的诞生。模因学的研究领域也十分的广泛,大到文化的部分,小道理念的研究。国内最早在对模因进行研究的学者是何自然教授,其将模因学带到了中国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模因的理论中,模因被认为是一种病毒,可以从一个人的大脑中传递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在那里所得到的生存环境中进行生存,并且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将其传递下去。这样的传递感染式的行为,就是一种相互模仿的现象。

模因的定义经历了两个时期的不同讨论。早起人们对于文化的模仿的范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以此作为依据制定了相关的定义。而后期则是对于大脑的信息单位进行定义。总体上来讲,任何一种实体,只要经过了从一定的模仿的过程到复制的过程的转移,就可以称作是一种模因了。

二、网络流行与模因中的语言特点

关于模因的特点的分析,有的学者认为其有一定的复制能力,有一定的延续性,有一定的继承性,有一定的变异性。而在网络流行语进行传播的额过程中,网络流行语的模因有以下的特点:

1.内涵型

网络流行语大部分都是经过网民自发的研究和讨论,利用其本身的聪明和才智所创造出的一些相对比较新颖的词语或者是对一些旧的词语进行的一定的加工所产生的新的含义。网络流行语的模因之所以能够产生广泛的传播是与其背后的隐喻机制有一定的关系的。在很多的网络流行语的模因中,很多的是网民从一个新闻事件中所概括的能够包含整个事件的词汇,有的干脆就是直接的用新闻的人物名字或者是新闻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的事物作为事件的代号。不管是什么样的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其背后所隐含的故事和其潜在意义才是支撑起模因的基础。

2.形式简单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对于事情的处理往往都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便捷性。对于文化也是这样的,人们在文化的领域中所追求的都是有一定的功利性和时效性的东西,所以,在网络的流行文化中也是这样的。网络中的交流现在大都是通过打字的方式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在网络的流行文化中,文字是占有了很大的比重的。为了能够节省时间,但是又不能够影响其交流的目的的达成,人们往往就会自觉的选择那些生动并且形式简单的信号进行传输信号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也就是在这样的交际的需求之下所产生的。在长期网络流行语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网络流行语出了更新速度快之外,其本质上的特点就是形式相对简单,有一定的普遍接受性,并且能够通过人们的简单接触迅速的被记忆。

3.使用频率高

网路流行语的模因一旦产生就能够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固执,并且在复制的同时能够通过网络迅速的传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都是很快的。在传播的过程中,虽然很多的构词方式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语法的规范的,但是这些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往往是反映出了人们的一定的思想认识和一定的主观上的愿望,这样的话就能够使得网上的相关的模因的复制品被大量的传播,而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个机制就大量的流行起来。

4.传播过程中可以变异

在网络流行语的模因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层次不同的受众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语境下的网络流行语的转变,与以前的模因相互结合或者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新的模因的方式,会产生网络流行语的模因的转变。这个过程往往就是网络流行语的快速变化的过程,人们往往会通过网上的谐音的转变,或者是旧词新意的转变方式将网络流行语的以前的模因进行转变和发挥,产生新的不同的流行语。

三、网络流行语模因的文化分析

1.强势网络流行语模因与弱势网络流行语模因

我们在模因论中所说的强势网络流行语模因,指的是那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被广泛的复制和传播的,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在网上持续的存在的模因,其主要包括那些传播了上千年的习惯用语和成语等,当然,还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的适应社会现实而产生的一些能够适应时尚的,比较简单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不管是在人们的网上聊天和网络生活中使用,还在一定的程度上转移到了日常的生活中,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交际的一个部分。

而我们所讲的那些拖尸的网络流行语的模因,主要指的是那些生命力相对比较弱,不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宿主,或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传播而被复制的次数相对比较少的模因。这些模因在刚出现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其被复制的次数比较少,很快就消失了。

2.网络流行语模因的成因分析

我们可以将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产生看做是事物的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结果。从内因的层次上来看的话,现代汉语的词汇的发展的需要就是网络流行语模因所产生的根本来源。由于网络的交流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社会所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面对这样的情况,语言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自身进行改造才能产生适合时展的社会的需求。于是网络的环境下就产生了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的形式。

从外因的角度分析的话,一个社会的文化以及大众的心理上的诉求也促进了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在这个社会的文化取向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网络上的语言流行的方向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演变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的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逐渐的流行,网络流星语的简单性和方便性也成为了人们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的方向,在这样的基础上,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外部环境也就产生了。

3.网络流行语模因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生成速度比较快,使用频率也相对比较高,并且由于其不仅仅存在于网络之上,还存在于报纸和杂志的媒体中,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在产生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一定过得消极层面的影响。

首先,从积极的层面看的话,网络流行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强调尊卑等级的观念的文化状态,底层的弱势群体往往得不到一定的有效的保障,产生的是一种极度的压抑的心理,这样的人群往往希望能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彪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话网络的出现正好给他们一个比较好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同时,网络流行语也对语言文字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由于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语言也是不断的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传统的语言文字在现代化的快速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应慢慢的产生了词不达意的现象,这就需要网络流行语来拓宽语言文字的系统。

其次,从消极的层面看的话,由于网络流行语的逻辑相对比较混乱,语法和语义的角度下审视的话是非常的不科学的,这对于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很多的流行语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交流的系统中,这就使得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其使用的频率相对加大,这样的话对于汉语系统的规律性和完整性以及科学性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受到网络流行语言的影响,现代汉语的语法中的主谓结构的倒装现象慢慢的开始流行,这就使得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随意性,有的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习惯,这就对我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参 考 文 献〕

〔1〕胡信华.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9).

〔2〕张润,史立英.语言变异的模因视角分析——从网络语言谈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2).

〔3〕吴燕琼.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03).

〔4〕周立建.模因论视角下的“XX门”现象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

〔5〕江华珍.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01).

〔6〕杨金凤.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语言变异〔J〕.湘南学院学报,2010,(04).

〔7〕谭晓闯.网络语言传播中的模因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8〕范莹霞.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的衍生与传播〔J〕.海外英语,2012,(09).

上一篇: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新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论中国保安业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