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推“干部日常表现记实表”曝光懒人和“家丑”

时间:2022-09-02 03:42:19

浙江安吉推“干部日常表现记实表”曝光懒人和“家丑”

领导干部日常工作怎么考察,近年来一直都是热点和难点,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安吉打破“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惯例,推行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及时掌握干部实绩和德才表现,探索发现、培养、管理干部的新途径。

一年里,出身农村的安吉干部翟金坚“连升两级”,如此快的升迁速度,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一个月前,33岁的翟金坚出任安吉县梅溪镇党委副书记、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而在一年前,他刚刚从排名最后的副镇长提拔为常务副镇长。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并没有过多关注他,只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先培养看看,主要以学习和锻炼为主,没想到这两年他的工作成绩这么出色。”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国兴坦言,翟金坚是从“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表”里“跳”出来的干部。

一张表格 发现一批干部

“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表”是什么?这张表有何“玄机”?

记者看到,在安吉县6月份“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表”(下称“记实表”)上,详细记录了本月30多名干部的日常表现,除了一些干部在重大项目引进、重要工作突破等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还有一名干部在工作中没有遵守有关规定、被县纪委口头效能告诫的情况也被记录在案。

“以往,我们总是在换届或提拔时,才会对干部进行考察,但这样难以全面掌握干部的情况,很多人觉得被考察对象既然要提拔了,就基本上说好话,特别是工作上一些失误和不良表现,都避而不谈。”安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晓良表示,这种集中考察,时间短、工作量大,难免会有疏漏。

为此,安吉县全面推行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给干部制定一个“日常体检表”,平时表现怎么样,做出什么重大成绩、工作上有什么失误等,都一一记录在案,作为干部考察和任免的重要依据。

目前,“记实表”主要记录县管干部中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成绩和过失,每月整理汇总一次,不但要存入组织部门日常档案,还要提交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审阅。

“考察时,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组织部门对我平时的工作情况这么了解。”翟金坚说。过去两年,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他已经4次在“记实表”上榜:

2010年7月,牵头引进澳特玻钢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2010年12月,牵头引进绿卿竹纤维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2011年7月,牵头引进鸿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2012年5月,牵头引进法拿克机械科技项目,总投资两亿元。

“一个镇,短时间内引进这么多大项目,令人刮目相看,体现了他的工作能力。”吴国兴说。

两年来,已有20多名像翟金坚这样表现突出的干部,从“记实表”中“跳入”组织部门的视野,被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岗位。

一项制度 曝光一批懒人

7名局长、副局长等领导干部开会时打瞌睡,被通报批评,并记入“记实表”——这件事最近在安吉引起不小的震动。

吴国兴表示,这张表格,对想干事的干部来说是一种动力,对混日子的干部是一种压力。

如今,很多干部表示要更加注重日常言行,“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同时,这种制度会促使一些只想做“老好人”的干部转变观念。不少干部表示:“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做出实绩,才有机会,否则即使人缘再好、票数再高,也难有机会。”

根据安吉目前推行的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日常记录的内容包括工作实绩、效能建设、廉政建设三大类,县“两办”、考核办等11个部门即时动态开展记实,将日常掌握的领导干部表现情况填报“记实表”。

翻开厚厚一叠记实表,记者发现了不少“曝家丑”的记录:

某局副局长上班时在电脑上打牌,在暗访中被发现,进行诫勉谈话;

某镇副镇长两个项目没有完成,有一次上班时间偷偷跑回家,调离岗位;

某乡党委委员在联系某村村级组织换届时,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村委会重选,被调离岗位;

某街道党委委员,工作经费开支没有按照规定向主要领导汇报,自己签字就报销,调离岗位……

一名因为“有情况”被诫勉谈话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人都有懒惰的天性,要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等到干部铸成大错就晚了,平时一有小错就要提醒。”县纪委副书记郑志亮说,根据《记实表》里登记的情况,有关部门会有针对性地找当事人谈话,采取措施。

而在李晓良看来,日常表现记实制另一大作用是为“干部能下”提供有力支持。“以往让干部下比较难,缺少动态及时的详实资料和客观依据,现在只要发现干部有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就根据记实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记者在一些乡镇采访时,很多干部表示,今后只要一心踏实干事就行了,不要老是担心上级看不到,也不要整天琢磨着到组织部门去邀功。梅溪镇党委书记姜平坦言,一些基层干部的确有这样的顾虑,日常记录这种做法,对一心干事的干部是一种肯定和激励,既关心干部,能够从基层挖掘人才,同时让大家对职权保持敬畏之心。

一个探索 引来各方争议

实际上,如何加强领导干部日常考核,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

浦江建立“办事档案制”,把干部平时的工作情况进行真实记录和年底公开;

慈溪推行“干事对账”制度,对市、镇、村各级干部分派到的阶段性工作任务进行定期“对账”,将结果记录在案;

平湖出台《领导干部日常行为量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探索建立监督干部日常“小节”的量化机制;

……

“加强日常考核,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勤勤恳恳一心为民办事的干部,尤其是把那些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干部选,从而引导大家积极干事创业。”安吉县考核办常务副主任华新平表示。

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了干部日常考核的一些难点和有待继续完善之处。有人提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考察比较容易操作,但是一般的日常性工作怎么考察?况且,每个人的工作都不一样,用什么标准去考量?还有人反映,因为分工不同,有的部门和干部可能一年到头都没有特别重大的政绩,只是埋头于日常工作,这些人如何跟别人“同台竞技”?

同时,信息收集渠道还有待完善,如何杜绝“盲区”、覆盖到所有干部,最大程度上做到公平公正,这些难题都有待日后研究解决。

上一篇:官退民进:探路公共服务去行政化 下一篇:聚焦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走平民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