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过程中履行告知义务的体会

时间:2022-09-02 02:56:48

护理过程中履行告知义务的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在住院患者护理过程中履行告知做法的优点。方法:对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履行告知义务,有口头告知和书面告知。结果:实施以上告知制度后,因告知而引起的纠纷明显下降,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履行临床护理告知的义务,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还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真正使患者得到安全,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护理服务; 告知制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34

近年来繁多的医疗纠纷中,围绕知情同意权的纠纷在逐步增加,我国《医疗事故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和患者的知情权,这一规定目的就是尊重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在医疗过程中不仅医生有义务告知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各种诊疗方法的利弊,护理人员也应该履行告知义务,护士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向患者说明护理方面的服务和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笔者将告知义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得到患者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1 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1.1 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组织省内专家来笔者所在医院讲授诊疗过程中医疗护理纠纷的防范,护理过程中的告知义务,护理过程中告知方法和技巧,护士的交流技巧。开展医疗纠纷案例分析等课题,组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的考试,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1.2 完善告知制度,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二级护士三级质量控制,并编写《护理操作前后告各制度和操作流程》一书,下发到科室,并根据各专科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告知义务条款,实行三级质量控制,保证告知义务的履行。

2 具体的实施办法

2.1 全院有统一的告知材料,如住院须知,内容包括病区环境、各种呼叫系统的使用、住院安全告知、安全通道、防火门的使用、住院规章制度、家属;联系电话等,由告知护士及患者(或家属)双方签字后,归入病案中。

2.2 各专科的告知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加强对二、三级护理患者的记录,如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在护理记录单上,由护士记录做术前告知,及告知内容,最后分别签上护士和患者的名字。

2.3 输液的护理告知

2.3.1 输液前的告知 随着人们文化程度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患者将所用药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列为首项要求。医护人员对输液过程、总量、所需时间在输液前告知患者[1]。在药物治疗前告之患者药物的用途、用法、不良反应、毒性知识、药物的保管知识,告知用药期间有关饮食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例如在输极化液时,因为液体内含有胰岛素,在给药前询问患者是否空腹,告知因机体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容易发生低血糖。给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经皮试敏的药物是否已经做过药敏试验,护士以口头形式向患者履行风险告知义务。

2.3.2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告知 在输液过程中的要告知患者输液的总量、输液滴速及所需时间,特别是输液滴速,要告知患者不能自调输液速度。大多数患者在输液时希望尽快输完,特别是临近用餐或需要大小便时心情更加迫切;大量输液的患者,在长时间静脉滴注中产生疲惫心理,希望尽快输完而中途自行调节滴速。有些抗生素却不能快速输入,如克林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等,快速静脉滴注易引起不良反应加重,临床出现快速静脉输入青霉素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加重的现象[2],而有些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局部疼痛,自行调慢输液速度,达不到治疗目的。输液过程中告知患者出现头晕、眼花、胸闷、皮肤痛痒、皮疹或局部疼痛、肿胀等不适要及时通知护士,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反应。

2.3.3 输液结束时的护理告知 输液结束时要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时间,请患者不要急于上卫生间,以免穿刺点流血;如果是静脉溶栓的患者,需延长压迫时间,要压迫5~10 min。

2.4 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必要性、主要程序步骤、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创伤性和应承担的风险、操作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各项检查化验前先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等。

2.5 出院前告知,以出院指导的形式告患者出院以后疾病康复的知识,正确的服药时间,饮食,休息,功能锻炼方式,复诊时间咨询电话。以上告知内容材料归档案,保存了所实施护理操作,记录和落实医嘱过程中举证依据。

2.6 告知方式与注意事项,一般以一对一形式告知,例如患者一入院,接诊护士就进行常规的告知入院须知并签字,也可以集体告知,例如几例病将进行现状动脉介入手术时,可以集中患者一起谈话,告知手术相关的内容,告知的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由患者和告知护士分别签字。告知的注意事项:告知是尊重患者权利的需要,如没有告知或告知不当就会构成对患者知情同意权侵犯。告知的内容应有利于治疗操作或康复需要,与此无关的或应保密的内容不可告知;一次告知的内容不能太多,引用资料要准确,以免引起医疗纠纷。语言要通俗易懂,不用暗示诱导语言,不误导、欺骗或隐瞒患者,确保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行使自己的权利。

3 讨论

所谓的护理告知,是指患者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护士有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说明及讲解护理程序,护理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前提,护患沟通可以减少医患纠纷,护患接触较多,护士履行告知义务,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医学模式要求护士除关心疾病外,还要对患者的行为意识,心理状态予以关心[3]。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告知义务成为医患法律纠纷中的突出问题。即使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正确,治疗效果良好,如果没有很好地履行告知义务,患者仍然可以告医院,形成了你不告知我,我就去控告你的恶劣医疗环境。在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忙手接收患者入院,安置患者,而没有及时告知住院须知,或是告之后未签字,最后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举证困难的情况。这样只注意了行为合理,没有注意程序、形式上错误,往往被抓住了小辫子,使医院感到非常冤枉。因此,法律的威严和服务的人性之间,努力地接近和谐,这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护理告知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4],护士如实告知和知情同意成为双方信任的桥梁,同时也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履行护理告知义务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其自律性,并用法律维护自身及患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以上告知制度后,因告知而引起的纠纷,下降明显,临床护理告知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还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真正使患者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梁小丽.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2005,6(2):55.

[2] 茵蕾.快速静脉滴注青霉素致胃肠道反应2例[J].齐鲁护理杂志,2003,9(9):690.

[3] 尹莉.护理告知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6):447.

[4] 赵立敏,王美英.护理单元“温馨告知卡”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1.

(收稿日期:2012-02-01) (本文编辑:李)

上一篇:瘢痕妊娠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 下一篇: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