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攻坚铸辉煌

时间:2022-09-02 02:34:32

2005年12月25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兵团顺利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成为全国13个实现“两基”的省级单位和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来西部第一个实现“两基”的省级单位。兵团以10年不懈的努力,铸造了兵团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辉煌,成为兵团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间的艰辛足为纪念。

奠基

兵团教育与兵团屯垦戍边的伟业相生相伴,共同成长壮大。

50年前,兵团在战天斗地、稳边固疆的同时,即以其远见卓识,自己动手办学校、兴教育,将文明的种子播撤在天山南北、戈壁大漠。千年沉寂的荒原上,响起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经历战火硝烟、转战大江南北的战士们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里,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兵团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成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45所,在校学生近60万人。

然而,兵团人的脚步没有停止,兵团决策者的目光深邃而凝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兵团惟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屯垦戍边、保卫和建设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崇高历史使命。

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必须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工程的“两基”成为兵团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

1995年5月18日,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兵团党委、兵团庄重承诺,要在20世纪末,在兵团团场80%以上的地区实现“两墓”目标。兵团历时10年的“两基”工作拉开了序幕。

困难是空前的,但没有价钱可讲,没有退路可走。

兵团团场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兵团没有财政,中小学办学经费除中央财政补贴之外,尚有30%至40%要由团场从微薄的利润中填平补齐;特别是近几年大量引进内地新职工带来适龄儿童少年的急剧增多,兵团基础教育已面临巨大压力。有关人士称,在兵团,开展“两基”工作有8个全国之最:地域最广、单位最多、路程最长、新增人口比例最高、被验收团场最偏、路途最艰险、材料最多、体制最特殊。

面对异常严峻的挑战,兵团党委深刻认识到,在兵团这样一个有着高度组织纪律性、政令畅通、雷厉风行的特殊组织里,只要将意志凝聚到“两基”上来,只要将“两基”定位为党政行为,定位为“一把手”工程,那么兵团的“两基”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塔里木河的末端,靠近“死亡之海”罗布泊的农二师三十五团,素有“风头水尾”之称,团部学校校园内遍地黄沙,校舍破旧。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该团领导硬是带领全团干部职工,将校园地面整体挖沙填土达60厘米厚,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两基”之前的农五师八十四团学校,教室还是1974年师生们亲手盖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风吹雨打,已危如累卵,破旧不堪。团党委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建设一所崭新的学校。一年后,两栋新的教学楼落成;又一年,所有配套项目竣工。对于一个仅万余人口、经济并不发达的团场,3年自筹600万元投入教育,充分显示了党政主要领导抓“两基”的力度。

领导的力量与群众的愿望高度切合,汇集成了巨大的力量。农八师一四三团已病逝的副团长王德焕将毕生积蓄的6万元全部捐给学校用于购置图书。在他的带动下,全团干部职工捐资助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很快得到改善,成为兵团第一个通过“两基”验收的团场。

1995年至1999年,兵团团场自筹中小学基本建设资金6.7亿元,新建、改建校舍83.75万平方米,危房率由“两基”实施前的18%下降到4%左右,多年来被称为“老大难”的危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团场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最现代化的设备在学校的良好局面。

“两基”尤其是扫盲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将“两基"212作引向深入。

宣传部门在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力为“两基”造势的同时,将扫盲与“小康连队”和“文明单位”建设结合起来;工会、妇联则将扫盲与“职工素质工程”“春蕾计划”“巾帼建功”等活动结合起来;科技部门将扫盲与“科技扶贫”“科技之冬”活动结合起来;广大职工群众自愿组织起来分散包教,丈夫教妻子、儿女教父母,亲帮亲、邻帮邻;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了扫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扫盲工作水平。1999年,兵团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以上,复盲率控制在5%1)2内;所有团场均建起了职工文化技术学校,95%的团、连建起了文化技术教学站或教学点,办学面达100%,培训面达90%以上,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的扫盲检查验收。

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是“两基"212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兵团“两基”实施中的难点。为此,兵团、师、团做了大量工作。农三师多年来坚持减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的杂费、书本费,并给予生活补贴;农四师六十一团哈萨克语学校校长努尔布拉提,每到开学前都要借一匹马,到天山深处散居的牧民家中走访,通知、督促学生上学……

到2000年,兵团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99.6%,辍学率分别降低到0.18%、1.01%。

攻坚

当世纪交替的钟声庄严地敲响,当兵团广大干部职工为“两基”实施的成果额手称庆之时,兵团决策者心中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的目光放得更远更高。

兵团“两基"212作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到2000年底,兵团还有50个团场尚未实现“两基”。这些团场,大多地处边境、沙漠戈壁的边缘和高山、高寒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职工群众普遍贫困,教育基础十分薄弱,成为“两基'212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两基”之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兵团党委再下如山军令:兵团各级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兵团党委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两基”实施的思想不松、目标不变、班子不散、投入不减,再打一场“两基”攻坚战。

2003年11月,兵团召开团场教育工作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兵团明确提出,到2005年,兵团“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诺言千鼎,掷地有声1

2004年4月,兵团司令员办公会议

审议并通过《兵团“两基”攻坚实施规划》。至此,一场没有硝烟的“两基”攻坚战全面展开。

攻坚的力度首先来自于党政行为落实到位。近几年来,兵团先后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团场教育工作会议、“两基”攻坚工作会议、“两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团场教育发展和“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兵团、师、团各级党政领导扑下身子抓“两基”,经常深入攻坚团场、中小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兵团、师、团三级“两基”攻坚领导小组每年召开的工作会议、专题会议多达20多次,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领导小组的统帅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师、团主动为学校、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已成为风气:一些师、团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兵团有关政策,不同程度地减免了有关工程建设的收费;一些团场无偿划出土地用于学校建设,甚至不惜动迁民房和办公场所;在没有财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师、团按要求落实了工程配套资金,确保了攻坚工程的顺利实施。

攻坚的力度来自于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至2005年,兵团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5.44万平方米。2004年至2005年实施“团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3亿元,新建、改扩建96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校舍达31.82万平方米。2003年至2005年,实施第二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3.8亿元,改造危房18万方米,建设校舍20.49万平方米。2003年至2005年,实施“团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4850.1万元,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307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48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46个,团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覆盖率达到96%。与此同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基本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三个确保”。

攻坚的力度来自于管理体制的突破。2001年,兵团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兵团义务教育实现“在国务院领导下,兵团负责,分级管理,以师为主,团为基础”的新的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的调整,极大地推进了团场义务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团场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统一发放,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由师统一管理团场中小学人事与编制,促进了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继续发挥团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又切实减轻了团场及职工的负担,团场教育的发展成为兵团、师、团三级的共同职责。

攻坚的力度来自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10年来,兵团大力推进集中办学、民汉合校,学校数由1995年的1188所调减到2005年的845所,减少了28.9%;在校学生由42万余人增长到59.75万人,增长了42%;校均规模由354人提高到707人,提高近1倍,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攻坚的力度来自于“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和捐资助学氛围的形成。“两基”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为此,中央每年投入兵团2170万元,兵团每年投入1200万元,免除了23万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书本费和杂费;师、团按照实际在校天数给予寄宿的贫困学生每天不低于1元的生活补助。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兵、师、团三级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攻坚的力度来自于严格的管理。所有专项资金都按要求设立专户,专账核算,封闭运行,未发生一起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现象;所有土建项目都严格执行先勘探后设计再施工制度、招投标及公示制度、监理制度、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竣工验收及审计制度。严格的管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

攻坚的力度来自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兵团在抓好教师补学历教育的同时,实施了少数民族教育“双语培训计划”,计划用7年左右时间对现有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1至2年的离岗培训。目前团场学校教师第一个管理周期的继续教育已经结束,第二个管理周期的继续教育全面展开;团场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1;2上。与此同时,教育对口支援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落实,团场学校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

攻坚的力度来自于责任的落实。兵团明确规定,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两基”攻坚,负总责;攻坚团场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营、连的考核实行义务教育“一票否决制”。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兵团、师、团、连层层签订了“两基”攻坚责任书,将攻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兵团加大了对履行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了“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各项工作的落实。

攻坚的力度还来自于党和国家及有关部委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对兵团“两基”攻坚给予了极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兵团“两基”攻坚的关键时刻,教育部周济部长、陈小娅副部长及国家教育督导团的领导同志亲临团场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极大地鼓舞了团场广大干部职工,促进了兵团“两基”的实施。

丰碑

2005年6月24日,随着农六师一O七团通过兵团“两基”评估验收,兵团终于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欢呼的日子,这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一辈子、年轻教育工作者用青春换来的日子。兵团以10年“两基”攻坚的艰辛筑起了一座社会发展史上的丰碑。

回首兵团实施“两基”的10年,是义务教育法在兵团得以全面贯彻、逐渐深入人心的10年;是兵团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落实的10年;是兵团广大职工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10年;是兵团团场义务教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年。10年来,各级党政重视教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蔚然成风,义务教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10年来,兵团团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舍总面积达到295.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10年来,团场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83%,家长及时送子女人学已成为自觉的行动,义务教育法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助学制度的完善,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

10年来,团场职工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团场职工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到100%,对职工的科技培训广泛开展,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49%,促进了团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年来,团场中小学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德育首要地位得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0年来,团场中小学内部管理不断加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各项规章制度渐趋完善,安全文明校园正在形成。

展望未来,兵团“两基”巩固提高的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只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科教兴兵团和人才强兵团战略,兵团义务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上一篇:一位“特贴专家”的夕阳情 下一篇:兵团4个团场成为农垦百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