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农民亟盼解决四难题

时间:2022-09-02 02:31:31

合作医疗,农民亟盼解决四难题

“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是制约农业发展、影响农民致富的严重问题,必须认真解决。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构建新时期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利益。我省从2003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广大参合农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但是,笔者了解到,农民群众还期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扩大报销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大病统筹只负责住院费用,而对众多的慢性病却起不到保障作用。如关节炎、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是我省农村非常普遍的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费用得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无疑增加了患病农民的负担。农民盼望能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慢性病管理制度”,逐步解决参合农民因长期门诊就医而造成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面,让农村中患有慢性病的农民也能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沐浴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二是对住院补偿进行优化调整。目前,从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的情况来看,是农民患病住院时,先自己垫付医药费,然后按比例报销一部分,一般报销比例为35%―40%不等。在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150元,起付线以上的部分按40%报销;在县级医院,起付线为200元,起付线以上的部分按35%报销;在省、市级医院,起付线为300元,起付线以上的部分按30%报销。另外,还有“最高线”、“门槛费”、“好药不能报”等多重限制,仔细算算,农民自己需要承担的费用仍然不少。这意味着,农民一旦生病,大部分医疗费还需自己承担,对于农村大部分人来说仍然是看不起病。因此,农民群众希望政府尽快出台大病补偿优惠政策,比如提高住院医药费报销补偿比例,降低住院补偿的起付线,一年两次住院的,只计第一次的起付线,调高住院补偿的封顶线等等,使患病农民真正住得起院、吃得上药,得到及时的医治。

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加大了对农村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仅2004年、2005年就投入了8.35亿元,对我省的18所县医院和2596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建设并配置设备,使农村医疗机构的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城市的医院相比,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乡镇卫生院,大部分目前仍然是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就诊需求。因此,农民群众和乡镇医院的卫生工作者急切盼望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切实加大投入,尽快搞好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和硬件设施。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充实乡镇卫生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参合农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四是建立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制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有效地防止因病致贫的问题,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期望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关于在我省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建立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制度,在帮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为医疗费用支出巨大的贫困农民提供适当的补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上一篇:当好“和谐使者”让失地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下一篇:荤豆花富了江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