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效结合探讨

时间:2022-09-02 01:57:37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效结合探讨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小学语文在对学生进行智育和美育的同时,还具有德育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教师积极地加强对于德育渗透教学的研究以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其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地优化应用,是小学生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并谈论了开展德育渗透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顺利开展[1]。

一、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是一种更多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但教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也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床上用品、化学知识。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学生是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同时,也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教育者只有研究他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成长的客观规律去施加教育影响,才能把教育要求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我们的德育理论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德育教育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新的历史时期青少年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努力的方向[2]。

从身体的道德教育因素描述情节、表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客观事实特定的艺术品质,生动的文学的内容。事实上,这也是在哲学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教育,在收到小学,我们只负责为听力,写作。到小学,我们就要负责认为,小学远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做,学习不是必须做得好,因此,在中国教育领域,远并显示社会道德远,我们只能说这是使用语言教育的方法和社会实践按钮。社会需要人文道德是成为中国教育背景。这两个相互补充。鉴于德育和小学语文的关系,我们应该把道德基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启蒙教育,使学生发展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德意志品格。

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型特点不突出

由于目前许多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语文课与其他课型并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是突出掌握词汇表达法、多让学生说话,这就使得许多语文课教学方法与精读课、阅读课等其他课型雷同,小学语文阅读课交际性、互动性特点并没体现出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被用来讲解词汇、表达法,而有限的练习时间也只是填空、造句等等这些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教师过度关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课文上课文,教学思路缺乏延展性,语文阅读练习也主要是针对课文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大意,没有进行交际拓展练习,体现不出阅读教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现代汉语阅读教学采用的模式是,首先教师讲解生词并朗读课文,然后讲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跟读课文或者学生之间朗读课文,最后围绕课文中的话题组织讨论或谈感想。

(三)语言输出效果缺失

目前,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功能交际法,即3P模式,这种教学方法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强调语言输出的结果,而忽略了语言生成的学习过程,导致学习者语言输出比较盲目,表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学生主要是在“学话说”而非“学说话”。比如说,让学生运用某些词汇或表达法去完成一项交际任务的时候, 学生往往就不会关注怎么把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说出来,而是生搬硬套去用这些词汇或者语法造句,当学生一离开课堂和书本,就很难自如展开阅读表达。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句型操练、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等,开口率虽然提高了,但是实际的交际中成功率并不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学生了解母语的主要渠道,对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意义更加重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什么样的教材蕴含丰富的文化因素,什么样的文化因素适合在教材中出现,在教材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正确的运用语文进行日常交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3]。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名句,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不少是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平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辩论赛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4]。

结论

总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情绪,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水到渠成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朱红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 成功(教育),2013,01:249.

[2]刘立闯.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心得[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365.

[3]张国霞.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J]. 学周刊,2013,11:64.

[4]龙菁. 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 成功(教育),2013,08:274.

上一篇:导弹测试误差分析与处理 下一篇:摭谈“自主学习单”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