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省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

时间:2022-09-02 12:34:43

关于江西省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

摘 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关注。调查表明: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初中的信息基础设施、软件资源、教育管理和技术应用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33-02

收稿日期:2007-01-24

作者简介:任春亮(1973-),男,江西丰城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教育统计和教育技术研究;熊建圩(1972-),男,江西万年人,副教授,学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为了解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笔者于2006年3-5月,对来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校长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以江西省第一、第二和第三期农村初中正职校长研修班的183位校长为对象,他们来自江西省11个市区的农村初中。调查以自行设计的“江西省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表”进行,内容涉及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软件资源、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投入等六个方面。回收问卷167份,有效问卷162份。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信息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初中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有15%的被调查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生机比在40∶1以上的占82%。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没有办公用机,还有44%的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机。多媒体教室配置率不高,只有49%的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22%的学校没有自己的微机房。建有校园网和联网学校的比例都很低。根据调查,只有15%的学校建有校园网;在建有校园网的学校中,只有37%的学校接入互联网;在接入的带宽上,256―768kbps的占45%,1Mkbps的占18%,2―10Mkbps的占37%。此外,除了计算机,农村学校的其他信息化设备也很少。在调查所列的投影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白板等几种信息设备中,39%的学校没有其中的任何一种,46%的学校有投影仪,30%的学校有数码相机,7%的学校有摄像机,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有电子白板。计算机数量不够、配置不高、媒体教室不足、宽带不宽、网速不快等仍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信息资源严重匮乏

只有2%的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3%的学校正在建,而95%的学校没有建自己的网站。光盘资料、教学软件和课件数量少之又少。这类信息资源相对丰富的学校只占所调查学校的1%,有19%的学校没有任何的光盘资料、教学软件和课件,97%的学校没有使用过在网上注册付费的教学资源。学校用于购买信息资源的经费很少。近三年来,有25%的学校没有购买过任何信息资源,购买信息资源经费占购买图书资料经费的比例在5%以下的占36%,在5%―15%之间的占17%,在16%―45%之间的占12%,在45%以上的占10%。学校购买和应用的通用系统也很少,只有少数学校装有远程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备课系统。

3信息技术教育普遍实施,但重视不够

有75%的农村学校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形式比较单一,信息技术教育远没渗透于其他学科中。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许多学校不是很重视,有42%的学校没有专门分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只有1%的学校把信息技术课摆在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地位,放在一般性课位置的占62%,作为不重要课程和可上可不上课程的比例分别为21%和16%。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多以兼职为主,只有28%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是专职的。

4教育信息管理相当薄弱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87%的学校没有设立信息技术科室;有专人负责信息技术设施管理与维护的学校占77%;94%的学校没有信息化发展规划,85%的学校没有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政策,只有16%的学校有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软件或课件的相关政策,52%的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上政策和制度都没有的占35%;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关的措施也很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还不够重视,只有7%的学校能经常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

5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的频率和水平不高

只有48%的学校多媒体教室、机房经常使用,42%的学校偶尔用,还有10%的学校基本不用;多媒体教室主要用来上观摩课、示范课的比例高达48%,用来开会、放录像的占13%,上信息技术课的占17%,上其他学科课的比例占22%;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也不高,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不用或完全不用信息技术,用于常规教学的只占8%;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教务管理、学科教学、资源查询、资料存储、交流通讯或远程教育的学校比例分别为28%、 33%、39%、30%、5%和21%,有12%的学校没有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

6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很少

截止到2005年底,农村初中用于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58%,6-10万元的占9%,11―15万元的占27%,16-20万元的占3%,20万元以上的占3%;在投入的资金中主要是自筹,只有少数学校得到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或县教育局的资助。

三、对农村初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

教育的信息化,无论是硬件的建设,还是软件资源的建设,或者教师的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对于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除了按规定收取的杂费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别说建多媒体教室、机房,就是能保持学校正常运转也不错了。由于一费制和自身经费的缺乏,学校无力在信息化方面进行投入。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很差,甚至什么都没有,而且由于资金的缺乏,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也无法开展,也无力去开发和购买一些比较优秀的信息资源。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初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

2重视农村初中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

从调查的情况看,广大的农村初中,无论是购买的通用软件,还是数字化资源都非常少,建有自己网站的学校和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更少。这一方面是农村初中缺乏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是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这样就无法通过网络获取必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不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优势。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资源是核心,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做保证,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加大农村初中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尤为重要。各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软件、资源的建设,确定硬件、软件、资源建设齐头并进的建设思路;要加大软件、资源建设和开发投入的力度,确保必要的经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教职工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3切实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

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读、写、算、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所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进行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2000年)中提出,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信息技术课程摆在应有的位置,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力度,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4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只有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才能使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保证信息的安全,取得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各学校应着力建立和完善以下信息化制度:(1)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2)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制度;(4)信息安全保障制度;(5)信息化建设和运转的经费保障制度;(6)信息技术应用评估制度,等等。

5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虽然校长们普遍反映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给学校带来观念的变化和教学、管理的便利,但目前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使用的效率和水平都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信息设施不完善、教师信息素养低、领导不重视等。从国外的实践看,在大规模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部颁布的许多重要文件中都提到要加强二者的整合。学校要积极进行整合的实践,通过举办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课例研究及专题报告等活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与教师发展实现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

上一篇:论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