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平”引发的一波三折

时间:2022-09-02 11:03:11

近日有幸听得学校黄老师为二年级所上的《认识平均分》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令听课老师提心吊胆的“一波三折”,均在教师的灵机应变下“化险为夷”。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你且看下去!

本节课是以猴妈妈为自己的猴宝宝分6个桃子这一情境导入的,教师先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然后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磁片展示在黑板上。将重复的答案进行删除后,最后保留下来这样6种情况: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种:

第六种:

第一“折”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如果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两个猴宝宝,哪种分法最公平?

生1:第一种分法。

师:为什么呀?

生1:因为两堆一样多,这样就很公平。(教师将第一种分法移到另一边,此时生2高高地举起手,教师示意她起来回答。)

生2: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最公平!

师:为什么呀?(显得有些意外)

生2:猴妈妈也要吃的!

师:现在猴妈妈呀舍不得吃呢,它想把6个桃子都分给两个猴宝宝吃,那样它会比自己吃到还开心!(教师试图将问题回转到“将桃子分给两只猴子”上去。)

生2不依不饶:不行!猴妈妈很辛苦的,它也应该吃到!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懂得为大人着想!(对孩子这种尊老敬老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表扬。)

第二“折”

教师接着问:如果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宝宝的话,哪种最公平呢?

生3:第三种。

师:为什么这样分公平?

生:因为它每份一样多。

师:对,如果每2个一份,一共可分得3份。

生2:可是猴妈妈还没分到呢!(这位女同学再次举手发言)

师:对呀!猴妈妈没分到,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其中一只猴宝宝的话,你会怎么做呢?(此时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女孩把强调“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公平,理解成了猴妈妈与猴宝宝之间的互爱平等,也就是只有猴妈妈也分到桃子,她才会认同分的是公平的。在这里,教师因势利导,作出如上的提问。)

生4:把自己分到的桃子都给猴妈妈吃!

生5:不行的,那自己就吃不到了!(台下老师齐笑)

师: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5:我把分到的2个桃子拿出一个给猴妈妈。

师:真是个好主意,谁来说说这位小朋友是把两个桃子怎样分的呢?(手拿两个圆片边演示边提问)

生6:分成了两份,每份是1个。

师:每份怎么样?

生:一样多。

第三“折”

教师接着提问:如果猴妈妈有6个猴宝宝的话,应该怎么分?

生7:每人1个。

师:这与黑板上哪种情况一样?

生:第四种。

生2:那猴妈妈怎么办?猴妈妈没有分到呀!(那个小女孩锲而不舍,又举手站起来。)

师:看,如果这时你分到了一个桃子,你会怎么办呢?(此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桃子。课后我们了解到这一个桃子图片原本是黄老师想用来表扬表现很好的孩子的,上课之时,她急中生智,临时决定在这里出示桃子图)

生2:把我分到的一个桃子分一半给妈妈。

师:一共能分到几个一半呀?

生:2个。

师:这2个一半一样多吗?

生:一样多!

师:小朋友们,看来这位小朋友一定是个特别会体贴爸爸妈妈,懂得与爸爸妈妈分享的好孩子!大家一定要多向她学习,让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进行到这儿,老师也被这个女孩爱老尊老的情感与执著精神所深深打动,她向那位女孩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并再次真诚地表扬了女孩。)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的结论,继续完成后面的教学。

受个人生活背景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案例中几次三番为猴妈妈“鸣不平”的小女孩有着很强烈的敬老观念。在这节课上,本来老师所说的“公平”,是指每份分得一样多,而女孩则是从人性的道德情感上来理解公平的,她认为长辈与晚辈之间是平等的,长辈也应当有享受的权利,只有这样,才是公平的!

在第一“折”中,教师听罢女孩“猴妈妈也要吃的”的解释,没有去生拽硬拉,而同样是从人性关爱的角度出发,欲以母爱之情“战胜”女孩的孝顺之情,孰料女孩并不“领情”,她勇敢地辩驳“为人母者是很辛苦的,也应该与孩子一同享受美味。”弄清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教师对女孩尊老爱老的精神进行了表扬。

教师认识到,女孩所认为的“公平”与他所引导的“公平”并没有绝对的冲突,因此在第二“折”与第三“折”中,面对女孩的“发难”,教师因势利导,提问道:“如果你是其中一只猴宝宝的话,你该怎么办?”这样为学生再次提供了思维锻炼的机会,增添了建立平均分概念的感性材料。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黄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关注动态的生成,关注人性情怀。在课中,当意外不期而至时,她没有去抑制学生“不合时宜”的言行,而是视之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灵活利用,不仅为所学习的“平均分”增加了很好的素材,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有意义的思想教育。由“公平”所引发的一波三折就这样平息了,并且,借助着黄老师的教学机智,绽放了更多的精彩,闪现了更多的美丽图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小学学区

上一篇: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