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时间:2022-09-02 10:23:29

谈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正因如此,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出现很多问题,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课堂管理。

关键词:课堂管理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课程广泛实施之下的课堂,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实施,创建一个新的、鲜活的课堂管理方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包含多种因素,这些不同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课堂活动时间,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相反,不良的课堂环境必然会耽误课堂活动时间,导致学生的行为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效地达成课堂目标,就必须创造一种适于更新和发展的环境,使课堂焕发活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环境的营造应该强调课堂文化的渲染和师生间情感的融合与沟通,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境时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与学生达成有效的课堂交流与沟通。这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沟通就成了一种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它把师生的精力引导到分歧的问题上,进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且还能激励行动,使课堂充满互动与活力。

二、激励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核心。

传统的课堂激励往往是教师尽力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准确完成教师的教学计划,但在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激励手段和方式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教师不仅可以用传统的情感方式激励学生,而且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上的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之喜悦的基础上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以此获得更大的成功。应该根据学生愿与朋友分享劳动成果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合理分组,这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加轻松。

三、正确的学习观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始终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小科目,高考分值少得可怜,不用认真对待,来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放松的。要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需要老师有清醒的认识和严肃的态度。如果一名老师都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存在着这种观念,那么怎么能让学生重视起你这一科目来呢?只有我们教师自己认认真真的才能感染学生。相反如果教师一幅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你教出来的学生也就无所谓了。他会认为你老师都这样,所以他“不在乎”也不是什么错误。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就难改了。

信息技术课有其特殊性,就是离不开计算机。于是矛盾就出现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要比上课更高,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大难题。

四、优质的教学设计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保障。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而言最感兴趣的可能是游戏、聊天、看视频等等,但是总体上来讲学生还是喜欢上信息课的。那为什么课堂难以管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没有认真对待没一节课,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备好课。

其实学生感兴趣的不光是游戏,聊天、看视频等,那只是一个方面,电脑中的很多东西他们都有兴趣。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还是可以把学生吸引过来使他们主观上主动去学习,这样你才能做的真正的事半功倍。目前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把课备好,使每一堂课都很生动,因为我们信息课要是想让课堂生动一点,有意思一点,还是比别的学科容易做到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上信息课。而不是因为有游戏才喜欢,最起码让学生感觉到,信息课不光是游戏有趣,而且老师讲课的内容也很有趣。有的同学你不要指望着他喜欢上你的课胜过游戏,我们只要做到学生喜欢游戏,同时也喜欢上你的课。所以要认真备课,使课堂生动有趣。

五、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物理上,老师平时和学生的距离很远。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了。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表达得体,使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的语言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有的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的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纷纷逃课。

以上是我个人对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一点认识和探索。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加一门技术。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靠技术手段进行管控,更要调整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红燕,课堂管理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

2.邵光信,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第06期

3.李小川、卢清,浅谈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26期

上一篇:3G时代 话课改 下一篇: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