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声机能的训练与开发

时间:2022-09-02 10:07:32

【前言】真声机能的训练与开发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 声乐学习中的“误区” 很多初学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完全依靠模仿学习对象或磁带上歌唱家们的声音,缺乏以及对歌唱声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容易对歌唱声音产生误解,认为美声就是假声,只要会用假声唱歌就学会了美声的歌唱方法。在声乐教学中,假声在美声唱法中占...

真声机能的训练与开发

声音基础训练包括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法训练,真声机能训练是基本技法训练中的基础训练。健全的嗓子都有两种机能,即真声机能和假声机能,在歌唱中,尤其是初学者常常会出现一个关键的问题――用什么样的声音歌唱。因为声乐训练的多样性,在发声行为中各种目的就可能出现彼此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决定了多个目的通常情况下,在同一练习阶段中无法同时实现,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的引导,在歌唱技能技巧发展中要注重选择方法。

一、真声特点及其作用

真声又叫说话声、大本嗓,是一种音色明亮而饱满的声音。其声音特点是朴实自然、浑厚洪亮、刚劲有力。发声时声带拉紧,两声带靠拢,作整体振动;声带张力较强,且依张力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使用中、低声区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讲话的音质接近。其音域较假声来说不够宽广,不容易拓展;约从g-f2音域讲,不产生换声区或换声点,在g2以上的声音变成假声,出现明显的换声痕迹。由于歌唱有音高、时值的要求,完全用真声很难适应高声区的歌唱要求。正是真声的这一特点,让许多学生在演唱时畏难情绪严重,觉得声音“难听”、心里害羞或害怕,高音不敢张嘴,承受不起破碎高音的打击。众多的不利因素让真声机能的训练开发更是困难重重。

“说话和歌唱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于同一个生理机能,说话的声音是歌唱声音的重要因素,歌唱的真正本质,只不过是有音乐节奏的说话。”从卡鲁索这几句简练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歌唱声音是自然嗓音的优化、美化和升华。

在歌唱工程的建设中,首先要进行的是真声的训练。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地把真声机能全部训练出来,为进一步的声音开发打好基础。基础训练扎实了,歌唱的高楼大厦才能成为可能。我国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其著作《曲律》中写道:初学先从引其声响,次辨别其字画,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所谓“引发其声响”,就是指真声机能的训练,只有将原有真实嗓音能量完全训练出来,才能进行“辨别字画、正其腔调”的训练,这是一个层次分明,不可“混杂、乱规格”的训练过程,体现了严谨的层次关系,真声处于不可或缺的“地基”位置。说话声为歌唱的声音准备着歌词,是歌唱的支柱,正确的说话声是创立美妙歌声最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财富,是正确歌唱方法得以建立的基石。卡鲁索由一个破碎的男高音成为世界著名男高音,就是真声练习基础扎实的一个成功典范。

二、 声乐学习中的“误区”

很多初学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完全依靠模仿学习对象或磁带上歌唱家们的声音,缺乏以及对歌唱声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容易对歌唱声音产生误解,认为美声就是假声,只要会用假声唱歌就学会了美声的歌唱方法。在声乐教学中,假声在美声唱法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假声机能的运用都已普遍得到重视,但并不意味着歌唱就是单一地运用假声。这些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显现出真声机能训练和开发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形成声音“误区”的原因有几方面:

第一,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不懂发声技巧,一味模仿别人。

第二,女声歌唱中,初学者对美声的理解、听辨能力有限,完全用真声机能,声音干涩刺耳,高音演唱困难,转换成假声后较容易突破高音,产生了美声都是“假声”的错误理解。

第三,有的初学者没有经过真声机能的训练阶段,直接运用假声机能歌唱,导致嗓音空虚乏力、暗淡无助,低音演唱困难,中声区使不上劲,还带着“噬噬”的漏气声,高音区没有胸腔共鸣,没有气息支撑,使声音显得尖利、刺耳,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基于真声在声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在声乐教学中,严格、扎实的声音基础训练是任何学生都不能逾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真声机能训练这个过程是声音的指引者、塑造者,应坚持真声机能训练的多样性,注重在歌唱技能技巧发展中方法的选择。

1、心理疏导,培养正确演唱动机。

动机是指一个发生和维持活动的个体倾向性。声乐作为音乐的重要分支,是以人体为乐器,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歌唱活动心理动机是歌唱行为发生的前提,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作用体现,其目的是获得更加优美的声音,更加精彩的演唱效果。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了解声乐基础学习阶段,真声训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引导学生及时修正害羞害怕心理,大胆演唱。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认识到真声演唱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演唱动机,学生才能做到发自肺腑的歌唱,在取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满足后,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心理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调控的功能性、能动性作用,为进一步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谨慎选曲移调演唱,树立歌唱自信。

由于真声音域较窄,不容易拓展,高音的演唱是一个较大的难点。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初段有惧怕高音心理。声乐教师在选取声乐演唱作品的时候,应尽量选择曲调进行平缓、演唱难度较小的声乐作品进行教学,循序渐进,使学生树立歌唱自信。在歌曲定调方面,基本是不能按原调演唱的,教师要在发声练习中抓住学生真声的最高点,以学生真声最高点与歌曲的最高音相结合,定出合适学生演唱的调,以中低音演唱为主,拓展高音用半音阶移调演唱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缓慢拓展音域,减轻潜在的心理压力。

有些教师急于让学生在短期内唱出又高又亮又美的嗓音,这种违反规律、拔苗助长的做法并不可取。学生的声音各有差异,根据不同的声音条件,选择适度的音域,适合的音调去演唱,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声音潜能,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方法,做到“对症下药”。

3、加强嗓音高位置说话训练,解决真假声无痕过渡。

歌唱与说话的功能是相同的,没有说话就没有歌唱,唱歌是依靠高位置说话建立的一个嗓音。进行正确的高位置说话的训练,是打造、保护、发展学生声音个性,建立正确歌唱声音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进行单个字、词组的高位置释放声音的朗读,通过慢读、快读的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声音,即学生的“真声”。其次要进行乐句的释放声音的朗读,语言的情感、快慢、高低、长短要与歌曲的音调结合,在高位置朗诵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情韵。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听觉和示范非常重要,学生开始会害怕、害羞,不敢出声,打不开,或者觉得怪异好笑,这时教师要从思想上、技术上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放开思想包袱,听好自己的声音,感受腔体及发音器官的部位,从而建立正确的听觉和发音能力。

通过高位置说话的训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全身肌能的运动,如丹田气的动力,喉器自然下降,声音的流动释放等,较好的把说与唱结合起来,解决真假声无痕的过渡,声音有“心”,集中、结实、明亮、有穿透力,使歌唱依靠字,依靠语言去进行有感情的表达。

4、借鉴京剧的喊嗓技巧,提高真声歌唱能力。

京剧喊嗓是京剧演员的练声方法,一般是在清晨,面对空旷地方大声喊出“啊”“依”等元音,由低而高,直至最高,再由高而低,反复进行。要把学生的真声机能全部训练出来,提高真声歌唱能力,借鉴京剧的喊嗓的技巧,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首先可以有意地进行气息练习而不急于发声,如“蓄气” 练习 、“数枣”练习、“数葫芦”练习等。其次可以进行喊字练习,主要以“啊“、“依”等元音为主。“啊”为开口音,共鸣点比较靠下、靠前,发声时口型由小到大,大声时可感觉到下达胸部的振动感;“依”为闭口音,其共鸣点比较靠上、靠后,口型较小而不变,大声时可感觉到上达脑颅的振动。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坚持低音宽厚、中音圆润、高音坚韧的嗓音素质,不盲目拔高、爬高,重点巩固中音、低音,使其音色华美、音质纯正。在实际应用中,喊的内容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要增加和变化,如所演唱歌曲中的某些难点字等。最后进行气、声、字的结合练习,做到托足 “气”、找准 “音”、咬真 “字”。主要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同时训练嘴皮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

喊嗓是京剧以及其他戏曲演员从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它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 故而是打开喉咙喊嗓子。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音部位,正确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可扩大音域、音量,扩大吸气量,增强吐气的控制能力,提高歌喉的耐力。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亦认为“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许多当代男高音歌唱家如戴玉强等曾从京剧喊嗓中受益,甚至世界男高音之王帕瓦罗蒂也从京剧喊嗓中吸取过营养。

通过的京剧喊嗓的科学训练,循序渐进,真声的歌唱耐力会大大增强,结合学生的勤奋与矢志以恒,定可收到发音准、提高快、不伤嗓、耐疲劳的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严格、扎实的声音基础训练是任何学生都不能逾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充分的真声机能训练这个过程是声音的指引者、塑造者。只有坚持真声机能训练的多样性和教师正确的引导,注重在歌唱技能技巧发展中方法的选择,才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的共鸣,达到声音声区统一、上下无阻,并进一步进行真假声混合不露痕迹,假而不虚不空,真而不白不横;才能通过对音质、音色等声音元素揉合,提高歌唱的基本技法和修养,从而不断形成自己的歌唱声音个性,真正实现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塑造美妙的歌声,声情并茂地歌唱。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上一篇:论声乐教学模仿的阶段性 下一篇:谈舞蹈表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