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证:路还有多远

时间:2022-09-02 08:31:24

教育实证:路还有多远

曾记得,在鲁迅笔下,华老栓深信用革命烈士夏瑜的人血浸泡过的馒头,能治好他儿子华小栓的痨病,结果儿子依然不幸夭折。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案例可供对比实验,人血馒头可否治疗痨病,仍无从知晓。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因感冒引发喉咙感染。医生为治疗感染对他放血1.7升,直接导致华盛顿于次日凌晨去世。古罗马著名医学家盖伦认为,人体由四种液体组成: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体液不平衡会导致生病,通过放血可以寻求体液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毫无实证依据的疗法,统治西方医学界两千多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诊断数据的不断积累,上述医疗界的“罗生门”也很快得以破解。反观教育,有多少行为是经实证有效的?有多少经验还停留在“口耳相传”“师徒模仿”的原初阶段?教育何时才能打开黑箱?

令人欣喜的是,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曾经就“减小班级规模是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进行过为期四年的大规模随机实验。

研究者在美国田纳西州选取79所学校的数千名学生,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小班和大班。小班15人,大班25人。在大班中,有的班有助教,有的班没有助教。实验发现:小班的教学质量较好,即使学生从小班回到大班,之前在小班获得的优势也能维系好多年;大班中增加助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微弱作用,但要达到与小班规模一样的效果,需要付出5倍的投资。

兰德公司的教育实证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的小班化教学。笔者曾在一所学校做教学管理,某年级有两个文科平行班人数较少,一个班23人,另一个班17人,坚持没有合班直至毕业。当年高考这两个班的重点率远远超过平行班的重点率标准,实际超出30多个百分点。虽是个案,但也印证了“小班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结论。

实践证实,飞得糟糕的飞行员,无论教练是鼓励还是辱骂,下一轮确实要飞得好些。同样的,这次飞得棒的飞行员,无论是鼓励还是辱骂,下一轮会飞的一般。这使得看起来在危急时刻采取的力挽狂澜的措施起的作用,有时并非有效,只不过是“否极泰来”而已。时下,一些学校为谋求及时改变落后现状,不惜层层加码,不舍昼夜地加班加点,结果发现有一定起色;或者说,某些班级学生成绩一时不理想,老师或家长就会对学生采取所谓的积极措施,如加大作业量、挤占锻炼时间、拉长学习时间等,结果发现下一次考试确实会好些。上述好转现象,未必是紧急措施有效,有时只不过是向“平均值回归”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应有整体的顶层设计,不要迷信所谓专家的紧急补救。教育过程中少些“制动”或“紧急集合”,还原教育原本需要的生态,才更有利于教育的生长。

教育需要实证,实证需要数据,数据需要收集,更需要分析。当下的教育,您开始收集数据了吗?如果连数据都还没有收集,您说,教育的实证路会有多远?!

上一篇:构建开放式的VR产业生态圈 下一篇: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