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港发展国际物流前景广阔

时间:2022-09-02 07:00:39

嘉兴港发展国际物流前景广阔

[摘要] 本文分析了嘉兴港集疏运体系的独特优势和嘉兴港经济腹地对国际物流的需求,提出嘉兴港应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建议调整港口功能定位、加快港口设施建设、开辟近洋航线等来大力发展国际物流

[关键词] 集疏运体系 海河联运 国际物流 经济腹地

嘉兴港毗邻上海浦东,是杭州湾北岸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区位条件优越,东临上海,南望宁波,北倚杭嘉湖平原;水深条件优良,腹地广阔,具有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深水港、浙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基本条件。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嘉兴建设成为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把嘉兴港的开发开放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

嘉兴港港界范围内包括乍浦、独山、海盐三个港区。截至2007年底,全港共拥有码头泊位23个,年吞吐能力达2038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数量列宁波-舟山港之后。

一、嘉兴港集疏运体系

1.嘉兴港集疏运现状

目前嘉兴地区水网、公路体系趋于完善。内河方面有乍嘉苏、六平申、京杭运河、杭申线四条航道直通嘉兴港内河码头,形成三纵一横的网络干线。航道密度每平方公里达50km,通航里程达1936km,占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的18.6%,与上海市航道里程相当,具有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与嘉兴港直接相连的乍嘉苏线和六平申线等内河航道沟通了京杭大运河、钱塘江、黄浦江和长江的水上运输。沿海可通过海运方式通向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港口。

公路网也相当发达,紧靠嘉兴港的公路有01省道、07省道、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A4高速、嘉兴东西大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以及建设中的申嘉湖高速公路相连,构成了以杭州、嘉兴、湖州市区为中心通向省内外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是杭嘉湖绍、苏南、沪南地区的最重要的陆路节点。

铁路方面,沪杭、宣杭铁路,以及建设中的申嘉湖铁路三线穿越港口后方。杭甬、浙赣、沪杭、宣杭线在杭州交汇,形成了杭州铁路主枢纽站,港口距离铁路货运站仅8公里路程。湖嘉乍铁路已开工建设。完善的水路、公路网络为嘉兴港集疏运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水-水、陆-水中转,以及海河联运。

2.嘉兴港集疏运体系优势分析

嘉兴港是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又是皖南、苏南、浙西部分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嘉兴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浙北、上海,以及江苏的货源发往东北亚及东南亚支线的集装箱,只要嘉兴港可以承接的,就不太可能通过跨海大桥运往宁波港或洋山港,因为跨海大桥的费用直接增加了客户的成本,作为第二代、第三代集装箱船在嘉兴港运输是比较经济的;二是嘉兴港可以承接各种船型的散货运输。乍嘉苏高速路和高等级的01省道新线(嘉兴东西大道)形成了可以贯穿东、西、北的扇面辐射形,把港口与其经济腹地联系起来;沪杭铁路和沪杭高速公路在嘉兴港后方约30公里处通过,加上320国道(杭枫公路)、07省道(乍王公路),以及正在拟建的乍嘉湖铁路构成了嘉兴港四通八达的陆路运输网,为快速集输货物提供了条件;嘉兴港与其广阔经济腹地的沟通目前主要依靠内河港池与运河网相通,通过杭申线、乍平嘉苏线和六平申线四级航道,东通黄浦江,西接钱塘江,并连接整个太湖水系和长江,内河运输对于如煤炭类大宗散货时比较适宜的。地区内横贯东西的沪杭铁路,与嘉兴港最近接轨处约30公里,与上海金山港区铁路的接轨处也只有20公里。嘉兴港根据运输量的发展可以很方便地纳入铁路运输网络。

二、嘉兴港国际物流需求分析

1.洋山港建设对嘉兴港功能定位的影响

洋山港通过三期工程的建设,规划至2020年,年吞吐量达2000万标准箱,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集装箱枢纽大港。但是洋山港主要发展远洋集装箱运输,而且洋山港承接规模小的第二代、第三代集装箱运输业是不经济的。嘉兴港不论船型如何都可以承接运输任务,再加上宁波港为了稳固国际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承担支线运输。嘉兴港可以在洋山、宁波两大港口之间发挥拾遗补缺的辅助港功能。而且发展成为承担沿海内支线和东南亚、东北亚支线运输的支线港的可能性也还是存在的。

2.上海港运量过度饱和给嘉兴港提供发展空间

嘉兴港的经济腹地,无论是杭嘉湖地区,还是苏南、皖南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以上海为主要出海口。近几年来这些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上海港造成很大的压力。上海港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将首先满足本市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中转物资的增量部分可能通过南通、张家港、嘉兴港、宁波港等分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已日益明显,上海港中转量占吞吐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53.2%降至1995的33.7%。由此可见,嘉兴港腹地新生成的运量,特别是浙北地区的进出物资,将有相当部分要通过嘉兴港运输。

3.腹地经济发展对国际物流需求强烈

嘉兴港以杭嘉湖地区为经济腹地。杭嘉湖地区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农业基础坚实。工业以轻纺工业为主,机械、食品、造纸、建材及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也较发达。

近年来,嘉兴市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60.62亿美元,增长26.9%,其中出口总值116.74亿美元,增长27.2%;进口总值43.88亿美元,增长26.2%。全市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服装类产品等占居主导地位,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7.1%和25.5%。综上所述,嘉兴地区已形成了广阔的货源,但由于嘉兴港目前的条件及其能力等问题,区内大部分货物均绕道从周边地区的港口中转进出。

三、嘉兴港发展国际物流的对策建议

1.嘉兴港港口功能调整建议

面向杭嘉湖经济圈范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嘉兴港的功能也将发生变化。首先,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由轻纺型为主正在逐步向重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型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如嘉兴木业、标准件、皮革、化纤等产业,这对港口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以嘉兴为节点的重大跨境交通工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京杭大运河航道等建设或改造,使嘉兴不仅在地理上是沪宁杭甬Z字形经济密集带的中点,更是长江三角洲内的一个交通枢纽节点,客观上为嘉兴发展成为三角洲内一个区域货运中心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嘉兴港在这一发展中必将发挥其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针对宏观经济条件和区域经济条件的变化,嘉兴港的基本功能应该调整为以下:

(1)主动接轨上海和宁波,配合两港的功能转换,接受辐射,努力争取上海港和宁波港的分流货源;(2)结合腹地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趋势,适应腹地产业的进出货物运输特点,有选择地针对若干散杂、液体货物,发展专业化港口功能;(3)加快集装箱功能建设步伐,努力争取近洋集装箱支线港功能地位。

2.促进嘉兴港吞吐量增长的建议

促进港口吞吐量增长主要应从建煤炭专用泊位,建集装箱专用泊位,加强水水中转;开辟近洋航线;加快通关速度,完善服务体系;引进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货代公司;培育码头作业人员等方面入手。

(1)开辟集装箱公共内支线和近洋航线。目前嘉兴港由中远下属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开辟嘉兴至上海外高桥、洋山港内支线,箱量不错。建议初期由嘉兴港务局牵头并出资一部分,召集码头、、船公司等单位联合出资搭建嘉兴港至洋山港公共内支线平台。市政府应定期召开港务、口岸、、船公司等单位协调会,对内支线运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商议解决。在公共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应尽早开辟嘉兴至韩国、日本的集装箱直航航线。

(2)加快港口设施建设。政府与港务局要通过规划引导企业在嘉兴山港区建设集装箱专用码头泊位,使之与洋山港建设进度相适应。同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海、宁波港,以及船公司参与嘉兴港集装箱建设之中。现有集装箱码头要加大集装箱设施的投入,提高泊位及堆场通过能力。

同时,随着上海港煤炭码头的外迁,大量的煤炭涌入嘉兴港。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煤炭吞吐量,嘉兴港应该引导企业投资建设专用煤炭装卸码头来扩大煤炭吞吐量。

(3)提供政策环境支持。政府对在嘉兴港新建码头和物流配套项目、开辟航线提供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建议对通过嘉兴港出口货物的货主实行优先退税;由市政府牵头,港务局、财政局、发改委共同操作落实,建立集装箱发展基金,每年从财政拨部分款项补助各经营集装箱企业,等到行业成熟时停止此项补贴措施。加大嘉兴港集装箱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嘉兴港的宣传,提高港口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尹福善:嘉兴港加快实施港航强省战略实施.《中国水运》, 2007(12).19~21

[2]步海宾钱伟军陈志强:嘉兴港海河直达运输方式初探.《中国港口》,2005 (10).23~25

[3]陈国庆赵一飞:相同腹地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 (04).25~28

[4]贾大山:洋山港区建设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航运交易公报》,1999 (04).15~18

[5]沈玉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 (04).12~15

[6]王列辉: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地理研究》,2007(06).33~35

[7]赵华明陈龙骏:大力发展集装箱提高嘉兴港综合竞争力.《中国港口》,2007(04).30~35

上一篇:生产制造业供应链整合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的条形码识别系统在仓储管理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