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提高的思考

时间:2022-09-02 06:46:21

关于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提高的思考

摘要:执行力对学校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文章在反思校长执行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从增强校长自身素质和完善执行力架构方面对校长执行力提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得当,执行有力,让学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不辜负时代与社会的重托。

关键词:校长;执行力;提高;认识;思考

执行力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学校实现战略性发展,落实发展策略的根本因素,是学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运行的前提保障。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可见,提高“执行力”对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航标和动力,因而校长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绩效。下面就学校工作实践和校长履职情况谈谈对校长执行力提高的认识和思考。

反思现实,寻求校长执行力提高的方向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的学校。在学校管理中,各项工作取得高绩效的关键在于校长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有了正确的决策,要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达成预期的工作效果,关键在于执行力。校长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学校教育是否能实现教育目的,是否能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学校的发展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校长执行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总体看来,校长执行力与现实的要求尚有不少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感觉。不清楚或淡化既定方案的执行标准,因而对执行过程出现的偏差不重视或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不追求完美。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逐渐降低执行标准,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标准越远。三是在自己职责内不用心处理问题;一些刚性常规,在执行过程中随时间推移,情境转换,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得虎头蛇尾,成效不大。四是方法选择不合理。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方法选择不当,策划方案落实不到位,执行效果出现偏离等等。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确定目标不是主要问题,如何实现目标和如何坚决执行才是决定性问题。因此,校长必须要将提高校长执行力上升到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学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身内在发展的内在需要高度去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工作执行力和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校长的治校能力是关系到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学校发展了,校长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认可、增值,从而实现自身与学校的同步发展。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把握好执行的高度、力度和速度。

增强素质,强化校长执行力提高的根本

有校长认为,执行是下属的事情,工作中校长只需要进行一些战略和统筹方面的思考,用自己的愿景目标来激励下属和教师,而把那些具体工作交给其他领导和教师去做就行了。而实际上,执行是校长及学校其他人员共同的事情,更应该是校长的主要工作。

对于学校首席领导的校长,执行即是其身体力行的过程,更是其深入了解执行中存在的机遇与问题的过程,是领导者不能忽视的主要工作。作为校长,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就必须率先做到四点: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内力,不断修炼内功,不断充实头脑,使自己成为有修养、有头脑、法纪观念强的内行校长。二是要领会精神,科学决策。对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文件、要求、指示等等,都要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其实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规划、决策始终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观点正确,上下齐心,号令统一。三是要增强党性,坚决执行。有效提升执行力,就要不断增强党性,保证党和上级组织的意图的贯彻落实。使学校的规划、决策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四是要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要将组织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做到有新思路,有新点子,有新措施,有新成效。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在真抓实干中去勇于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一项调查显示,学校存在的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美国管理专家戴维得认为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开放和谐的沟通。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开放和谐的沟通应该是无障碍的、有效的沟通。开放和谐的沟通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作为校长,还应该身体力行,有效促进学校执行群体的有效沟通和真诚对话,并在对话中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引导、教育学校教职工要多看别人长处,接纳、帮助、提醒他人不足。学校上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互相沟通,上下畅通,纵横和谐。有了相通的脉络,整个机体才能有生气,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完善架构,保障校长执行力提高的质量

有执行力的校长会营造出有利于执行的文化与流程,努力构建“职责明确、工作规范、反应敏捷、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执行力的架构。

1.构建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发展愿景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共同持有的对未来希冀的景象,是得到教师群体认同的教育理念和和发展愿景,它能够形成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之融汇到学校的各项工作、活动中。它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接近的)。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愿景,就没有了目标,就像一艘没有航舵的船,一列失去轨道的列车。有了共同的愿景,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就能够引领全体教师营造浓郁的执行氛围。

2.抓好队伍建设

学校的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左膀右臂,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贯彻学校战略意图的最重要的实践团队。校长执行力的强与弱,关键在于中层领导的工作开展情况。联想总裁柳传志认为,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校长要精心配备学校的中层干部,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标准,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带动力强和执行力强的教师提拔重用到管理岗位上。通过系统培训和过程指导,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必须适时指导中层干部,帮助他们尽快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如何纠偏,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力。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引导中层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对于提高其执行力是十分有效的。还要强化中层干部之间的协调。如果没有良好的相互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有时甚至出现“内耗”,必然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必然会弱化校长的执行力。

教职工是校长乃至学校执行力的落脚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需要他们去执行、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校长要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教职工队伍的大局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合力。要通过不断改善、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保护、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职工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教职工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从而会更有效地提高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3.加强机制建设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健全的执行机制是提高校长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手段。因此,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晰、工作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制度建设应科学、合理、简洁,符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同时要逐步建立起科学民主的目标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使每项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形成管理闭环,奖罚分明。在明确任务的责任人的同时,还要赋予他的充分的权力。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执行流程。合理的执行流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运行的保障,在制定详细计划后,还应把总体目标细化成具体的任务;细化成简洁的执行步骤。要使全校教职工明白日常工作及重大事项的执行过程,从而排除诸多不确定性,提高学校事务的透明度。然后要求部下不断“回报”,要及时进行检查与督促,对于中层干部和教师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及完成本职工作的成果必须加以检查和评价,还采取措施避免下属只报喜不报忧的行为,做到检查及时,方法灵活。评价客观,从而使执行机制的协调运转,有效促进着校长执行力的提升。同时要做到在执行过程中关于执行力的四问,即执行什么,为什么执行;怎么执行的;执行的情况如何。努力调整好执行力提高的运行方向,从而保证执行力提高的成效。

4.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的世外桃源。校长也不仅仅是学校的管理者,同时也应该是与社会各界接触的外交家。校长必须要走出校门,跨进企业,融入社会,与社会各届形成有机的联系,从多方位、多层面赢得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支持,有效的利用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一切有效资源,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巩固办学优势、打造学校品牌。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提高校长执行力就是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决策目标更好地转化为学校发展、办学特色、教师进步、学生成长的关键力量,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校长,应不断强化自己的执行意识,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水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得当,执行有力,让学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才能不辜负时代与社会的重托。

上一篇:培训成功战略之改善顾客服务 下一篇:关于多层次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