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新生 第9期

时间:2022-09-02 05:53:17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倒闭6.7万家。数量之巨,让不少企业感到了世界经济调整的丝丝寒意。

我国目前一些企业的倒闭是国内外多种因素挤压生存空间的结果。分析这些企业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多是低用工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经不起市场打压。今年,在全球性需求疲软、生产原料价格飙升、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限制、信贷紧缩、用工成本增加、国家政策调控等不利因素罕见的密集打压下,这些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抵抗之力,倒闭实属必然。

尽管目前我国倒闭的企业数量不少,但不必恐慌。细算起来,其危害不足以影响国家经济全局,仍然处于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其次,这些企业的倒闭,不会引来其他企业的倒闭潮。从当前背景来看,这些企业的退出,正是市场调整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正酝酿着生的希望。

一些企业的倒闭,为其他企业让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倒闭的企业是不幸的,但他们的离去,给了生者跑马圈地的大好机会。后者因为减少了竞争的内耗,并获得了更多的资源、环境和市场份额而愈加壮大。相应地,他们规模效益更佳,在国际竞争中生命力更强,为国家获取的利益也更多。这也正是国家政策调整所期望的。

一些企业的倒闭,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部门服务企业达到了新的高度,政企关系更加和谐。不少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他们纷纷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并密集出台了大量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这种在全国出现的高密度、大面积政府部门热诚服务企业的交往模式在以往并不多见。在政企“共克时艰”的来来往往中,双方达成了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必形成一定惯性,这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利好,对政府来说发展经济有了更为实际的内涵,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些企业的倒闭,对于政府和企业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首先,它启发了政府部门采用更为优化的宏观调控模式。我国以前每次宏观调控都会对一些企业带来冲击,但不至于导致企业大面积倒闭。但本次宏观调控在外部不利因素的叠加下,放大了力度,使得不少企业遭遇了生存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相应地在信贷、财税和产业政策上推出了调谐措施,目前来看,其积极效果正在显现。这种“宏调”加“调谐”模式为日后国家管理经济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其次,启发现存企业转型升级。看到一个个企业的倒闭后,不少企业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为了不重蹈覆辙,很多企业正在摆脱低端加工的环节,去搞研发,创品牌,向产业链高端要利润。这样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形成资源消耗降低、人民福利提升、贸易摩擦消减、高端贸易机会勃兴的大好局面,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亦可期待。

这些倒闭的企业作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失败者”或者“退出者”样本,正警醒着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从中汲取无尽的智慧,去发现机遇,应对挑战。

中国政府治理经济有着足够的智慧和控制力。中国经济虽遇一时困境而必不至于停步或倒退,我国之企业也必有美好前景。部分企业的倒闭标志着“中国制造”老的发展模式开始退出,新的模式正在到来:他们的倒下,一如浴火的凤凰,涅之后,更是新生。

上一篇:多哈小型部长会议的中国元素 下一篇:经历风雨愈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