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审题,货真价实减负

时间:2022-09-02 05:36:04

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轻负高质”已经成为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轻负高质”,顾名思义,就是要“轻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要“高质量”,让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毕业班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要点,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搞题海战术。学生埋头迎“战”,教师埋头批改,结果师生精疲力竭,与“轻负高质”背道而驰。2013学年笔者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复习迎接中考的过程中,按照“轻负高质”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科学审题,掌握解题技巧入手,灵活运用辅导教学艺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九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积累,掌握了一定的历史与社会知识,然而在考试过程中常有一些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就盲目答题,尤其是非选择题,有些考生更显得束手无策,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针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加以总结。

一如何审读文字材料

(一)审读文字材料

粗读材料明白大体内容,迅速提取材料主要信息,明确材料所指向的是哪个知识板块。

如典型题目:

材料一:2013年11月8日在CCTV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同时播出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节目生动讲述了吴林香、王芹秀、高雨欣等10位“最美孝心少年”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

材料二:2014年1月4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三个倡导”日益深入人心,着力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华文化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的积极意义。

粗读本题,材料讲述大体内容是:“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及其获奖人物感人事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及其会议内容。再抓住“孝”、“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判断力”、“道德责任”、“生动局面”等主要信息,联系教材所学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真爱和尊重生命,学会平等待人”。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积极意义”,组织答案: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真爱与尊重。

(二)对材料进行分层

通常看标点符号(“,”“、”“;”“。”等),一个符号相隔处常常说明一个问题,有几个层次,即有几个问题。然后联系教材把材料中存在的或体现的问题用政治术语(所学知识)描述出来即可。

如典型题目:

材料一: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五水共治”,这是“浙江决策”。五句话,三五十五个字,看过后字字句句都能入眼入心,因为“水”跟老百姓太息息相关了,而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春夏季节雨量十分丰富,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材料二:今年1月,金华启动“五水共治”。决定将市级“三公经费”预算要削减30%以上,省下来的钱将用于治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金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为什么要“保供水”?请分析金华容易发生水灾的气候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金华的治水措施。并说说“治好五水、人人受益,五水共治、人人有责”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道理?

要分别解答(1)(2)两题中的第一问,考生必须读懂所供材料,学会在简短的文字中抓住关键词,如材料一中的“因为……而……”这是解答(1)题中第一问的关键词;阅读本题文字材料二时,圈出“省“、”“钱”、“治水”、“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关键词,学生要特别留意“治水”后面这个分号。解题时,我们要回归教材,用所学的知识解读这些关键词。如“因为”可见后面讲的就是原因,说的是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人类与水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而”后面是另一个原因(金华市水资源短缺,制约了金华社会经济的发展)。(2)题中的第一问让我们回答的是金华的治水措施,根据分号的提示可概括为:加大对治水的资金投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或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

由上述可见,审读文字材料题,可粗读材料,后提取信息,注意层次,最后联系教材,组织答案。

二、如何解析图表

解析图表材料关键是三看:一看图表的表题;二看表格的列题、行题或柱状图的纵坐标、横坐标;三看图表下面的注(备注)。往往在表格的列题行题,或柱状图的纵坐标横坐标及图表下面的注(备注)中隐藏着你所要的答案,只是在描述中要把它们替换成政治术语描述出来。(有些图表的列题或行题直接可以用来描述存在的问题)

备注: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0~14岁人口占比15%至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

材料二: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顺应了群众期盼。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人口国情没有根本改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单独二胎”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对于本题,许多学生回答时普遍存在要点不全的现象。

一般来说,解读表格时:

一看表题,表题对我们获取信息有提示作用,如本题表题给我们三点提示:一是2000年至2012年,有个时间跨度;二是人口数量;三是人口构成。

二看表格“具体内容”。表格的最大特点是纵横的统一,因此,看表时,我们必须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并归纳出相应结论。在本题中,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第一栏讲的是人口总数;第二、三、四栏讲的是人口构成。“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数据差异,也就是变化趋势。

三看“备注”。对于“备注”,部分同学可能会忽略,其实它是对表格的补充说明,是表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备注”,既要关注其本身所传递的信息,又要与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像本题中传递的信息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子化”。

根据以上信息,得出(1)题第一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的变化趋势:我国少子化严重;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再回归教材,结合所学知识――人口国情,得出信息,回答第二问:反映了我国人口数量大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

至于(2)题,我们可以紧扣上题,再结合表格中反映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迅速整理出答案: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有利于缓解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有利于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仔细观察以上柱状图,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表,发现首先要抓住的是图的标题,它向我们传递出主要信息“改革开放3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化”。

再看图中的横纵坐标:横坐标反映的是时间跨度,纵坐标反映的是人均收入。

概括以上信息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后比较左右两张图片柱状上的数字,又得出另一个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在回答此问题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时间变化和后一个信息漏掉。

由上述可见,解析图表材料题,先看图(表)题,后纵横比较,筛选信息,最后溯源教材,术语解题。

三、如何观赏漫画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社会与历史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引入漫画为载体材料命题。漫画以画面活泼、寓意深刻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一幅好的漫画,给人带来视觉愉悦的同时,也给予人精神启迪和行为警示。学生在解题中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没有顾全整幅画面,没有挖掘出其寓意。

学生审读漫画,首先要抓住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如本题中“龟兔赛跑新传”是本组漫画的标题,也是这组漫画的画眼。根据本标题,我们可确定龟兔之间是在赛跑(是竞争);然而题目中又出现“新”字,新在哪儿,透过第三幅画,我们发现它们又在合作,由此我们可确定其主题是“竞争与合作”。

其次,审读漫画要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及其动作、语言文字表情。仔细观察本题漫画,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幅画面龟兔开始赛跑时的场景,兔子健步如飞并对自己拿冠军充满信心,而乌龟气喘吁吁,落后了兔子很长一段距离;第二幅画面显示出:兔子最先到达了河边,却对如何过河到达终点束手无策,随后赶上的乌龟对兔子提出了建议;通过第三幅漫画可以发现:乌龟提出的建议就是乌龟作舟,兔子划桨,共同过河。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即:兔子与乌龟在竞争的同时进行了良好的合作。

最后,要回归教材,联系教材“交往与沟通”方面的知识。

漫画所表达的寓意是:生活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结合漫画中龟兔的“言语”和“表情”,并写出漫画寓意对我们的行为要求:①合作与竞争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②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学会竞争,提高个人素质,又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贡献力量。

由上述可见,解读漫画题目,可认真赏画,后注意细节,由表及里,最后回归教材,挖掘寓意。

总之,学生在考试中要取得理想的成绩,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离不开科学审题。然而学生科学的审题能力需要培养。笔者在初三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复习辅导教学过程中勇于反思教学,注重归纳,结合教学经验,借鉴吸收他人的长处,重视学生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追求达到“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转变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做到“授人以鱼”,更重视“授人以渔”。在复习阶段要提高效率,不妨从培养学生的科学审题习惯入手。有人说,“轻负高质”的理念不适合初三毕业班的辅导教学,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只要你为学生着想,只要你把“轻负高质”的理念根植于课堂教学实践,就会发现,有时,我们只是轻轻一拨学生的心弦,灵动的学生却奏出了一支悠扬的曲子。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探讨 下一篇: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优化的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