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新探索

时间:2022-09-02 04:21:52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新探索

探究性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自思、自疑,教师指导的方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阅读课文,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提高语文素质。《语文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不断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与特征

所谓语文探究式教学,实质上就是把探究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通过质疑、求证、交流、体验,寻求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自我构建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重视学生探究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讲求体验、感悟、思考、发现,以语言文字为探究载体,做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任我行的有机结合。因此,探究不但是一种好奇的意识和冲动,更是新课标提出的与审美、语言运用并列的一种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

探究性阅读是研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具有鲜明的特征。

首先,以问题意识为特征。接受学习重在接受、吸收、积累,即接受前人的知识成果,吸收人类文化营养,积累、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也说过:“学者先要会疑”,都强调阅读时既读且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要鼓励学生多问,有了问题意识,才会由被动接受答案变为主动探求事物究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以实践能力为特征。探究性阅读强调学生阅读能力在再阅读实践中培养,强调学生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生词,查阅作家作品和读物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文化常识,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选择自己适合的名著,从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

二、课内阅读探究的方法

第一,对主题的巧妙归纳。教师设计曲径通幽的方法诱导探究,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在一次公开课中,我问学生一个题目,“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学了这一课,大家以后碰到歹徒作恶,是不是三拳两腿打死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说把他扭送到公安局、送他上法庭,我就问:“鲁达为什么不把郑屠扭送到衙门,并告他一状?”就这样,老师不断地设置教学情境,学生经过探究后,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在封建社会里,有钱能使磨推鬼,老百姓真是欲告无门啊!接下去,我又再启发学生在文找出有关封建社会黑暗的句子。

第二,对主题的深化探究。比如坡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充分表达坡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既出世又入世;既积极进取,又退让无为。在些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较深的题目给学生探究:造成封建知识分子这种人格的精神土壤是什么?学生在课外查资料,写探究性小论文,有一部分学生在小论文中提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从李白到苏轼、欧阳修)很明显受两种思想的影响,一是儒家思想,二是道家思想,人生仕途得意时,儒家进取思想处于支配地位,失意时,道家思想使他们自我麻醉,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很多都是这样的。这种见解应该说很有见地。

第三,对主题的大胆质疑。作家的见解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他们的思想提出质疑。

如《曼哈顿街头夜景》一文中,作者丁玲在文中对于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有诸多的批评,这里我提出一个探究性小课题:在我们钱库这个地方有无这种竞争,应该怎样认识这种竞争?经过一个星期实地考查,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小论文,他以钱库的四个超市为例,说明我们这里也有十分残酷的竞争,这四个超市,一个比一个大,最终一个吃掉一个,可谓大鱼吃小鱼,最后这位同学提出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竞争不可避免,问题是要公平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另外在竞争中要加强心理健康,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位学生难能可贵地表达了与名作家不同的思想境界。

三、课外阅读探究的方法

第一,自由朗读,自由感知。要求学生说说自已朗读或默读后的感受;或者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总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美其名曰“整体感知”,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再说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时,也不会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

第二,欣赏品味,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可以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第二流程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认为作品的文字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哪些语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或者哪些语句你想替换成新的语句?学生也可以不按上述问题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这个流程很注重开掘学生独特的个人(小组)体验,我们知道以往的教学是传授――接受式,即使有启发,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给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学生很少有自已的顿悟,学生的思想是教师给的, 学生就象工厂加工后的形态单调刻板的相同产品,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第三,组探疑,教师点拨。学生在自由品味后,对课文肯定有疑难之处,这时要求学生说说心中的疑问,去寻得同学们的帮助和老师的指点。具体操作过程是,学生默读全文,自行思考3-5分钟,然后提出问题,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若四人小组不能解决,这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并稍加点拨。总之,以上三个流程完全合乎教育部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

总之,语文阅读课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教学要组织引导学生完全投入到阅读当中,着力于文本的阅读。在合作中,组员要互助互学,共同参与,这样既可以彼此提高阅读水平、共同探讨阅读技巧,还能以小组竞争的形式,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团结意识,共同创造 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气氛。

作者单位: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746300)

上一篇:伸出我们的双手 下一篇: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