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时间:2022-09-02 02:58:44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兴趣的方式很多,文章介绍了利用物理实验、融洽关系、讲名人故事、深挖教材、语言简练幽默、联系实际等激趣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 融洽 师生关系 联系实际

How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physics teaching

Liu Guogui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main factor for learning well a course. In physics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ways to create the interest.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introduced some ways for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like making use of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s, telling the story of the famous people, digg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deeply, speaking concisely but humorously and integrating with practice. The effect got from those ways is very perfect.

【Keywords】Arousing interest Harmoniza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 Integrating with practice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当然也应该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新奇的感觉中学习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兴趣的方式很多,下面几种方法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方法。

1.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提高学生兴趣,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方法是在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尽量在增加一些类似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新教材序言教学中,完成课本规定的几个演示实验后,在增加一个大气压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以往学生见到的实验是:再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硬纸板后,再翻转过来,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使紧紧的作用在玻璃杯口上,水就流不出来。由于这个实验在小学自然课程里见过,所以兴趣不是很大。我把这个实验改为:把易拉罐封好,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用抽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易拉罐迅速被大气压压瘪。这个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的序言里的第一个实验是停止沸腾的水,在烧杯外浇上冷水后,又开始沸腾。我在演示完这个实验后,又做了下面的实验:同样是停止沸腾的水,这次不浇冷水,而是用抽气筒抽出水面上的气体,结果停止沸腾的水也能再次沸腾,这下学生一下活跃起来了,自发地讨论起来,又激发了学生的一次兴趣高潮。

2.融洽关系,培养兴趣。中学物理教师在一个班中的周课时数较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短,就更需要对学生尊重、理解、关怀、帮助,做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敬重感。当学生对教师的关爱产生好感后,能转化为爱教师所教的学科,“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师生互动,是教与学过程中更多的信息交流量,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基础。

3.名人故事,诱发兴趣。物理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学习他们那样敢于探索、坚持真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并不是天才。他们的发明创造源于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喜欢追根问底,注重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等,让学生感觉发明创造离我们并不遥远。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壶盖被水蒸气冲起而发明了“蒸汽机”;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从而使人类有了避雷针;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而使人类有了发电机等等。让学生觉得发明创造好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去细心的观察,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小制作、小实验,引导学生去做,并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充分表现自我,并给以鼓励和适当奖励。这样,可大大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深挖教材,激发兴趣。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通过激趣,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这节课堂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民主、宽松、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主动探究。

4.1 通过物理课本彩图,激发学习兴趣。物理课本中都配有彩图,它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科学成就、彩图展现的物理现象往往跟日常生活紧紧相关,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彩图时,可一边讲述取得相应的物理科学成就,一边设计问题,这样能使物理这门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有这样一幅彩图:一支铅笔斜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在水中部分发生了弯折。学生看到此图时,会觉得曾经也看到过这种现象,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们会认为物理原来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现象,这种兴趣自然产生。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水中的部分发生了弯折呢?这样促使学生思考,并期待从老师哪里得到答案,兴趣会更加浓厚。又如:长江葛洲南过船图,教师先介绍中国造船、核潜艇发展概括及其在国防上的应用后,提出:你想知道船是怎么过船闸的吗?中国的核潜艇是怎样制造的吗?这一连串的彩图和具有悬念性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2 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兴趣。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的重要特点是探究多,而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又是勤观察、注重探究、从现象中得到物理规律,所以重视每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作为新课的引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思维能力。教师对探究实验要注重效果,不能流于形式。为此,我在每一节课都安排至少一次的探究实验,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液体压强”这一章,我自己找来两个塑料可乐瓶,用烧红的细针在一个瓶的“肩部”刺一圈间隔均匀的小孔,分别在两瓶内装满水,用带有玻璃管的橡皮胶紧插瓶口,然后用一段橡胶软管使两瓶相通,将两瓶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此时,刺小孔的瓶既不喷水也不漏水,当用手挤压另一瓶时,刺孔的瓶立刻由各孔处向外喷水,由此说明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传递压强。由该实验可使学生联想到压力壶、玩具水枪等也有同样的现象,激励学生动手去做,学习这一章的兴趣将会大大的提高。

5.要注意语言简练、幽默。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语言枯燥、罗嗦,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的。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表达,最后再归纳出规范的定义,往往效果比较好。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在通过实验归纳前,可以把楞次定律归纳为两个过程:第一,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因为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只有削弱原磁量的变化时,才能测出感应电流的实际方向。再通过实验、讨论,最后表述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只有削弱原磁通量的变化时,才能测定出感应电流的实际方向,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样使问题简单化,易于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这样效果比较好。

6.联系实际,提高兴趣。我们天天、时时都会看到物理现象,并且跟它们“打交道”,只是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信手拈来与本节课有关的例子,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会觉得本节课并不难懂,都是平时见过或知道的,只是平时没有认真去思考。如果在探究《熔化与凝固》时,教师可举夏天吃冰棒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这是熔化还是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只要略一思考即可回答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正确回答”的喜悦;又如《观察水的沸腾》时,为让学生明白沸腾的条件,可让学生回顾在家煮饭、做汤时,当把火熄灭,沸腾是否还能继续?学生就会明白,要继续沸腾,除了达到沸点之外,还要继续加热;又如在讲《浮力》时,可以联想到抗洪抢险中战士穿的救生衣等。这样就跟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例子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

7.难易适中,稳定兴趣。授课内容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尽量做到难易适中。这样,上课只要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学生能理解其中味,自会增加兴趣;若内容太浅,学生不以为然,应付了事,就会乏味。因此,备课时要对重点、难点有正确地把握,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觉得“骨头有肉可以啃”,来稳定学习兴趣。

8.恰当提高,增强兴趣。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若多次失败,就会给精神带来无形的压力,甚至对物理学科产生厌恶感。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来提问不同的学生:基础的概念题、判断题提问差生;有关简单的应用提问中等生;灵活性、有一定难度的提问优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既消除了学生顾虑,又增加了其自信心,可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寓教于娱乐之中,使教师乐之教,教得新;学生乐之学,学得活。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达到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以乐助学,落实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树“健康人、快乐人、成功人、智慧人”添砖加瓦。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情感教育 下一篇:良好的教学反思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