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教育转化之策略

时间:2022-09-01 11:30:23

“中等生”教育转化之策略

【提要】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中等生”在每个班上至少占50%以上,他们成绩平平,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勤奋好学,令老师赏心悦目, 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惹事生非,令老师焦心不安。在班级里他们既不显山露水,也不自暴自弃。这些学生虽然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着。老师若能对这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加以关注,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多加鼓励,给足他们自信,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 中等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中等生”和“优等生”最大的差别就是“中等生”缺少“优等生”的自信、主动和良好的习惯。如果在这些方面给予“中等生”一些关注和指导,帮其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改变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进过去欠妥的学习方式,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变,如果真正把他们调动起来,他们的冲劲绝不亚于“优等生”。

1.何为“中等生”

“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活动、纪律、能力都属于中游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学习中,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静止状态,在班级中人数较多, 在每个班上至少占50%以上。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这些“中等生”息息相关,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2.“中等生”的成因

2.1学校方面“大班额”现象都相当严重,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顾及那些“中等生”,爱莫能助。

新课程的推行虽有淡化考试分数的意向,但由于高考分数仍然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指标。 因此,学校还得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就是提高教学成绩不错的办法,老师们普遍采取抓“优等生”提高优秀率;抓“后进生”提高合格率,于是就产生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却是 “忙两头,丢中间”,结果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2 家庭方面农村学校中的“中等生”大多是农村娃,由于他们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管理子女仍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很少主动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用谈引导子女的学习了;即使有关注子女学习的,也都是只注重表面现象,很少关注学习质量,更别说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引导、兴趣培养了。这样的家长怎么能配合学校教育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导致部分学生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学习积极性缺失。而农村学生具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意愿,想靠自已的努力拼出一片天地,他们不甘心落后,也想上进。

3.“中等生”的教育对策

3.1 要解决“大班额”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往往被忽视,而“大班额”情况下,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度都会有所下降,“中等生”就更不用说了。笔者认为,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做到均衡发展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充实师资力量,增加教育资源的总量。在投入上向薄弱学校倾斜,努力使教育资源分布均衡。当然这些问题不是学校和教师能解决的,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加以解决。

3.2 要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3.2.1 对于思想基础较好,想学而又学不好的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有些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只是学习习惯不好或学习方法欠佳而导致成绩平平。对这样的学生,要告诉他,“优等生”和“中等生”没有太多的区别,有的只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只要我们能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能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善不当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一丝不苟,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就行 。

3.2.2 对于甘居中游的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中等生”的闪光点,比如:某些“中等生”在解答某些题时,方法与众不同,特有创意,或速度既快又准等,老师可给予热情洋溢的赞美和鼓励,此时,同学们肯定会投以羡慕、钦佩的目光,这将会使众多的“中等生”非常高兴,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就得到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层次地设置提问、练习、作业,要让“中等 生”“跳一跳,够得着”,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3.2.3 对于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中等生”形成乐学的情绪。教给再多、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济于事。学生成绩的优劣与其智商有一定关系,但在智力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起着决定作用。而“中等生”大多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上遇到挫折,容易心灰意冷,因此,培养“中等生”的非智力因素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诱导其学习兴趣。

3.2.3.1 调动“中等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有兴趣才会去投入、追求,才会自觉地学习。当今,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活动,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2.3.2 培养“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帮助克服困难,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兴趣转化,创设问题情境等。

3.2.3.3 培养“中等生”稳定的学习情绪。稳定的情绪能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学生稳定的学习情绪,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使他们经常处于乐学状态。

3.2.3.4 培养“中等生”的坚强意志。大量研究显示,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智能优异外,都较自信、好胜,想要学什么或干什么就非学好或非干好不可,表现出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中等生”恰好缺少这种意志,遇到挫折往往容易气馁,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中培养“中等生”的意志,引导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技能,从而培养坚强意志。

总之,对“中等生”的转化教育,就是引导他们力求上进,使其中大多数向“优等生”转化。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各种需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 苏丽芳遗忘的角落,你关注了吗? 《陕西教育》2012年第11期

2. 胡晓根如何解决大班额问题《江西教育》2010年第Z3期

3. 张跃刚班级管理 《中学教育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01月

4. 汪东京两头要抓,中间也要抓 《班主任》 2009年06期

作者简介:郭新萍(1965.4-),女,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上一篇:基于异构网络的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联合数据库建... 下一篇:优化课堂作业练习五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