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9-01 11:01:50

对当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

当下中学历史教学很难。究其原因,有这样几个原因:

1】升学指挥棒影响 ,不纳入中考算成绩,只是作为考察科目。

2】学校领导不重视,视作副课或边缘学科,因而在教学人员安排上,尽是老教师,教学无激情。

3】学生更不重视,同样认为历史学好学坏一个样,不会影响他们升学,学习起来无兴趣,同样无激情。

我教英语三十多年,现改教历史。目睹历史教学现状,看看身边历史老师的迷茫,有一种隐约的历史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历史教学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还是社会转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呢?

面对困顿,深深思考,经过几年探索,对历史教学有几点感受。

定规矩养习惯:

常言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觉得首先定好规矩,有言在先,把丑话说在前面,让学生知道历史课该怎样上,老师有什么要求,上课该注意什么,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办。我的规矩如下:

历史课堂常规要求

上课认真做笔记,在课本上勾画出相应的重难点,不按要求做的,一旦发现在练习本上把相应的内容抄3遍。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找答案时,允许说不完全或不对,但一点也不知道的,不说的把相应的内容在练习本上抄1遍。

课前回答已学习过的问题时,视回答情况由教师决定抄1-3遍。

练习册上的作业试题,错的要订正,订正错的抄1遍,不订正的抄3遍。

5】 所有抄后上交的东西必须背诵才算完成任务要求。

给学生讲清楚抄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相关知识,而不是为了惩罚。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连语文、数学都不爱学的学生也能按要求完成,我很欣慰。

培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为达到这一目的,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有几点做法:

1、课前紧张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

以往的历史课,课前学生从来都不拿书读、看,更不要说记了,要等上课铃响了或者老师进教室了,才知道把书拿出来,更有甚者还要老师说了才拿出来。通过训练现在学生知道老师要提问,多数学生能主动提前拿出课本读书,准备回答问题。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会主动学习。现在上课根本不必整理课堂秩序。

2、用活动激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堂好的历史课,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用导学案启发、激发学生思考、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我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以知激趣,适当补充历史资料

现在的教材内容较少。讲课中,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知识面,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有目的地补充一些历史资料。让学生听故事一样的学习,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视野开拓,见识增长,会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期待从历史课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类文化宝贵遗产。

2】以疑激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时,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即:既学知识,又学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正确地自我评价。避免单纯地,一味地讲解;应侧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主体思维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的。

现在高效课堂提倡小组活动,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在高效课堂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说的:

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

三看预习笔记,检查预习笔记根据情况做好课堂决策。

这充分说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通过分组讨论教师所提问题的形式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突出学生主体性。为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率,把学生按自然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原则上按优、良、差搭配,训练学生分工合作,以好带差,如果要抄的话,则小组集体抄,这样强迫小组成员必须共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

2)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感悟力。

学生课堂表演、讨论、师生互问、学生互相答疑等。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激活方式。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所想所思,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事件的认知深度和水平。

3)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思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问题教学在教学中十分重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让学生阅读、理解、思考。

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学生感觉乏味,传统误区使学生认为历史只是背背而己,对其难度认识不够,因而要提有启发性的问题。

二)问题教学要以问题引导学生,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即自学能力,而关键是精心设疑。

三)问题教学是双向的。不但教师问,学生也问。回答问题是能力,善于提问更是能力。质疑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质疑,等于培养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四、培养良好作业习惯,加强知识巩固

培养学生好的作业习惯,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作业布置注意几个问题:

1、要分层布置作业,所有学生才能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

2、作业布置要适量,因学生的精力花在语、数、外上,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完成历史作业,因而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作业。

3、作业完成后,教师一定要批改,指出学生作业的错误,并且强调学生一定要订正,教师要实时、及时进行检查,不按要求完成的,则按规矩办。

4、为了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批改以后,还有对作业的内容进行检查,督促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避免抄袭。

总之,兴趣是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用的。有了兴趣会更好学习历史,养成好习惯,才会学好历史。教学中,只要把握历史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上一篇:早期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浅析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