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音乐课堂组织中出现的问题与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时间:2022-09-01 09:31:51

针对小学音乐课堂组织中出现的问题与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针对音乐课堂组织中出现的问题与状况,我觉得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懂得一些课堂组织的教学艺术,既能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又能做到收放适度,运之有序,活而不乱,把握住课堂教学。

首先要明白音乐课堂组织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如果整个课堂教学组织的得心应手,教学过程便会如行云流水,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的、意趣昂然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组织教学虽不是课堂教学本身,但它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具体说来,课堂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体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一)促进作用:课堂组织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教师教学及管理艺术高水平发挥的结果。

(二)维持作用:课堂组织教学的维持作用指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较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互面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管理不当引起的互面影响,在正常维持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组织教学的促进作用,使课堂组织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二要遵循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达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全面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主体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的合作为基础。

(四)民主性原则: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成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个性才能达到充分地发展。

(五)发展性:课堂组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轻松与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和谐统一的发展。

其三要把音乐课堂组织的技巧巧妙地、合理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音乐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使学生集中精力,情绪饱满的进入状态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情导入。上课时教师以自身的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对学生产生一种号召力,以调整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准备上课,以课的内容进行情绪导入。

2、以静导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难以意料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一片哗然的情行。这时如果教师靠声音在喧闹中是不易被学生注意的,而冷静、镇定却易成为学生的“新异刺激”,从而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

3、以新导入。上课时,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内容,提示重、难点,让所有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引起重视。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1、了解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

2、问题处理及偶发事件的应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搞小动作等问题,教师要在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处理。

3、注意教学情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音乐课有它独特的魅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能引起学生兴趣,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平时在教学中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好参与的特点,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结束的组织:

1、留有余兴:一节课结束若是全课的高潮,在学生情绪高涨时结束,会使学生留下相象、回味、思索的余地,增强音乐课的魅力。

2、精心小强震:精辟的小结和对本课重点的概括,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结束课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承前启后:在一个单元教学中,为了使知识保持连贯性,可在课的结束时为下节课做铺垫,搭好新课和旧课之间的桥梁。

总之,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组织教学。

上一篇:一道追求自由主宰命运的潜流 下一篇:文句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