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09-01 09:09:02

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电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灌输书本理论知识,学生感到乏味,动手能力差;但若采用单纯教实践操作,而忽视理论知识,学生只会较简单的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无发展潜力。因此,在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提高电子专业的技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关键词:中专;电子专业;改革;实践

一、专业课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长期以来,职中的教学都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开,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中插人一些实验,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做导致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违背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客观规律,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所谓“专业课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指专业教师在一个教学场地里,将原来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合二为一,按已划分的专业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参加技能训练,并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要达到什么程度,从而完成一个教学模块。这样做体现出现场教学的特点,强调学以致用,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消化,操作技能逐步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理论课程优化

中专教育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一定的适应性,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应该更密切。由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不到精深的电路理论知识,而宽泛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对他们来说却是极为重要。因此,中专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应偏重于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以培养学生全面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标准,采用充分适应电子行业企业最新用人要求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文化基础知识以适量为标准,专业知识应根据岗位的需要来设置,突出主干课程,删减重复内容,注重专业英语和 EDA软件的学习,加强实践环节,关注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在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的是重点讲授利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去定性分析实际存在的常见问题,而那些繁琐的计算则完全由 EDA 软件替代。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为社会、为行业企业、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题,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并提升理论,从而达到较好地运用知识的目的。 比如,电子整机装配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定某一整机装配任务书,学生小组讨论形成学案,经老师审批后领取整机产品及耗材,学生按照任务书、学案来完成,最后小组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给出结论,这种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此学校还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经常安排学生在流水线上动手组装电子整机产品,如万用表、收音机装配与调试、音响安装与调试等。通过整机的安装、调试,学生不仅能对电子系统的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专项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

(二)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和义务维修,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建立电子制作兴趣小组,开始自制简单的电路,如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和小音响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可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到创造性。制作时,注意选择电路,考虑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以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制作结束时,可把产品拿到校园的橱窗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电器维修入手,学会简单的维修技巧,让他们在维修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利用已学的电子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

聘任学有专长的老师或企业专业人士作为学生的学习就业导师,利用他们的实际项目,增加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尤其是学生的毕业设计完全可以根据导师的项目选择来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项目有关的业务联系、工程洽谈、选择设备、购买元件、人力组织等工作中去。这样既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又达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的目的,为以后的工作就业积累了丰富经验,提高了就业受欢迎程度。同时也相当程度的减轻了导师的业务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就无法培养企业满意的毕业生。近几年来,

许多职校生很难做到“专业对口”,主要原因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不足,闭门造车,仍然按照旧的教学模式运行。 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也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来开展教学, 必然导致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滞后性。 本专业改革以来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了解相关信息:

(一) 建立校企双向联系,主动了解企业的技术设备革新、新产品开发、战略转移等状况,并在教学课程中加以体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毕业生在当年就业时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做好毕业生的回访工作。本专业开设以来已有部分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是最能把握住企业“脉搏”的人。因此,学校多次邀请他们座谈,倾听他们对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总之,在中专电子专业教学中,我们要从教学形式上人手,创设符合专业特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做到心到、手到、身到,实现“全频道”接受。在实训环节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下一篇:探索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的价值管理问题及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