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登盆水库工程泄水建筑物布置及结构设计

时间:2022-05-09 08:46:04

从江县登盆水库工程泄水建筑物布置及结构设计

摘 要:根据登盆水库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及推荐的柔性坝型,对泄水建筑物的布置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推荐左岸垭口改造为独立式溢洪道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泄洪建筑物主要结构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和风险,为工程施工提供了详细可靠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泄洪;泄水建筑物;引渠结构;消能

1 工程概况

登盆水库工程的兴建主要任务是解决庆云乡及周边村寨饮水问题,多余水量用于下游灌面用水。工程总库容在0.01~0.001亿m3之间,首部枢纽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属小(2)型,泄水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设计洪水为30年一遇,相应下泄洪水流量47.9m3/s;校核洪水为300年一遇,相应下泄流量为74.8m3/s。消能防冲设施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P=10%)。

2 泄洪方式的选择及泄洪方案的拟定

分析枢纽区地形条件,河谷为一深切河谷呈不对称“V”型谷,右岸山顶高程为679.0m,坡度32°,地形相对较为顺直;左岸山顶高程553.8m,坡度26°,左岸为河道弯道的凹岸,山顶左侧有一天然垭口,垭口顶部高程545.0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40.0m,可能存在垭口渗漏问题,根据钻孔资料可知,第四系覆盖层厚3.6m,下伏岩层为震旦系中统南沱组(Z2n)泥质不等粒砂岩,岩层走向N75°W,倾向上游偏左岸,倾角60°,岩石节理、裂隙弱发育。岩体较严重,强风化铅直深度13.3m,强风化岩体破碎,强度较低,弱风化岩层较完整,强度较大。

工程推荐坝型为柔性坝,不建议坝身溢流方式,结合地形条件,将左岸垭口改造为溢洪道,既可以避免修建副坝问题,又避免了强挖岸边溢洪道造成高边坡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工程投资[1]。因此,故本工程泄洪方式推荐左岸垭口改造为独立式溢洪道方案。

3 泄水建筑物平面布置

工程为Ⅴ等小(2)型工程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岸垭口位置,为地面独立、开敞式溢洪道,分为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台阶消能段和消力池段。引渠段长度为65.21m,进口宽度为26.0m,底板高程为538.0m;控制段长度为7.0m,每孔净宽7.0m,共设2孔,溢流前沿总宽15m,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高程为540.0m,采用WES实用堰,顶部设置宽度为7.0m的交通桥,交通桥顶部高程为543.0m;泄槽段总长度为131.60m,底坡i=12.50%,前30m为水平收缩段,由水平宽度15.0m收缩到10.0m,泄槽采用矩形断面,尾部利用长度为11m的抛物线形式与下游台阶消能连接;台阶消能段长度为25.2m,台阶宽度为1.4m,高度为1.0m,共设18步台阶;消力池紧挨台阶消能段布置,消力池长度为10m,底板高程为499.0m,边墙顶部高程为502.50m。

4 泄水建筑物结构设计

4.1 引渠结构设计

根据左岸垭口地形走向及溢洪道布置,引渠段总长度为65.21m,平面转弯角度为80.370,进口段底部净宽26.0m,与控制段连接位置底部净宽为15.0m。引渠底板高程为538.0m,利用C20混凝土找平,厚度为0.2m。两岸开挖坡比为1:1,高程542.0m以下采用C20混凝土贴坡护坡方式,厚度为0.3m。

4.2 控制段结构设计

4.2.1 结构设计

控制段长度为7.0m,溢流总宽为15.0m,中间设置1.0m宽的桥墩,溢流净宽为14.0m,共设2孔,每孔7.0m,采用WES实用堰,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同高,为540.0m,上游面铅直。溢流头采用C15混凝土,溢流面及桥墩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溢流面厚度为0.5m。控制段置于强风化中部,底部设置固结灌浆和锚杆。

控制段顶部布置交通桥,采取简支结构,桥面高程为543.0m,主梁底部高程为542.20m,高于校核水位541.92m(P=0.33%),满足行洪要求,交通桥板梁材料采用C25钢筋混凝土。

4.2.2 堰面体形设计

堰顶高程为540.00m,堰顶原点上游曲线采用椭圆曲线[2],参数如下:■+■=1。椭圆弧与上游竖直面交点高程为539.70m。堰顶下游曲线采用《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附录A中的WES幂曲线,其公式为:Xn=k・H■■・y。按高堰设计,相应取:n=1.85,k=2.0;Hs:定型设计水头,取Hs=1.6m。由上述参数可得表孔堰面曲线方程为y=0.335x1.85。

4.2.3 反弧段

WES曲线与泄槽段用半径为4.5m的反弧段相接,中心角44.22°。

4.3 泄槽段

泄槽段为桩号溢0+007.00~0+163.80,总长度为131.60m,其中桩号为0+007.000~0+037.00为平面收缩段,起始断面宽度为15.0m,收缩后断面宽度为10.0m,收缩角为4.73°,桩号溢0+056.69~0+065.81为水平转弯段,中心线转弯半径为60.0m,转弯角为12.03°,桩号溢0+007.00~0+127.61泄槽坡度为12.5%,桩号溢0+127.61~0+138.60为竖向转弯段,采用抛物线形式与下游台阶消能段连接,曲线方程为y=0.125x+0.02679x2。

泄槽采用矩形断面,侧墙高度为2.0m,宽度为1.2m,底板厚度为0.5m,底板及侧墙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泄槽段基础放置强风化中上部,具置不满足开挖要求,采用C15混凝土结构进行基础置换,底部结合固结灌浆增强基础的承载力,随机布置直径为25mm的锚杆,加强基础抗滑能力。

4.4 台阶消能段

台阶消能段为桩号溢0+127.61~0+163.80,根据地形条件及具体布置,台阶消能段水平长度为25.2m,坡度为35.54°,台阶宽度为1.4m,高度为1m,共18个台阶。断面采用矩形断面,宽度为10.0m,边墙高度为2.0m,厚度为1.2m,材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基础位于强风化中下部,由于地基强风层岩性较差,承载力较低,基础布置固结灌浆增强基础的承载力[3],且增设直径为25mm的锚杆,加强基础抗滑能力。

4.5 底流消能段

消力池桩号为溢0+163.80~0+173.80,长度为10.0m,消力池底板高程499.00m,断面采取矩形断面,宽度为10.0m,高度为3.47m,边墙底部高程为512.50m。消力池底板及边墙均用C30钢筋混凝土,边墙宽1.5m,高3.5m,底板厚1.0m。基础位于强风化中下部,由于地基强风层岩性较差,承载力较低,基础布置固结灌浆增强基础的承载力,且增设直径为25mm的锚杆,加强基础抗滑能力。

5 结束语

登盆水库泄水建筑物初步设计中,结合工程自身特点,采用地面独立、开敞式溢洪道方案,不仅结构紧凑,同时运用灵活方便。登盆水库泄水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计算,总体达到优化大坝枢纽布置、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投资的预期目标,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优质的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景涛,庞书聪,柴玉梅,等.英布鲁水电站枢纽泄水建筑物设计[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1,30(4):31-34.

[2]卞全,马晓华.新疆柳树沟水电站工程的泄水建筑物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4):116-119.

[3]冯俊.泄水建筑物工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8):35-38.

作者简介:钟京发(1988-),男,贵州省贵阳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

上一篇:浅谈风电塔筒“移动工厂”式制造 下一篇: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