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9-01 08:43:23

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专业为样本,运用SWOT分析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提高计算机学生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sample, uses SWOT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employment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employment oriented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matching degree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and employer post demand.

关键词:计算机;就业能力;途径

Key words: computer;employment ability;way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11-02

0 引言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56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不能够胜任市场中各用人单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匹配度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当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主要侧重于学校(就业服务、专业设置)、社会(就业环境)、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观念)等几个维度对就业能力原因和对策分析,而针对某一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就业为导向,采取SWOT分析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能力,提出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提升的各项措施,有利于减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完善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促进本专业招生质量的提高,以及为其他信息学科专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1 SWOT分析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

研究对象:面向学院2016届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发放问卷101份,收回101份。其中男生为76%,女生为24%,其就业状态为升学10.4%,签约28.1%,正在实习19.8%,未就业41.7%。运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在SWOT分析法中,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aunity)、威胁(Threat)。[1]通过SWOT分析问卷,正确认识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就业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研究提升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其SWOT分析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模型见图1。

1.1 优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岗位数量日趋增加,2015年学院计算机岗位供需比4.6:1。62.8%的学生通过校园招聘会获得第一份工作,53.1%的学生就业优势是社会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76%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有利于自身就业。IT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业之中,可以说今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2]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较其他专业有明显的专业优势。

1.2 劣势 59.2%的学生在就业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实践能力和相关工作经验,24.6%的学生认为是专业知识技能。55.17%的用人单位最看重计算机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56.7%用人单位反馈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加强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85.3%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工科女生就业困难,工科女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局限性,部分企业对工科女生存在一定的差别待遇。

1.3 机会 72.4%的用人单位通过到岗实习来招聘毕业生,并愿意给学生实习机会,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培训学生,完成项目。学生只要通过在单位实习3个月,考核合格就可以签订三方协议。另外,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和云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创业机制,“互联网+”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就业创业。

1.4 威胁 计算机专业学生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业薪酬与学生个人能力关系密切。通信、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部分学生通过培训和公司实习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减少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

2 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1 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实践

①以计算机专业相关学科竞赛为契机,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大赛、ACM蓝桥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为其就业增加砝码。

②精准化拓展就业市场,以院企合作形式搭建实习平台。

认真梳理和汇总计算机专业的高质量用人单位,建立标杆性用人单位信息库,定期到用人单位回访,并积极寻求与用人单位开展院企合作,签订实习协议和“订单式”培养计划,实现学院与企业零距离接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可以通过到用人单位实习来完成,促使学生尽早适应用人单位工作环境,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2.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基于计算机专业及互联网行业特点构建覆盖学生生涯认知期、职业规划期、实践体验期、实战培训期四个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一年级重点进行职业基础知识教育,二年级开展自我认识教育和社会知识拓展教育,三、四年级开展择业与创业教育,并指导其适应职业和适应社会。[2]同时邀请互联网行业的专家或HR,优秀校友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行业职业生涯规划、深刻解读互联网行业、讲解求职策略;举办求职面试工作坊,新老生“求经问道,职引未来”经验分享交流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3 依托项目研究精细化就业帮扶,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

以项目研究的形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优先推荐的“个性化”辅导。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依托贫困生社团,通过科研能力培养计划弥补计算机专业低年级科研能力低的现实,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PPT制作大赛、励志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针对计算机专业女生实施“就业质量提升计划”,有针对性进行全程化干预指导,采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和职业的匹配度,克服职业困惑,并主动联系工科女生比较适合的单位,为工科女生提供更多、更适合的就业机会。

2.4 紧密结合“互联网+”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计算机专业紧密结合,发挥其专业优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针对低年级学生,通过学科、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邀请校友、创新创业典型进校交流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介绍创业优惠政策,解答创新创业疑惑,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勇气,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创新创业;针对高年级学生,依托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赛、“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等,孵化创新创业团队与创业项目,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创业实践。

3 结语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在实践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其就业能力进行剖析,找出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差距,从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创新创业教育等四个措施入手,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露.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以宁波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27-128.

[2]段延娥.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院校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1):294-300.

[3]谭花蓉.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2010(18):73-74.

上一篇:航天迈向建成空间站 下一篇:“人工智能+”会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