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学好化学先要具备良好的习惯

时间:2022-09-01 08:31:16

高一新生要学好化学先要具备良好的习惯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一新生学习化学掉队的现象,首先分析指出了主要原因,其次提出了培养六种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六种良好的习惯才能学好化学。

关键词: 高一新生 化学教学 掉队原因 良好习惯 学习效率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初中以高分数考入高中的不少学生,经过不足三个月的化学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经调查分析得出高一新生学习化学掉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思想上的放松。中考成绩较为理想而沾沾自喜,自认为化学基础很好,可以不用多下工夫学习化学,或是一开始就觉得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学习容量大得多,也难得多,就放弃了。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上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不求努力进取。

其次是初高中知识跨度大,致使衔接困难。初中化学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也不高,大多从日常生活入手,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中考试题也很简单,学生为了应付升学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并没有做到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广度加大、难度加深,知识体系庞大繁杂,知识点多。一般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概念多、理论性强的知识时,学生感到概念繁杂、知识抽象,难以区分与理解,以致丧失学习兴趣与信心,逐步掉队。

最后是学习方法欠缺,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老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是学习内容的广度加大了、难度加深了,仍用老一套的学法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就较差;如果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就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日积月累造成知识缺陷。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改进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水平的首要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一新生要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习惯

高考要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课前进行预习,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从而了解课本内容的结构和思路,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勾画和批注,以便做到以后有目的地听讲;课后进行复习,进一步领会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理解、巩固和升华所学知识。其次要养成阅读与化学有关的科技书籍和科普文章的习惯。了解并关注当前化学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这对弥补知识缺漏、丰富化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知识运用能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效听课习惯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能做到高效听课。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

在听讲时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做笔记时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楚,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对于预习中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老师讲解强化记忆。

在听讲时更要重视观察和分析实验,注意能力的培养。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在老师演示实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并善于思考,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透过现象分析出本质内容。

三、整理知识习惯

中学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要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这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时间过长,再复习等于重新学习,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归纳整理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按其内在规律进行建构,使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使课本由厚变薄,又可使知识便于掌握和应用,如对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对有规律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有共性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成为知识块;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串联,使之成为知识网。

四、重视实验习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并认真思考,弄懂实验原理、步骤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要排除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

五、科学记忆习惯

化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记忆是继续学习的基础,但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养成科学记忆的习惯。科学记忆包括分析对比理解记忆、寻求规律归类记忆、前后联想巩固记忆、歌诀韵语灵活记忆、形象比喻增强记忆、突出关键浓缩记忆、形成网络优化记忆等。这样记住的知识属于活知识,既容易提取和应用,又不易遗忘。

六、认真作业及时反思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解答化学问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做大量的练习,有些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解题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大都是只重视解题数量和解题结果,而忽视解题后的反思。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点在于将知识引申、拓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解题过程重在化学思想的形成,在解题后要进行思考。解题后的反思内容包括:这道题考查到哪些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考查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有没有更佳的途径;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能否变换考查方式,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如果发生错解,就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经常对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化学,将不再是让学生感觉“头疼”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刘云,鞠霞.高一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业水平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1.9.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归纳法与高中化学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