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阅读引导的必要性及形式

时间:2022-09-01 08:09:03

论公共图书馆阅读引导的必要性及形式

摘 要 阅读是人自身发展和人类文明延续的主要途径,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文化设施、专业馆员服务、阅读推广指导等资源优势,创新服务、专业导读,促进全民阅读健康发展,为走进阅读社会、构建书香中国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其阅读引导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全民阅读 阅读引导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创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豍。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这为公共图书馆界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指明了工作方向。本文从新时期全民阅读发展现状、阅读引导的必要性及形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倡议各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专业馆员服务等资源优势,创新服务、专业导读豎,促进全民阅读健康发展,为走进阅读社会、构建书香中国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公共图书馆阅读引导的主体作用。

一、全民阅的读发展现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豏,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已逐渐形成良好的全民阅读文化氛围。主要表现在:

(一)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长。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0个百分点;报纸的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2%,比2011年的41.3%上升了3.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综合各载体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此外,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的78.6%下降1.6个百分点。

(二)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增长。

从对国民阅读量的考察看,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2011年为4.35本;2012年报纸阅读量为77.20期(份),与2011年的83.70期相比其阅读量均有下降;2012年期刊阅读量为6.56期(份),2011年为5.63本。电子书阅读量人均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纸质图书、期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报纸阅读量的明显下降,主要是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从传统的报纸部分转移到网络阅读。数字阅读满足的是碎片化阅读,主要冲击了传统的报纸阅读,使之分流减弱了传统报纸的阅读量。

(三)国民阅读习惯、阅读形式发生明显变化。

从最新调查数据表明,74.4%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3.2%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9.0%的国民更倾向于手机阅读,2.2%的人倾向于在电子器上阅读,1.3%的人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国民利用传统纸质载体(图书、报纸、期刊)和传统电波载体(电视、广播)阅读仍占主体。新兴数字载体(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3/MP4/MP5阅读)等数字化阅读形式增长较迅速。从新兴载体阅读形式看,18-70周岁利用互联网从事休闲阅读娱乐活动,有63.1%的网民主要“阅读新闻”,46.3%的网民主要“查询各类信息”,16.0%的网民主要“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互联网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较多网民的重视,国民阅读形式多元化的增加为阅读量的增长贡献了力量。

(四)国民阅读环境优化、阅读设施逐步完善。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文献阅读率在1999年下降后,从2005年开始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在谈到这条缓慢增长的曲线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这是大气候和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大气候来看,国民图书阅读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生活富裕了,国民自身对文化的追求产生了变化,比如江苏的经济在全国名列前茅,图书消费也位居前列。

从我国国民阅读发展历程来看,1999年国民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此后多年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反,国民阅读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2005年竟下降到48.7%。近年来,虽然我国国民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但与1999年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每年人均阅读量为64本,北欧国家达24本,欧美国家约16本,韩国约11本,日本约8.5本,法国约8.4本,中国约6本。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扣除教科书的阅读量,目前国民年人均读书还不到1本。这些数据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明显的差距。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的环境中,国民阅读需求呈现出自觉增长态势。其中有超过七成的国民认为读书很重要,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读书很少。据了解,每年全国各地有400多个大中小城市在世界读书日、读书宣传周、全民读书月,春节、国庆节等时间段,通过宣传展览、参考咨询、阅读顾问、故事会、读书会、诗歌会、音乐会、家庭阅读指导、少年儿童第二课堂、扫盲指导、法律顾问、节庆节目、社区活动、公共艺术、信息传递、科技展览、百家讲座等形式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国民阅读的自醒自觉,对国民阅读量的缓慢提升产生了正面影响。另外,近年来政府以促进全民阅读为核心大力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豐、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职工书屋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的规模化建设,完善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公共图书馆(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阅读设施环境明显改善,为促进城乡群众参与全民阅读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推动了国民阅读量的快速增长。

二、公共图书馆阅读引导的必要性及形式

(一)阅读引导的必要性。

阅读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基本途径。全民阅读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是强化文化认同、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民心、提升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豑。前国务院总理2010年在与网友交流时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许多国家已经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我们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如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阅读节,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加快全民阅读立法,扩大全民阅读舆论面等,以此加强国民阅读引导力度,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加快走向阅读社会。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促进社会阅读”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国民自觉融入全民阅读活动中来,快乐阅读、自由阅读。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问及受访者不读书的原因时,获选率最高的选项是“工作忙,没时间”(42.8%),其次是“没有读书习惯”(35.8%)。其他选择较多的选项还有:看电视多、不知道读什么、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等。在阅读认知与行动方面,有超半数国民能认识到自己阅读量不够却没有把阅读付诸实践,有近七成的受访者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由此看出,我国大部分国民缺乏阅读的决心和习惯。加强国民阅读引导,培养国民阅读自觉与阅读习惯,任重道远!

(二)阅读引导的形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应积极承担起全民阅读引导、阅读推广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提高人们对阅读的重视。可通过多种阅读引导形式,促进读者在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形式、阅读广度与深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其办馆设施条件、活动经费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具备了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等资源优势。因此,应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专业馆员的阅读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读国学、读史书……积极营造全民阅读书香中国文化气息,努力创造良好的全民阅读环境氛围。

一是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群众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2012年有69.2%的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比2011年的62.6%增长了6.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5.6%,农村群众比例为73.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全民阅读活动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方便农村群众买书看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每年借助世界读书日、阅读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广大城乡群众参与阅读。例如,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漫步于书廊,畅游于书海,学得更多、获得更多,该馆立足于“博学、修身、砺志、交友、笃行”的读书原则,确定了“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伴随人生”活动主题,携手昆明新知集团兴义图书城,兴义一小,兴义四小,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州县图书馆等单位,以“学生晨读、宣传展览、专题讲座、电影展播、新书推荐、免费办证、赠送图书、读者座谈、阅读分享”等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向全社会展示读书的乐趣与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城乡群众和中小学生及家长走进图书馆、走进图书城参与阅读学习交流,取得了明显的阅读推广效果。

二是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在阅读实践与阅读体验中慢慢培养。国外有调查显示,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必须在12岁之前养成,否则阅读的大门就很难再打开了。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高度重视,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帮助孩子从启蒙教育早期就开始阅读实践,让孩子尽情体验读书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分析发现,国民亲子早期阅读行为与购书频率指标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0至8周岁儿童的家庭中平时养成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7.5%。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用26.67分钟陪孩子读书,较2011年的85.9%增长了1.6个百分点。此外,2012年我国0至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75次。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王余光指出:“全民阅读的重点是青少年阅读”。他呼吁“要从家庭做起,让孩子在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中自觉养成阅读习惯”。他建议“让书籍走入每个家庭,把购书经费列入家庭开支,建立家庭必备的基本藏书,营造家庭阅读环境氛围”,开展培养“有修养的母亲”、提倡“亲子阅读”与“分享阅读”等活动。近年来,笔者单位每年通过举办世界读书日座谈会、图书采访征求意见座谈会、读者交流联谊会、赠送图书等活动,邀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公务员、企业职工以及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读者,走进图书馆、参观图书城,建言献策,讨论交流,以此激发读者参与图书馆阅读的兴趣。实践证明,这些阅读引导形式是广大读者所喜欢和期盼的,读者希望图书馆每年多组织开展类似的阅读交流活动。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豒,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舆论引导,营造阅读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国民参与阅读的兴趣。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作家排名中以前很少出现莫言的名字,但是2012年借助诺贝尔奖的影响,莫言入选荣登榜首。排行榜第二名至第十名的作家分别是金庸、鲁迅、韩寒、琼瑶、老舍、郭敬明、曹雪芹、巴金、冰心。2012年不仅莫言成为读者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三部小说《红高粱》、《蛙》、《丰乳肥臀》也入选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十本书,前两部书分别排名第六、第七,超过了《围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丰乳肥臀》则位居榜尾。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天龙八部》。由此可见,国民阅读受舆论环境和舆论引导的影响很大,对促进全民阅读具有引导推动作用。

四是加快阅读立法。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值得人们引起重视的是,在成人阅读率增长的同时,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却在下降。2012年我国颁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培训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图书馆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应加强青少年阅读引导学习,积极营造青少年阅读环境氛围。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阅读推广力度。通过加速阅读立法,制定工作措施,落实保障经费,促进全民阅读。日本早在1950年就有了国民阅读的相关法规,1999年又有了儿童阅读法。2012年俄罗斯制定颁布了《民族阅读大纲》,用法律手段保证国民阅读量的快速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目前正在起草《全民阅读条例》,已通过国务院法制办的同意,预计将于2013年9月形成初稿。《全民阅读条例》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在全民阅读目标、原则、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用法律规范国民阅读行为,促进全民阅读量的增长。我们相信,《全民阅读条列》的颁布将对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对营造书香中国文化氛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 兴义市图书馆,本科学历,现职称:馆员/馆长,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上一篇:通过儿科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下一篇: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