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主人翁意识,推进企业持续稳步发展

时间:2022-09-01 07:58:40

增强主人翁意识,推进企业持续稳步发展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工人阶级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企业的蓬勃发展,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及其人身权利等在企业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致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薄弱,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动摇,这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关键字】主人翁意识,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职工的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落实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深切感受到自己是本企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如何从机制上保证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兴衰,员工的收入与其对企业贡献大小相一致,使他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

在企业发展中,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发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员工与企业管理者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并肩朝着企业目标前进。一个劳动者主人翁意识很强的群体形成的企业,职工视企业为自己终身的依赖,视企业的荣辱为自己的荣辱,当企业面临困难时,能够和企业患难与共,共思良策,使企业走出困境。企业一旦达到这样一种精神境界,便获得了一种精神支撑,它将成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源泉,自我创新、积极参与的精神动力。

三.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薄弱现状原因

(一)企业家族化控制导致企业内部人员信任危机

调查发现,只有33%的企业认为人才和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雇佣意识较浓,爱惜意识淡薄,仍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成本而不是人力资本,当企业规模扩张时,出于防范思维,企业管理的重要岗位多由家族成员充任。

中国企业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对全国3258户企业调查表明,由企业主兼任总经理或厂长的企业数高达96%,约有90%的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中层管理岗位约40%是家族成员或其亲属。这样造成外来人员想发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在企业中缺少表现才华的舞台,得不到应有的信任,他们自然难以产生企业所需要的主人翁意识。

(二)企业股权结构单一,利益分配很难按照对生产的贡献来确定报酬

企业在产权制度上最显著的特征是股权构成的集中化和家族化。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产权是个敏感的字眼,从掏“第一桶金”到后来的资产千百万,都凝结着创业者的心血,把自己的股份分给大家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痛苦的抉择。2009企业的统计资料显示:已经上市的企业股权的集中度在50%左右;在目前尚未上市的企业中,股权的集中度甚至达到80%以上。而且当企业有钱赚、能发展时,企业经营者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持股数,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股权结构使得员工缺乏形成主人翁意识的利益基础。

(三)激励手段单一,员工较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员工的职业动机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经济因素,如经济报酬,就业保障等。另一类是精神因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在研究中发现:员工在实行计时工资时仅发挥其能力的30%,而在受到精神激励的情况下可发挥其能力的90%。但是,目前企业并不全面了解人才就业的动机与需要.尚未深刻认识员工需要和激励目的多样性,只采用简单的经济报酬的手段,很少甚至不考虑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环境下,企业家和员工仅仅表现为简单的雇佣关系,归属感等较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至使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淡漠,很难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忠诚感,自然不会考虑企业的未来与发展,导致管理人员和员工骨干队伍不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受到动摇。

四.增强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切实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

企业必须落实国家的《劳动法》、《工会法》,保障员工的劳动就业、劳动分配等基本权利,确认员工的民主政治权利、产权收益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这是员工主人翁意识发挥的基本条件。通过完善的用工合同制度,可以保障员工的劳动权和休息权,为职工提供较稳定的就业条件,加强职工与企业的骨肉联系。工会组织不仅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排忧解难的“职工之家”,而且也是教育全体员工干好本职工作。树立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大局意识的基地。这就在维护员工切身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二)制定有效的薪酬制度,给员工应有的经济回报

薪酬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肯定,对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从数量上来看企业提供的薪酬比较具有竞争力,但是其薪酬管理粗放,对员工要么没考核。要么考核不科学,主观性、随意性比较大,导致员工的猜忌人力和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员工队伍对企业的认同感。“只有当外在的薪酬肯定了行为的价值,行为才会继续下去”,合理的薪酬,是满足和引导企业员工行为符合企业期望的一项投资。

创新薪酬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将帮助员工明白该做什么,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和控制。当企业规定了所需要的行动,并且建立了强化这些行为的薪酬制度时,员工就能观察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其劳动成果与企业期望之间的差异,那么基于获得理想的薪酬,员工就会主动变革行为,由此带来业绩的提高,不仅减少了企业管理和控制的费用,而且真正起到了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团结和凝聚员工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精神激励,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卡内基顾问公司行政总裁莱文说过,“人们往往在感受到被关心的情况下才会感到自信,并希望这种关心能用金钱或其他无形的东西表示。只有员工感到你在关心他们,才会追随你,为你卖命苦干”。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成果也表明,所有人的行为都是打算达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的,这个一定的目的或目标作为导向又总是围绕着满足需求的欲望进行的,任何企业只有满足员工的需要,才能引导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员工的需要也从追求“工资报酬”这种“硬”的、相对低层次需要上升为以人格尊重、社会荣誉、自我实现等“软”的、相对较高层次的需要。企业经营者要更多重用和赏识、认可和尊重员工,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给予员工发挥自己特长、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员工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以及有较大的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员工的合理的精神需要越得到满足,就越会把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从而产生难舍难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创新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

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对员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产权结构,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员工把企业的兴衰与自身的得失有机联系起来,对于唤醒和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企业的员工,他们绝大多数不愿意仅仅成为打工者,分享共同成长的利润与喜悦是其必然追求,企业经营者要正视员工的需求,采取股份制、期权制等形式予以确认,通过这种“通知书”的形式,可以在企业中创造出一种极有价值的“成员感”。

同时,他们会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以便能够分享到更多的利益。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持股会使他们经营积极性显著提高,其投资决策的慎重性和经营才能的发挥是持股前不能比拟的。浙江大学教授,马俊海研究指出:“股权开放度和企业业绩为高度相关的关系,企业开放股权能够对企业的业绩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这实际上是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五)企业应该坚持以人文本,多为职工谋福利

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增强以人文本的理念,坚持将企业的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尽可能的发挥企业的作用和功能,多为企业职工办好事,将职工的难处作为企业的难处进行解决,将职工的成就当做企业的成就去对待,多为企业的职工做实事。企业通过这些做法可以很好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调动起来,让企业职工参与到企业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之中,使企业职工忠诚企业、热爱企业,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不断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现代社会的企业,要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扬和建设企业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使企业职工在企业里感受到一种向上的文化,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在文化和精神上使职工感觉的一种吸引力,才有可能促使员工为这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去建言献策,将自己的能力应用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中。企业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更能够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为企业去奋斗。

五.结束语

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能够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既可以使员工的要求和需要得到了满足,同时又可以壮大企业,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晖(作者系陕西宝鸡卷烟厂厂长)《增强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烟草行业持续稳步发展》经理日报2003/03/19报纸

[2]俞慧纯《浅谈建筑业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性》嘉兴市秀洲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建筑时报2012-12-13报纸

[3]马俊海《中小企业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相关性的实证分析》2003年10月

上一篇:工业平移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浅析 下一篇:房屋施工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