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时间:2022-09-01 07:12:46

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1 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特点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更新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以往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般都重视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的高低,很少关注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和学生学习习惯、目的、动力等非智力因素培养。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管理理念和措施的转变,重视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展课外学习的空间的目的。

3)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本课题实验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促使学困生的弱势学科得到强化,尖子学生的优势学科更优,从而达到每位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收获,每位学生每天都会有新进步,实现双向驱动合作共赢的效果。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勤于合作、乐于合作,既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小组合作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影响。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

5)发挥“学习小组组长”和“学科小组组长”的指导、引领、启思作用。经过实践研究建立的“学习小组组长和学科组长”有别于班级管理中班长、学习委员等的作用,学负责收集本组成员学习中不懂问题的问题条及上交,分类整理后交给对应学科的学科小组长。学科组长根据学上交的问题条,根据学情分配给本学科成员,要求本组成员在自己熟悉掌握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在自习时间开展上门“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

2 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实验取得的效果

课题开始实施第一年在两个实验学校——陇西县第二中学和南安中学——选择两个非毕业年级进行课题的实践。在陇西县第二中学(高中)选择了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部分班级实验,南安中学(初中)选择了七年级和八年级的部分班级实验,每个实验校分别有分管子课题的教师负责实验。在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完全按照课题组拟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在课题实践中对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实施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出现问题,课题组教师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沟通和改进。为了验证课题实施中取得的效果如何,在实验学校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时,课题组成员对实验班级每次参加考试的各环节都做了具体的安排,并且把每次考试评卷结束后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成绩都做了详细和如实的记载,以便课题组的研究和使用。

附表一是课题实践第一年在陇西县第二中学和南安中学部分班级实验的对比情况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的成绩主要抽样的是数学和英语两科的成绩,从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中,第一学期录入了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第二学期也录入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如表1所示。考试采取学生定位插班排座,期中由任课教师自己评卷,期末试卷密封后由学科组集体评卷。从成绩的跟踪分析来看,无论是陇西县第二中学(高中)还是南安中学(初中),无论是数学还是英语的教学实验,都取得了稳定而明显的对比数据,表明该学习模式(思想)无论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是能力的提高上,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表2是课题实践总结完善后第二年在陇西县第二中学全面推广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在没有实施课题以前,陇西县第二中学2011年高考成绩只有语文科目和县均分相比差值是正值,超分也较小,其余各科和县均分相比都是负值;当年全校1000多名高三学生参加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仅有239人。2011年8月,在高二部分班级课题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广,从2012年陇西县第二中学高考成绩对比分析看,仅有数学(理)、英语(理)、理科综合与县均分相比是负值,其余各科都是正值,负值的差距和去年相比有明显的缩小,正值的差距和去年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在参加高考人数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2012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净增98人。这说明本课题在陇西县第二中学全校推广的实验是成功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促进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上新台阶,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有理由坚信,随着今年课题研究向全县的进一步推广,陇西县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创新意识、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大的提高。

上一篇:知识照亮人生 技能铸就未来 下一篇:游戏的天堂 灵性的飞扬